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麗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醫學系,安徽 淮北 235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淮北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度質量工程教研重點項目“關于開放護理實訓促進教學與管理的研究”(編號:2018jyxm-07)階段性研究成果。
臨床護理實踐是高職護生在進入工作階段前的實踐課程,對高職護生日后工作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當前階段,大部分高職臨床護理實踐課程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填鴨式教學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同時不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翻轉課堂逐漸進入到臨床護理實踐的教學課堂中,翻轉課堂以先進的臨床實踐為基礎,依據學生的基本認知規律,將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體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是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模式。因此,本次研究為探析翻轉課堂對在高職護生臨床實踐課堂中的應用效果,選取了2017年6月~2018年6月間在我院護理專業就讀的高職護生共180例作為實驗研究對象,現有如下報道。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間來我系進行就讀的高職護生共180例作為實驗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0例。對照組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19.12+1.32)歲。對照組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0.12+2.32)歲。兩組高職護生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以教師授課為主,對臨床實踐相關操作技能進行示范,學生進行練習,教師從旁指導等。觀察組高職護生進行情景模擬式翻轉課堂教學,主要方式為(1)前期準備工作:教師將臨床實踐相關課程學生難以理解的重點難點,進行微視頻的錄制,這就解決了學生跟不上教學速度的情況,學生可在課程結束后,針對課程的重難點進行反復練習,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步步根據微視頻進行重難點的操作。保證學生的學習進度。(2)讓觀察組入組護生互相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進入翻轉課堂正式教學階段,這個階段可將高職護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 6~8 人。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進行生活情景的模擬劇本編寫。例如進行心肺復蘇,教師可讓小組成員模擬心肺復蘇手法,對存在錯誤之處由教師當場指正,讓學生印象更為深刻。(4)結束階段:這個階段可由教師組織團體成員進行學習交流,鼓勵學生交流學習心得,進一步鞏固實施階段的教學成果[4]。(5)驗收成果:教師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編寫課堂測試問卷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將學生測試卷中易出現的錯漏在學習群中進行總結。
理論、實踐成績:理論部分:教師從理論考試題庫中隨機抽取100分試題進行測試,主要包括單選、多選、簡答及病例分析4個部分。實際操作部分:從臨床實踐常規操作中隨機選取1~2項對兩組護生進行考核。為保證此次實驗測試結果質量,理論測試卷均對學生個人信息進行遮蓋后由教師進行批改。實際操作由非本班級教師進行監督評分。
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評分:選取SRSSDL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評定量表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評定,主要分為5個部分,分別為學習行為、意識、評價、策略以及人際關系技能。采取Likert5級評分。總分300分,分數高低和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成正比。
研究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 SPSS 20.0 進行分析, 將分析得到的數據進行對比,差異性表現為 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教學后,觀察組高職護生理論(89.12±5.63)分、實踐(91.52±3.36)分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理論(81.21±5.12)分、實踐(82.59±3.34)分成績,且組間差異明顯(P>0.05)。
教學后,觀察組高職護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評分(275.12±5.63)分顯著高于對照組(221.21±5.12)分,且組間差異明顯(P>0.05)。
臨床實踐課堂主要分為操作課堂和理論課堂兩種。操作課堂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是,因為臨床實踐是重難點知識較多的一門學科,學生在實操過程中常因為過程的復雜性造成跟不上教師的同步演示。筆者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在臨床實踐實操課堂中,不管教師如何控制課堂節奏,依舊存在學生不能跟上教師節奏的問題出現,對于重難點的操作過程不斷累積問題,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而翻轉課堂秉承著“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理念,為學生創造一個相對自由開放的課堂環境,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進一步發揮,提升高職護生學習成績。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具有一定價值,值得在日后的護理實踐教學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