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美玲
(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重慶 400038)
新生兒在出生時已具有視、聽、嗅等各種生理功能,并能對外界環境刺激有所應答。嬰兒撫觸技術是指在科學的指導下,通過撫觸者雙手對嬰兒皮膚進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科學撫摩,讓大量溫和的良好刺激通過皮膚傳到中樞神經系統,以產生積極的生理效應,從而有效促進嬰兒生理和情感健康發育的方法,本文分別以嬰兒撫觸在正常足月新生兒、早產兒和患病新生兒中的應用現狀進行闡述,并提出不足與展望。
1.1.1 促進體格和神經發育
撫觸通過作用于嬰兒皮膚,給胃腸溫和的刺激,有助于胃腸相關激素的分泌,增強嬰兒的消化吸收功能,促使每日攝奶量的增加;同時還可促進迷走神經活動,刺激胰島素分泌,達到降血糖的作用,增加嬰兒攝奶量,促進生長發育。
1.1.2 提高免疫功能
觸覺性接觸能增加迷走神經活動,提高機體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促進嬰兒體內5-羥色胺,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從而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嬰兒對疾病的抵抗力[1]。撫觸能顯著提高新生兒的免疫功能,減少醫院感染,增強新生兒抵抗病原菌能力。
1.1.3 減輕痛閾
新生兒期是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時期,反復的疼痛刺激可對新生兒神經系統的發育造成一系列近期或遠期的不良影響。而院內新生兒的疼痛主要來源于各醫療及護理操作,因此,應為緩解新生兒疼痛尋找有效的干預措施。在探討非藥物治療措施緩解新生兒疼痛效果中表示,非營養性吸吮聯合撫觸能有效緩解新生兒靜脈穿刺疼痛,維持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2.1 早產兒喂養不耐受
早產兒指胎齡滿28周而未滿37周出生的新生兒。因早產兒提早分娩各系統及器官功能發育不完善,在營養供給時常出現喂養不耐受,即腹脹、胃潴留、嘔吐、奶量增長困難等癥狀,所以應為早產兒早期選擇合理的營養供給方式。對早產兒腹部行撫觸療法可刺激迷走神經,促進胃腸蠕動,促使胎便排出,緩解腹脹,從而減少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發生。
1.2.2 早產兒呼吸暫停
由于早產兒呼吸中樞及肺部發育更不成熟,且呼吸不規則,因此呼吸暫停是早產兒常見癥狀。若處理不及時可引發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損傷,甚至危及生命。撫觸療法可刺激嬰兒體表感受器,調節大腦皮層和各臟器反射功能,消除嬰兒不安和緊張情緒。有研究[2]認為,由于機體血氧飽和度與呼吸暫停次數和程度密切有關,采用撫觸聯合改良鳥巢體位包行早產兒護理,可有效降低呼吸暫停發生率,提高氧飽和度,有利于預防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適宜臨床推廣應用。
1.2.3 早產兒甲狀腺功能影響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具有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提高中樞神經興奮性的作用。由于早產兒提早離開母體宮腔或宮內發育不良,出生后甲狀腺素水平低于正常足月兒,即胎齡越小,甲狀腺功能就越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撫觸治療對甲狀腺功能改善效果優于單一的常規治療,可促進早產兒甲狀腺功能恢復至正常水平。
1.3.1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由于各種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和新生兒的腦損傷,是新生兒窒息后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應及早干預和治療,避免神經細胞能量代謝障礙繼續加重,促使受損腦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同時還有研究[3]證明,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行早期撫觸干預治療,能促使患兒神經系統的發育,減少神經系統后遺癥的發生。出院后繼續對患兒持續撫觸療法更能促進患兒神經發育,且增加與外界環境的接觸和交流,進而促進其認知和適應能力的發展。
1.3.2 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又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常見病之一。發生的原因與膽紅素代謝有關,膽紅素生成較多、肝功能不成熟、肝腸循環特殊等。由于新生兒腸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直接將結合膽紅素轉化成尿膽原隨糞便或經腎臟排出,以及腸蠕動的減少,使胎糞聚積腸道內,增加膽紅素的重吸收等。撫觸可促進腸道的蠕動功能,利于膽紅素經腸道排出,進而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使得血清膽紅素水平降低。對早產兒實施撫觸可有效改善早產兒黃疸發生程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早產兒康復和促進起到積極作用。黃疸新生兒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撫觸聯合微生態制劑治療,能明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膽紅素濃度,改善黃疸癥狀,促進新生兒神經行為發育,具有積極臨床意義。
目前,國內關于嬰兒撫觸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尚存在不足之處:①目前對于嬰兒撫觸的應用,大部分集中于新生兒期或嬰兒期,缺乏對研究對象遠期的跟蹤研究。②目前我國嬰兒撫觸技術的操作場所大部分仍局限于醫院,操作者多為醫務人員。雖也建議家長采用,但未得到家長的足夠重視,不利于撫觸技術在家庭的推廣和普及,未充分發揮嬰兒撫觸低成本、易開展、效果好的優勢。
綜上所述,相比于早期研究,近幾年嬰兒撫觸不僅可用于新生兒,還可用于早產兒和患病新生兒。不僅可增加嬰兒攝奶量、睡眠時間,促進體格、神經生長發育,還可提高免疫功能和減輕痛閾。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同時嬰兒撫觸作為對嬰兒健康最有益、最自然的醫療護理技術,不需要復雜的醫療設備,且易于在臨床和家庭中開展、推廣,嬰兒撫觸將有樂觀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