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琳,陳美圓
(1.濰坊市益都中心醫院兒外燒傷整形外科,山東 濰坊 262500;2.濰坊市益都中心醫院肝膽血管外科,山東 濰坊 262500)
小孩是部分或全部無自主行為能力的群體,由于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缺乏對意外危險的認識和預防能力和意識,導致其燒傷發生的概率較高[1]。本文探討了我院 醫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燒傷患兒150例,對患兒進行全方面的治療和護理,分析提高患兒愈后水平的措施。
挑選出我們醫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患兒150人,其中男患兒78 例,女患兒72例,年齡為2~8 歲,平均(5.25±1.42)歲。其燒傷部位分為面頸部42例,軀干32例,四肢76例,患兒燒傷程度達到淺Ⅱ度燒傷的有31例,深Ⅱ度燒傷的41例,混合Ⅱ度燒傷34,Ⅲ度燒傷44例,其康復治療周期為8到20個月。
根據患兒被燒傷程度的不同,我們選用合理的治療方法對患兒進行創面治療, 如對于淺Ⅱ度的燒傷,選用暴露療法, 清除患兒燒傷部分的水泡, 采用碘伏對患面進行清洗, 定期用濕潤燒傷膏進行涂抹;對于深Ⅱ度的患兒,我們采用碘伏對傷口進行清理,然后再選用濕潤燒傷膏無菌油紗包扎創面。Ⅲ度燒傷對患兒進行創面處理過后, 均對其采用大型紅外線烤架燈烤創面, 在烤的過程中每 4~6h 用磺胺嘧啶銀涂抹創面, 注意避免燙傷。
1.3.1 心理護理 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心理和生理還未發育健全,處于醫院這樣一個完全不同與家里的陌生的環境以及傷口的疼痛不舒服都會導致患兒產生恐懼感,使患兒產生哭鬧、消極的情緒,并且不愿意積極配合治療的情況。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醫護人員在對患兒的治療過程中,我們需要主動傾聽患兒及其家屬的心聲,應充分掌握并理解患兒及家長的心理特點,主動出擊,積極與患兒及其家屬溝通,通過積極引導家屬,促使家屬能夠和醫護人員配合,一起安撫患兒情緒,全方面鼓勵患兒,從而減輕他們各方面的痛苦。
1.3.2 飲食護理 患兒在燙傷后,患兒在傷口痊愈的過程中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因此醫護人員因對患兒家屬進行宣教,為患兒合理代培飲食,防治患兒營養不良的情況的發生。注意患兒的飲食應做到以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高維生素為原則,因此在患兒三餐飲食的選擇上,應以稀飯、牛奶、豆漿,雞蛋,水果等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為主[2]。
1.3.3 避免燙傷 我們在為患兒治療過程中,會采用紅外線儀來治療患兒的創面,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和家屬一起密切監護,并且和家屬強調不要擅自調整照射溫度及距離,同時還要監護好患兒,避免出現患兒自己自行去調整紅外線儀的情況。
1.3.4 預防凍傷 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大多數患兒都會出現發燒,疼痛不舒服的情況,在患兒發燒時護士會選擇使用冰袋給患兒降溫,在冰敷的過程中不可以用冰袋直接接觸患兒,而是應該在冰袋外面包裹毛巾,預防患兒出現局部凍傷的情況,護士應密切關注患兒冰敷情況 ,及時更換放置部位。同時做好家長的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告知不能用冰袋冰敷的禁忌部位等科學知識。
大部分患兒經過精密的治療和護理,都痊愈出院,只有少部分患兒發生了意外情況,患兒住院期間發生凍傷的2 例,腦水腫的1 例,但在及時發現后,經過積極的補救措施,并未對患兒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他們全部都痊愈出院。
對于燒傷患兒而言,只有醫護人員與家屬共同努力,為患兒提供全方位的治療與護理,密切關注患兒病情,及時監測并發現各種并發癥的前期癥狀,避免患兒出現感染,加強患兒的心里疏導,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是至關重要的。燒傷患兒的治療和護理,需要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對于醫護人員而言,醫護人員需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感。醫院要健全相應的規章制度及職業道德教育體系,定期組織全體護士學習醫院與其相關的法律法規,醫院可以通過定期的培訓來提高護士的法律意識[3],提高護士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感,同時還可以通過對醫護人員開展經典案例教育,分析出現并發生相關醫療事故的原因,考慮可能出現的各方面的安全隱患,防患于未然 。同時還要加強護士的燒傷護理的相關知識,并且定期組織相關人員操作培訓與考核,從而提高他們的護理能力。鼓勵醫護人員耐心并多方面收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護理工作內容。
對于患兒家屬而言,則需要做到冷靜看待出現的問題,積極與醫護人員進行全方面的溝通,讓家屬參與到醫院對患兒的治療護理的過程中,同時與醫護人員相比,家長更能注意到自己孩子發生的情緒變化,因此家長應注意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對出現心理問題的患兒要及時與醫護人員反映,共同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堅強,積極配合治療,積極參加醫院開展的健康教育的活動,在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的基礎上,促進患兒早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