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喜艷
(廣西省河池市人民醫院消毒供應室,廣西 河池 547000)
外來器械(External instruments)是指由醫療器械生產廠家、公司租借或免費提供給醫院可重復利用各類醫療器械,其特點是結構復雜、造價高昂,對保存、清洗、消毒、管理等各項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當前部分醫療機構進行供應室外來器械管理時存在不足,未能做好管理工作,導致消毒結果不合格、不規范等情況。本文就相關問題和應對方法進行分析和綜述:
供應室也被稱為消毒供應室,其在醫療機構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也是外來器械主要的管理載體,考慮到外來器械的關鍵性作用,首先要求保證清洗、消毒工作的規范化[1]。如部分精密設備,必須保持其工作參數的精確性,需要定期進行滅菌檢查,一些用于治療的植入物也必須完善消毒,避免置入患者體內后導致感染問題。因外來器械在短時間內不會快速更新,且工作職能較為固定,可通過明確的管理文件和框架進行工作約束,使整體工作規范有序,出現問題后也能快速查找問題環節和原因,做好處理[2]。
無菌化是供應室外來器械管理的基本要求。各類外來器械以及植入物主要用于醫療工作,必須嚴格避免院內感染。一般各類器械需要在使用前做好消毒滅菌,如各類植入物,需要植入患者體內進行骨科等疾病的治療,如果消毒滅菌不徹底,其使用價值無法得到保證。此外,由于醫院環境較為特殊,病原體可能于某些時間段出現富集,并附著于各類外來器械表面等處,增加使用過程中的風險,也需要通過有效的無菌處理予以應對[3-4]。
明確化是指供應室外來器械的清洗、消毒集中管理必須以明確的制度為依托,也必須由明確的責任人負責執行,避免出現工作無人負責、事故無從追責等問題。如大型醫院中,各類外來器械數目多且類別復雜,簡單要求供應室管理人員進行定期清洗和消毒,“定期”的具體標準不夠明確,可能無法起到約束作用,造成人員沒有按時進行設備管理、應用時臨時處理等問題。明確化是保證供應室外來器械得到有效管理的制度性舉措,需要作為后續工作的重點[5-6]。
工作流程不規范的問題,主要原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醫院沒有給出具有高價值的工作框架,二是工作人員執行時未能遵循標準要求。如醫院對供應室外來器械的管理要求十分嚴格,要求工作人員每日進行植入物清洗、消毒,一些重要的外來器械需要安排專人責任管理,由于很多植入物的使用量并不大,這種嚴格的制度要求與實際工作需要并不是完全匹配的,會增加工作人員的負擔和厭煩情緒,影響工作質量和清洗、消毒集中管理的規范性。工作人員方面,部分年資較短的工作人員不了解工作細節,也有部分工作人員工作態度不夠端正,同樣影響供應室外來器械的清洗、消毒集中管理效果[7-8]。如在進行消毒后,未能在標簽上注明消毒時間,導致后續管理上的困擾等等。
供應室外來器械的清洗、消毒集中管理,并不是階段性工作,帶有典型的長期性特點,需要通過具有長期價值的手段進行大范圍的約束,較為常見的是監督制度。部分醫院認為供應室外來器械管理是供應室份內工作,想當然的認為該項工作無需進行額外管控,同樣可能帶來實際問題。如2017年某地醫院出現患者集中感染的情況,經調查,問題原因在于供應室管理人員沒有遵照醫院要求做好所有器械的消毒工作,但管理人員為求逃避責任,更改了器械標簽,將其全部標記為“消毒完成”,導致多位患者感染,雖然最終未釀成較大事故,依然反應了監督不到位的弊端,也對其他醫療機構的實際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9]。
管理責任不明確在各地醫療機構中時有發生,主要是指權責不明晰的情況。如醫院明確選派了供應室管理人員,又選取了供應室外來器械管理人員,兩位管理者的責任明顯重疊,在執行工作任務時,可能出現互相推諉的問題,也可能導致管理思路不一致、方法不協調的問題[10]。2016年,某地供應室外來器械漆皮損壞未能到發覺,在清洗過后出現氧化問題,并快速影響到機械內部,導致設備無法繼續使用。由于該醫院供應室采取輪班制度,兩名負責人互相推卸責任,均不愿意承擔問題,這一事件可視作管理混亂的一個縮影。
嘗試提升供應室外來器械清晰、消毒集中管理的有效性,必須首先提供完成的規范,關鍵點之一則是器械的清晰和消毒作業流程。比如常見的骨科手術植入物(im 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可明確規定,所有金屬類植入物,存放前進行清洗、消毒,并保證存放環境相對無菌。消毒作業以醫院標準要求為基礎。如使用下排氣式壓力蒸氣滅菌器,要求滅菌壓力升至103.4kPa(1.05kg/cm2),溫度達121.3°C,維持15~20分鐘,達到滅菌目的。如果醫院使用脈動真空壓力蒸氣滅菌器,則要求設備的蒸氣壓力達到至少205.8kPa(2.1kg/cm2),溫度達132℃以上并維持10分鐘,實現病原體的殺滅[11]。完成滅菌工作后,還應做好后續集中管理,將所有消毒后的植入物進行歸類,以類別作為基準,將螺栓、鋼板等分別進行存放,置入真空袋中,并在外部粘貼標簽,標簽可選不干膠材料保證牢固性。標簽內應包含的信息包括經手人、植入物名、規格、消毒滅菌方式、時間五個方面、保存外來器械的區域,溫度應較為恒定,不高于28攝氏度為宜,相對濕度應在50%以下,避免病原體滋生和富集。明確的清洗和消毒作業流程可提升供應室外來器械的集中管理成效。
各地醫療機構中,外來器械的類別較多、數目也較大,管理上存在一定難度,為保證綜合管理成效,要求明確所有工作的責任人,實現管理責任的落實。建議采用平行管理法或者類別管理法,作為責任落實的基本方式。平行管理法,是指要求人員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負責供應室外來器械的清洗、消毒和集中管理,如某醫院擁有各類外來器械20多種,植入物若干件,可選取一個月為一個周期,在該周期內,負責人完全負責一切外來器械和植入物的管理。進入下一個月后,做好工作交接,由下一位負責人全面負責供應室外來器械管理工作[12]。如果醫院供應室外來器械數目較少,醫院規模小,可推行個人負責制,如醫院僅有3臺大型外來器械,可以安排一名人員長期負責設備的清洗、消毒和集中管理,既能實現責任落實,也能保證管理效果。
責任框架,是指以責任落實為基本目標,帶有長期性和層次特點的工作框架,以一般醫療機構的供應室外來器械管理作為目標,擬采用三層次或者兩層次管理法進行框架建立。三層次責任框架,包括執行層、中層和管理層,適用于外來器械多、類別復雜的大中型醫院。執行層為具體從事器械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員,要求對個人每日工作進行記錄,記錄內容包括清洗/消毒設備、日期、數目、存放地點等等,對于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也應進行記錄。每周對將工作內容生成一份報告,上交至中層人員處,由中層人員進行匯總,對較小的問題直接給出處理意見,較嚴重的問題,則生成處理建議,形成報告,交由管理層進行斟酌。管理層給出處理反饋后,執行層的問題得到解決,繼續執行相關作業。兩層次責任框架,包括執行層和管理層,適用于供應室外來器械較少的小型醫院,工作模式與三層次執行框架相似,省略了中層。層次化的責任框架,可以實現行政管理作業、監督作業的高效率進行,所有問題經匯總后生成帶有長期價值的處理意見,也保證了供應室外來器械清洗、消毒和集中管理的總體成效[13]。
加強對人員的培訓,可以應對經驗不足、責任心不強導致的供應室外來器械清洗、消毒和集中管理問題。建議考慮薪資掛鉤制、周期培訓制、抽檢考核制相結合的辦法,提升人員培訓的基本效果。周期培訓制是指選取固定的時間間隔加強人員對工作的熟練程度,尤其是理論知識。薪資掛鉤制,是指監督管理小組應在發現問題后進行記錄,并結合責任框架和責任人情況,進行追責,出現標簽粘貼錯誤等小問題,給予口頭警告,出現滅菌不合格等嚴重問題,應進行罰款,反復出現工作失職,應考慮更換管理人員或者辭退問題人員。人員培訓的加強,可以提升供應室外來器械管理的總體效果,也能通過施加少許壓力的方法提升人員的責任意識,保證管理質量[14-15]。
綜上,供應室外來器械類別多樣,其管理要求實現規范化、無菌化、明確化。目前的清洗、消毒集中管理不盡完善,存在工作流程不夠規范、缺乏監督、管理上較為混亂等問題。為求予以應對,建議在后續工作中明確清洗和消毒作業流程、明確責任人、構建完善的責任框架、加強人員培訓,并通過現代理論的模式化應用推動管理工作的完善,實現問題解決,為供應室外來器械管理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