張陸紅,梁肖蘭,李紅燕
(1.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鏡室,廣西 南寧 530003;
2.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科, 廣西 南寧 530031)
近年來,隨著短效靜脈麻醉技術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被應用至胃腸鏡檢查,以減輕患者痛苦不適,滿足患者診療要求,具有痛苦少、檢查時間短、安全性高、操作簡單等優勢[1],一定程度上可預防心血管反應及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率。無痛胃腸鏡需借助麻醉藥物,而患者從麻醉狀態逐漸恢復至正常狀態,稱為麻醉復蘇期[2]。這個時期患者體內殘留麻醉藥物,自我保護性防御機制尚未完全恢復,代謝、呼吸、循環等功能仍處于紊亂狀態,這個時期往往容易導致嚴重并發癥,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呼吸系統并發癥。無痛胃腸鏡麻醉復蘇期的護理尤為關鍵。本文研究發現優質護理聯合刺激對耳屏穴位在無痛胃腸鏡術后麻醉復蘇期中的具有不錯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于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進行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200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100例。觀察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21-55歲,平均年齡(44.51±12.97)歲,腸鏡38例,胃鏡62例,對照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22-56歲,平均年齡(43.49±13.01)歲,腸鏡40例,胃鏡60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麻醉方法
所有入組的患者均接受靜脈中深度麻醉,麻醉方案:在無痛胃腸鏡前給予丙泊酚注射液進行麻醉,劑量為1-1.4 mg/kg。
1.2.2 護理干預方法
兩組患者在無痛胃腸鏡檢查前及檢查過程中均給予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環境護理、麻醉護理、相關物品準備、相關物品準備、呼吸道護理等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術前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麻醉復蘇的相關知識介紹、復蘇環境講解,對患者的復蘇疑問解答,提高復蘇相關知識認識。
檢查結束后,兩組患者檢查完畢后,護理人員將剛做完無痛胃腸鏡患者護送至復蘇室,對照組進行常規自然復蘇及麻醉復蘇期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接收剛做完無痛胃腸鏡患者前保證復蘇室環境舒適安全、病床干凈清潔、必要搶救藥品齊全、搶救設備及相關設備設施狀態良好。患者送至復蘇室后由護理人員對患者對耳屏穴位進行刺激,包括對耳屏尖穴、對耳屏基底部。刺激手段為按壓,具體操作為:消毒處理,使用拇指腹部對對耳屏穴進行順時針按壓,按壓時間為5min,按壓力度為病人不感覺到不適為宜。整個復蘇過程中持續密切監視患者病情,觀察患者腹部情況,是否有腸穿孔、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呼吸道護理,如有發現呼吸頻率加快、喘息、痰堵塞等現象,需及時檢查口腔,及時清除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順暢,如出現舌根后墜,護理人員將患者得下頜親親托起;如出現心率減慢,需遵醫囑適當給予阿托品0.3-0.5mg,靜脈注射,出現心臟驟停者,需立即心臟按壓、通知全院會診;如出現血壓下降,遵醫囑適當給予麻黃堿進行升壓;如血氧飽和度下降,則進行體位適當調整,面罩給氧或者加大鼻導管氧流量。對于部分清醒的患者,必須強調患者不宜過早下床活動,待進行生命體征評估、精神狀態評估合格后方可下床,下床后再復蘇室等待20min,無異常后方可離開復蘇室。概括來說,復蘇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各種反應,發現特殊情況及時上報醫生并積極處理。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復蘇室滯留時間,完全清醒時間,麻醉復蘇期不良反應發生率,護理滿意率,采用科室自制評分表,滿分為10分,其中滿意為8-10分,一般滿意為6-7分,不滿意<6分,護理滿意率=(滿意+一般滿意)/總病例數×100%。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復蘇室滯留時間為(8.68±1.57)min,完全清醒時間為(6.41±1.64)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8.74±5.87)min、(9.58±1.65)min,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護理總體滿意率為99%高于對照組9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麻醉復蘇期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低于對照組的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耳穴是針灸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穴位,在《靈柩·口問》提出了“耳者,宗脈之所聚”說法[3],足以證明其在中國歷史悠久。其生理解剖結構上,耳廓周圍擁有豐富血管和神經如交感神經、迷走神經、軀體神經等,說明耳部穴位與全身軀體有著廣泛信息交流,機體很多刺激都會通過神經傳遞到耳區。耳穴按摩刺激療法具有創傷小、疼痛輕等優點,深受廣大中西醫學者的喜愛,不斷推進耳穴的研究及應用。本文研究發現刺激對耳屏穴的屏尖穴及對耳屏基底部可以有效縮短復蘇室滯留時間及完全清醒時間(P<0.05)。一定程度上幫助降低麻醉復蘇期的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同時聯合麻醉復蘇期的優質護理干預,如讓患者保持頭部后仰狀態有利于降低呼吸抑制的發生率,同時可以很好的清理口腔分泌物。對檢查后少數患者嘔吐、惡心等胃腸道不良反應,可以利用藥物和穴位按摩等方式來緩解嘔吐惡心等癥狀,當然如果檢查后出現劇烈嘔吐應,需及時就醫。仔細觀察患者是否存在頭痛頭暈、盜汗、乏力等癥狀,均可以有助于其快速度過復蘇期[4]。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聯合刺激對耳屏穴位在無痛胃腸鏡術后麻醉復蘇期中的具有有效縮短復蘇時間,降低復蘇期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同時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