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存
(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消毒供應室,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醫院供應室護理質量與醫院的醫療及護理質量息息相關。供應室護理工作不到位有很大可能引起嚴重的院內感染,這樣既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了威脅,也給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帶來了威脅[1]。因此,對供應室實施護理質量控制,有著重大意義。本文將160例住院患者行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觀察結果表明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能有效降低院內感染,具有可行性。具體報道如下。
160例2017 年1月至2017 年12月入院的住院患者160例按數字列表法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80例。對照組男42例,女38例;年齡(46.7±6.8);住院時間(8.8±2.5)d。試驗組男43例,女37例;年齡(45.9 ± 6.3)歲;住院時間(8.9±2.7)d。兩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參與此研究,且得到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在此次研究過程中供應室工作人員相同且無調動。
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具體措施如下:
(1)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供應室對科室的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時間為每月第一周的周五,培訓內容包括專業的理論知識、消毒技術、自我保護、質量管理意識、安全意識、道德及有關法律法規等。培訓是為了讓供應室護理人員達到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及消毒技術的目的,使其在工作中不斷改善、提升護理質量水平和責任意識,同時避免自身發生院內感染。為了強化培訓的目的,每次培訓后對相關培訓內容予以各種合適的方式進行考核??己瞬缓细裨龠M行強化直到合格。
(2)強化供應室的消毒與滅菌監測:為確保供應室各物品均達到滅菌要求,應加強供應室的消毒與滅菌監測工作,保證滅菌質量。①每月第一周的周一對供應室的物品、工作人員的手及空氣進行1次細菌培養。供應室內的各無菌物品細菌檢驗結果應都為陰性。Ⅱ類區域內空氣細菌菌落總數在200 cfu/cm2以內;操作臺、物表及工作人員的手的細菌菌落總數在 5 cfu/cm2以內;Ⅲ類區域內空氣細菌菌落總數控制在500 cfu/cm2以內,操作臺、物表及工作人員的手的細菌菌落總數在10cfu/cm2以內[2]。②每周進行一次生物與化學監測,脈動真空滅菌器啟用前先開展BD試驗,確保滅菌柜監測到位。
(3)建立健全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為了使院內各滅菌藥物免受污染,降低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率,應先建立健全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再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嚴格遵守執行。
(4)加強質量檢查:質量檢查的內容包括物品的清洗、消毒及滅菌檢查。為了保證清洗質量,應將清洗好的各物品交由質檢人員及時檢查,若出現問題及時妥善處理;為了避免消毒不合格的情況的發生,在消毒檢查工作中應著重規范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術,使各項物品的消毒符合要求;為確保供應室各物品細菌菌落總數在規定范圍內應通過物、理、化檢測手段對消毒物品進行檢查。
觀察統計兩組患者的院內感染情況,進行分析比較。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院感發生率組間比較均采用SPSS22.0處理,比較過程中采用x2檢驗或t檢驗。當出現統計值小于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30例發生院內感染(12例滅菌不規范,18例器械消毒不徹底),院內感染率為37.5%(30/80);試驗組7例發生院內感染(4例器械消毒不徹底,3例滅菌不規范),院內感染率為8.75%(7/80)。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x2=18.598,P<0.05)。
院內感染從管理層面說是一個重難點問題,臨床層面說也是較為棘手的問題。強化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是臨床上為解決院內感染問題采取的一種有效措施。因為供應室的護理工作質量與院內感染的發生率息息相關。有研究指出[3-4]:因不合理護理操作引起的院內感染者占感染者總數的三成。而供應室作為醫院重點科室,更應確保工作中的穩妥操作,加強護理質量控制,從各方面避免引發感染,保障患者的康復。
有研究結果顯示[5-7]:供應室開展實施行之有效的護理質量控制,可降低院內感染率并提高工作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開展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的試驗組院內感染率顯著低于未開展的對照組(x2=18.598,P<0.05),這表明開展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能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率,具有可行性。
綜上所述,在醫院供應室內開展護理質量控制,可降低院內感染率能有效提升護理工作質量,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