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麗,齊 靜
(1.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510000;2.中國海洋大學校醫院,山東 青島 266100)
譫妄是ICU 重癥患者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組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感知、覺醒、意識狀況的失常,以波動性、一過性居多,極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對患者預后恢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1]。術后譫妄是譫妄類型的一種,尤其是顱腦術后患者極易出現譫妄的情況,主要體現在患者麻醉后、術中出現的記性認知的轉變,因而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造成了威脅[2]。通過對顱腦手術患者譫妄的發生率以及相關危險因素的探究,采用適當的干預措施對減少譫妄情況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
選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ICU病房收治的顱腦手術10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樣本,患者的年齡為41-80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4.8±6.2)歲;男性患者為56例,女性患者為44例;這些患者除本病外武其他任何臟器衰竭性疾病;這些患者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認可書。
對本研究中所有的患者進行術前常規檢查,同時對患者的病歷信息進行分析,掌握患者的吸煙、飲酒、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是否曾患腦出血、腦梗死的狀況;使用麻醉記錄方式和手術記錄方式,對患者術中的麻醉時間、手術時間、麻醉用藥種類等指標進行分析;通過患者的病歷信息,計算患者從進入ICU病房開始至轉入普通病房過程中其術后譫妄的發生次數并對其影響的因素進行分析,同時記錄患者在ICU內觀察的時間、疼痛評分及心率等狀況[3]。
采用譫妄分級量表-98修訂版(DRS-R-98)進行評定:主要針對患者的注意力受損、睡眠-覺醒周期紊亂、感知障礙(幻覺)、視覺空間能力缺陷、妄想、語言功能及思維過程異常、精神運動性遲滯、長時記憶受損、情緒易變、精神運動性激越、定向障礙、短時記憶受損等進行評定,每項評分滿分為3分,沒有任何病癥顯示為0分;患者只有輕度癥狀表現為1分;患者的臨床癥狀中度表現為2分;患者的臨床癥狀重度表現為3分;各項評分總分超過及12分以上為譫妄,并在患者發生譫妄的30min到60min內完成測定。
采用SPSS17.0軟件統計,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危險因素的分析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腦梗死患者:OR=1.428,β=2.018,95%的CI在1.146-2.633區間,且P<0.001;腦出血患者:OR=2.438,β=2.591,95%的CI在1.351-3.248區間,且P<0.001;患者ICU住院時間:OR=1.867,β=2.136,95%的CI在1.575-2.814區間,且P<0.001;因此說明ICU 住院時間、腦出血、腦梗死是顱腦手術患者ICU病房譫妄發生率的危險因素。
近些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革新,顱腦手術的技術也逐步走向成熟,可明顯減少患者術后不良反應情況的出現[4]。而顱腦手術患者基本均為病情較重者,術后譫妄是其臨床上比較多見的急性神經系統并發癥。該病癥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嚴重地影響了患者術后各功能的恢復、極易導致其死亡指數的提高[5]。本研究通過對ICU顱腦手術患者譫妄的發生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中得出,ICU顱腦手術患者譫妄的發生率為28%(28/100),說明經顱腦手術的患者其譫妄的發生情況較多,應當予以高度重視。入院前曾患有腦出血、腦梗死的患者其譫妄的發生情況遠遠多于入院前未有腦出血、腦梗死的患者,由此說明,曾患有腦出血、腦梗死的患者在進行顱腦手術后,其譫妄的發生率明顯較高。另外,住院時間在2周及以上的患者的譫妄的發生情況明顯多于住院時間在2周內的患者,因此說明住院時間的延長對顱腦手術患者譫妄的發生風險越大。綜上,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ICU 住院時間、腦出血、腦梗死是顱腦手術患者ICU病房譫妄發生率的危險因素。警示護理人員在以后的工作中應著重關注以上危險因素,及時采取有效的具有針對性的預防辦法,可減少譫妄的發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