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珍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生殖醫學科,廣東 廣州 510507)
隨著生殖醫學的不斷發展,各種輔助生殖技術給不孕不育人群帶來了新的希望。不孕不育人群是一個特殊群體,由于傳統人倫理念的壓迫以及對生命承受的追求,他們的心理特別脆弱。雖然輔助生殖技術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受孕的希望,但是漫長的等待周期和無法控制的成功率給他們的身心和經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直接影響到輔助生殖的質量和患者的堅持。人文學關懷是一種醫學理念,它倡導對人的關懷,對生命的敬畏,積極維護生命,珍惜生命,是一種主張以人為中心的醫療價值觀。[1]作為一名生殖醫學工作者,我們不僅要為不孕不育患者們提供安全、可靠的醫療護理,還要不斷提高自身人文修養,給予患者人文關懷,通過人文關懷護理減少護患之間的隔閡,幫助患者走出心理陰影,重新建立希望,積極參與輔助生殖治療,早日成功受孕。本研究通過對我院生殖中心今年來收治的50例輔助生殖患者實行人文關懷護理,現將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生殖中心收治輔助生殖患者50例。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33±2.5歲。
對所有50例患者在輔助生殖治療期間全程實行人文關懷護理,出院期間進行焦慮測試和護理滿意度調查。
1.3.1 加強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培訓
不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人文關懷”培訓和考核,深化護理人員的人文意識,牢記“以人為本”的護理核心理念,在臨床工作中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聆聽患者的訴求,消除護患的隔閡。
1.3.2 打造人性化的環境
不孕不育人群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心理背負著來自倫理道德和家庭傳承的壓力,心理焦慮等負面情緒較多,護理人員需要多注意細節,充分尊重患者的訴求,在合理的情況下盡量滿足病患的訴求,保持就診環境的整潔、明亮、通風透氣,給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的治療環境。候診室報刊架擺放輔助生殖的宣傳畫冊和相關資料,電視大屏幕播放成功案例等正面信息,讓患者了解輔助生殖技術的同時也消除心理的負面情緒,建立治療的信心。護理人員的言行舉止大方,面帶笑容,主動耐心引導患者就診,創造一個人文和諧的就診環境。
1.3.3 加強護患溝通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比較敏感,在于患者溝通時,護理人員應掌握溝通技巧,對于不同社會背景、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應增強角色意識,掌握溝通技巧,充分尊重患者的尊嚴,維護患者的隱私,主動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并不斷給予正面的引導和安慰。不因病人的情緒或者言語過激而遷怒或者冷落病人,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
1.3.4 良好的職業素養
不孕不育人群的年齡、性格、文化水平等各有不同,在就診治療期間存在的問題也各不相同,生殖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上要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對所有患者一視同仁,不因患者的背景、地位、經濟實力等差別而在護理和溝通上有所不同。[2]
1.3.5 心理宣教
不孕不育不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還人員引發家庭關系破裂、離婚等社會問題,而輔助生殖的過程復雜而漫長,任何細小的問題都可能影響到治療的結果,患者的身心都比較脆弱,生殖護理人員應該建立好護理路徑,在治療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宣教,幫助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每個階段的治療,改善妊娠結果,爭取早日受孕成功。
通過對患者的人文關懷護理,充分保障了患者的各項權益,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患者的各項需求,不僅患者的焦慮心理顯著降低,護理滿意度有效提高;生殖中心的護理人員素質和人文護理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除了對醫療形態、技術上的要求,還要求心理上的認同感、信任感。而人文關懷護理通過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時刻把患者的需求擺在首位,用自己的愛心和關懷去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取得患者的認同和信任,增強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針對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性,實行人文關懷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到疾病的相關知識,有效降低患者的焦慮情緒,幫助患者建立信心,積極配合輔助生殖治療,提高妊娠的成功率。
人文關懷護理是醫療文化發展的產物,也是對護理質量和治療效果的一種保證。把人文關懷護理應用到輔助生殖護理中,制定人性化的護理措施,用愛心和關懷去溫暖每一個患者,構建和諧護患關系,不僅提高了護理的質量與效果,還能促進輔助生殖的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