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莉
(內蒙古包頭市中心醫院 心胸血管外科,內蒙古 包頭 014040)
心臟外科作為醫院中的一門重要科室,集中了重病、急病、危急患者,住院患者的病情也多較為危急,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治療,所以需要采取更為有效的臨床護理對策對患者實施護理,以提高患者療效[1]。所以,心臟外科護理帶教對心臟外科患者治療具有重要影響。為觀察分析心臟外科護理帶教中實施臨床路徑管理模式的應用價值,本文在我院心臟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實習的護理人員中選取50名進行研究,以下為主要研究報告。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我院心臟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實習的護理人員中選取50名,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其中,對照組:年齡范圍在18~24歲,年齡均值為(20.24±2.12)歲;5名中專,8名大專,12名本科。觀察組:年齡范圍在19~24歲,年齡均值為(21.32±2.41)歲;4名中專,7名大專,14名本科。
對照組采用傳統帶教模式,觀察組采用臨床路徑管理模式。
傳統帶教模式內容包括了:由專業帶教老師負責進行實習護士的帶教培訓,并進行定期授課、理論知識、臨床實踐、專業實踐操作等教學[2],時間均為1個月。
臨床路徑管理模式內容包括了:①組建臨床路徑帶教實踐小組,小組成員均為本科室的醫務人員。②以教學任務、時間以及實習護生的具體情況為依據,為實習護生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并在實際教學中融入近十年的臨床資料及研究。③以心臟外科的工作性質及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特點為依據,并與臨床管理模式相結合,將教學任務由難到易的方式進行計劃。④以安排好的教學任務為依據,對實現護生進行常規操作、理論知識、分析水平、解決能力方面的培訓工作。
依據護理部的要求,對本科室護生的護理操作及護理工作進行考核。對比兩組的考核成績及護理工作滿意度。考核內容包括了常規操作、理論知識、分析水平、解決能力。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評價標準可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種。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觀察組:常規操作(9 3.2 6±0.6 9)分,理論知識(95.28±1.59)分,分析水平(90.34±1.86)分,解決能力(93.23±0.34)分。
對照組:常規操作(8 4.6 3±1.7 4)分,理論知識(87.73±1.23)分,分析水平(84.52±1.62)分,解決能力(84.62±1.48)分。
觀察組的常規操作評分、理論知識評分、分析水平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的常規操作評分、理論知識評分、分析水平評分。
觀察組:16例非常滿意,7例滿意,2例不滿意,總滿意率為92.00%。
對照組:12例非常滿意,5例滿意,8例不滿意,總滿意率為68.00%。
觀察組的護理工作滿意率92%高于對照組的護理工作滿意率68%。
心臟外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就導致了在護理工作上具有很高的職業要求。所以在護理人員的培訓和實習護生的帶教工作上具有很高的重視程度。臨床路徑管理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帶教模式,在近些年來逐漸在醫院的實習帶教中興起。該實習帶教模式的內容主要包括了實習生教學內容的教學,以帶教時間、實習生的實際情況及心臟外科的患者特點為依據,展開更為全面的考量,為實習護生采取更為全方位的教學計劃,并以教學計劃為出發點,對實習護生開展帶教培訓的實踐方式。臨床路徑管理模式除了能夠規范化帶教行為外,還能夠有效降低帶教老師在帶教時的失誤、疏忽的發生率。并且能夠將教學計劃中的各個環節細分,可幫助實習生根據自身興趣進行實習。這主要體現在進行護理教學、護理實踐時,學生參與性增強,教師工作主動性提高,可利用休息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教師對學生的滿意度上升,因此在實習內容的安排上更貼合學生特點,提升了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注意力,專業知識的掌握能力增強。
本文通過研究得出,觀察組的常規操作評分、理論知識評分、分析水平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工作滿意率92%高于對照組的護理工作滿意率68%。此研究結果與徐邦英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3],表明了將臨床路徑管理模式應用于心臟外科護理帶教中,可有效促進實習生考核成績的提高及工作滿意度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心臟外科護理帶教中實施臨床路徑管理模式,取得了顯著效果,有效提高了實習護生的工作能力及滿意度,值得在臨床護理帶教中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