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英,丁 洪,曾永娜*
(1.重慶市九龍坡區華巖鎮衛生院護理部,重慶 400052;2.重慶市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關節外科,重慶 401120;3.重慶市九龍坡區華巖鎮衛生院醫療科,重慶 400052)
骨質疏松也就是所謂的骨質疏松癥,是由多種原因所引起的一種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在大多數骨質疏松案例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是由于骨質吸收增多所導致。以骨骼疼痛和較易骨折為其特征[1]。到目前為止臨床治療上較多采用微創手術來進行治療。但由于遠期療效和長期抗骨質疏松治療有關,且患者住院的時間較短,出院后仍存在各方面的健康風險,需要專業的醫護人員從中提供延續性的指導。以下主要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延續性護理的現狀進行綜述。
骨質疏松患者最主要的臨床現象為腰背部疼痛,也是其最早發現并就診的原因。疼痛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焦慮、不安、食欲降低、行動不利、失眠以及生活質量整體下降,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環境。在患者的延續性護理當中,護士是疼痛管理的主導,其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①疼痛評估: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持續時間、具體年齡、心理狀態、有無使用過鎮痛藥以及對疼痛知識的了解程度等等方面進行具體評估[2],在此患者個人對疼痛的主觀感受是護理人員評判的最高標準。②:協調員:疼痛管理的團隊是由醫生、護理人員、心理學家以及物理治療師這個跨度較大且作用不一的團隊護士在這個團隊中起到對患者的協調溝通的作用。③教育師:除了臨床治療之外,護士必須從心出發,安慰到患者的身心,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護理,使其降低焦慮感,以科學且自然的看法對待手術。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治療手段包括了骨質疏松癥本身范圍的治療與骨折的臨床治療,骨折可以采取通過手術或者手法進行復位和固定,但骨質疏松癥需要長時間的護理和治療,需要從根本上提高骨量和骨的強度,從而促進術后骨折愈合,降低患者再骨折的發生率。
對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的術后臨床治療,不僅要照顧到患者身體上的恢復,更要注重其心理上壓力的疏通[3]。目前多數研究采用綜合心理干預的方法對患者實施心理支持,此法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使患者對臨床治療具有一定的依從性,更進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焦慮性。
初發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有較高概率在五年之內發生再骨折的現象,所以對骨折后患者需要進行積極的管理干預使患者提高生存質量,降低醫療成本且減少再骨折的發生率。骨折預測、抗骨質疏松治療規范化、健康宣演以及患者適量的運動等綜合干預措施都能夠顯著的減少患者再骨折的發生,降低患者的致殘率以及死亡率。
個案管理是一門涉及多個學科的程序,其非常注重各個醫療團隊成員之間的協調合作,注重提倡以個案為中心,把整理合并以及提供服務作為重心,從而實現成本效益與質量兼顧的目的[4]。個案管理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服務滿意程度、臨床治療依從性與個人護理各方面都有較高的實用性。有研究表明將個案管理應用到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上,能夠有效的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并且其再骨折率顯著下降。
在2012年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發起了“攻克骨折運動”,其有效的在全球的范圍內推廣運用了骨折聯絡服務,用以防止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發生二次或者多次骨折。骨折聯絡服務是由多個學科的學者團隊組成,他們會對骨質疏松性骨折后患者進行有效的識別登記、評價、臨床治療以及隨訪的一個全面的體系,其體系的核心圍繞著協調員進行,而其協調員的工作一般由臨床醫療的??谱o士所擔任。骨折聯絡服務的組成需要患者、醫護人員、醫療機構、骨質疏松學者、政策的制定者與政府等機構或是學者共同協作來完成,其涉及的人員較多較雜。開展起來有一定性的難度。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我國老年人人口數量越來越多,對于老年人的健康研究也是當下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也是多發病,其發病率每年呈上升趨勢,與其一同上升的還有椎體壓縮性骨折。在目前我國還比較缺乏對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延續性護理模式。患者的自我行為和管理能力較差,因為缺乏對應疾病的相關知識、用藥以及運動方法的不當等都會對此疾病造成二次或者多次骨折傷害,致使患者生存質量下降等等不良情況。
綜上所述,對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延續性護理模式,可以引進骨折聯絡服務以治愈患者疾病的同時更能關注到患者的心理,利于提升患者臨床的質量和效果,并且有利于推廣到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延續性護理模式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