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瑛
(南寧市紅十字會醫院手術室,廣西 南寧 530012)
骨科手術治療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而在此期間給予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管理方案則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醫院感染的發生,并對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有重要意義[1]。基于此,本文以我科收治的88例手術治療患者為調查對象,探討在手術治療期間實施個性化護理管理的臨床效果。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骨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間88例患者為調查對象,按照患者病歷號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n=44)和觀察組(n=44),其中常規組男性為24例,女性為20例,所選患者年齡范圍在19歲~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37±4.22)歲;觀察組男性為25例,女性為19例,所選患者年齡范圍在19歲~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12±4.30)歲。納入標準:所選患者均符合骨科手術收治標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其中資料不全、存在嚴重器官功能性障礙及精神類疾病患者。對比兩組骨科患者基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對常規組骨科患者進行手術室傳統護理管理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基礎護理、術前檢查、術中護理管理、術后管理以及并發癥處理等措施。對觀察組患者增加個性化護理管理,具體內容為以下幾點:(1)術前管理,在患者入院后需要進行常規檢查,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若出現異常現象則需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并對患者基礎疾病進行有效控制,為患者詳細講解手術的具體流程、方法和如何更好的配合手術的實施。同時還需要檢查手術過程中所需要的醫療器械,坐好消毒處理;(2)術中護理管理,護理人員需要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并采用保溫毯、輸液加溫儀等對患者實施保溫管理,避免手術過程中出現低溫現象,對于一些手術參觀人員需要進行嚴格控制,避免提高患者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操作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進行;(3)術后護理管理,在患者手術后,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保證引流管順暢,避免出現擠壓、扭曲等影響引流效果,按時對患者手術切口進行檢查及時更換敷料等。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患者實施口腔清潔、病房管理等措施,降低患者醫院感染發生,若患者出現感染現象則需要及時進行對癥處理,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對患者預后造成影響。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期間和術后感染發生率差異,同時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實施不記名調查,問卷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對護理工作越滿意[2]。
兩組骨科患者治療期間感染及護理滿意度差異所產生的數據均由SPSS20.0軟件分析、整理,描述定量資料用(±s),檢驗用t值;檢驗定數資料用x2,描述用百分比(%),當P<0.05,說明統計學意義成立。
經過對本次研究的結果分析表明,觀察組共出現1例呼吸道感染,其發生率為2.27%,而常規組患者手術治療后共出現4例感染現象,其中2例為呼吸道感染、1例為切口感染、1例為泌尿系統感染,發生率為9.09%,組間比較(x2=16.297,P<0.05)說明統計學意義成立。
經過對本次研究的結果分析表明,觀察組骨科患者對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99.03±0.42)分,而常規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91.36±3.30)分,組間比較(t=3.208,P<0.05)說明統計學意義成立。
醫院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出現的感染現象,由于骨科手術治療屬于一種侵襲性操作方式,患者在手術時會出現失血,因此術中和術后極易出現醫院感染,從而加重患者病情,對其預后造成嚴重影響。為了有效降低患者手術期間醫院感染的發生,醫院需要加強對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管理,注意操作的規范性和安全性,有效改善患者手術環境,同時還需要重視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健康教育、飲食管理、康復訓練等措施,從而在提高患者對手術治療依從性的同時促進患者早日康,降低患者經濟壓力[3]。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手術中感染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由此可見加強對骨科手術患者實施術前、術中和術后個性化護理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醫院感染的發生,同時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因此科學的護理管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P<0.05,說明統計學意義成立。
綜上所述,在骨科手術室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個性化護理管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醫院感染的發生情況,并對提高護理滿意度有重要幫助。因此,個性化護理管理方案值得在骨科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中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