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陳 慧*
(上海市同濟醫院,上海 200061)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種誘因作用下,血糖急劇升高引起胰島素嚴重不足,導致電解質紊亂、高血糖、高血酮、代謝性酸中毒等癥候群。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病特點為發病快、病情重、變化快,如不及時就診易出現休克、昏迷,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此應重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診治和護理[1]。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內分泌系統常見的急性并發癥,但同時合并尿崩癥非常罕見,近30年來國內報道不足10例[2]。
患者男性,24歲,未婚未育,身高170cm,體重200kg,BMI:65.31,腹圍158cm,大腿周徑82cm。患者主因“納差6天伴意識模糊2天”收入院,3:00至我院急診就診查體:嗜睡,精神萎,P126次/分,R40次/分,BP140/100mmHg,指末氧100%,血氣示PH7.02,氧分壓127mmHg,二氧化碳分壓11mmHg,BG>33.3mmol/l,尿酮陽性,立即予以胰島素降糖、碳酸氫鈉糾酸、液體復蘇等治療。5:00患者P150次/分,BP131/70mmHg,指末氧99%(吸氧),并再次復查血氣PH7.06,氧分壓109mmHg,二氧化碳分壓19mmHg,BG32.5mmol/l,脂肪酶1847u/l,淀粉酶376u/l,鉀3.04mmol/l,肌酐201umol/l,尿素7.4mmol/l,鈉153.6mmol/l,BG>33.3mmol/l,繼續予以液體復蘇、降糖等治療,期間出現心律失常-房撲2:1房室傳導,并予西地蘭、胺碘酮治療。7:20患者仍有氣急,查體:昏迷,P156次/分,BP84/45mmHg,指末氧83%(10升/分),BG32.8mmol/l,血酮6.1mmol/l,予以多巴胺升壓,氣管插管等治療。患者既往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病史。初步診斷:1、感染性休克 MODS(腎臟、肺、胰腺)氣管插管后2、糖尿病性酮癥酸中毒伴高滲狀態。
入院后予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監測動態血壓、持續CVP監測,24小時心電監護,美羅培南、莫西沙星、磷霉素、替加還素、舒普深等抗感染、升壓、鎮靜、降糖、營養支持、抑酸護胃、抑酶、保肝等藥物治療,監測血糖、血酮、尿糖、尿酮、血氣、電解質等化驗檢查的動態變化。經過對癥治療后,入院第三天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已基本糾正。入院后出現橫紋肌溶解癥,遂入院第2-13天行CRRT治療。患者入院第17天拔除氣管插管。入院第14天患者尿量明顯增多,停止CRRT治療。第16天尿量超過4000ml,患者進入急性腎功能衰竭多尿期,第24天予去氨加壓素治療,持續9天劑量逐漸減量。經過35天治療,患者病情平穩,各指標正常,予出院。
該病例在臨床上比較罕見,肥胖患者本身在日常生活上就比一般人都要困難,再加上危重癥的非常時期,使得護理工作難度增加,要求護理人員加強責任心,在實施護理措施過程中應嚴密觀察病情,準確判斷,及時處理,熟練掌握相關專科的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在對此例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針對該罕見病例的護理難點,從病情觀察、基礎護理、對癥護理等幾個方面對護理措施進行總結如下:
24小時持續心電監護、持續動態血壓監測,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神志、瞳孔、氧飽和度,及時準確做好記錄,遇有異常變化及時報告處理并記錄。每小時準確記錄危重護理記錄單,每半小時準確記錄安全巡視單。患者清醒后注意觀察患者有無頭痛、頭暈加劇, 惡心、嘔吐、胸悶、全身乏力、虛脫等情況,出現煩渴,要及時通知醫生。注意觀察患者面色情況,皮膚有無失水表現。
監測血糖、尿糖、血酮、尿酮、電解質、血氣分析、腎功能的變化。必要時每小時監測指末血糖、指末血酮的變化,有異常時及時通知醫生處理。監測快速指末血糖時,經常更換采血部位,注意酒精棉球不可過濕,以防血液被稀釋,影響血糖監測的準確性。注意電解質變化,尤其是注意低血鉀,每2小時復查血鉀。
尿崩癥時我科用的藥物是醋酸去氨加壓素4ug 皮下注射,使用期間要觀察治療的效果并準確記錄出入量情況。用藥期間常進行血標本監測,防止低血鉀,代謝性酸中毒,低血容量等副作用,如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理[3]。
重癥監護室特級護理,嚴格執行探視制度,減少人員流動,防止交叉感染。入室人員均穿著隔離衣及鞋套,嚴格執行手衛生。24小時持續開啟空氣凈化器消毒空氣,用1000mg/L有效氯每日拖地板及擦拭床頭柜、病床等。病房保持清潔、空氣新鮮,室溫在22-24℃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70-80%,室內空氣每日開窗通風換氣2次,保持室內環境安靜、整潔、舒適、安全,床單位物品放置規范、合理、方便。為了保證患者的合理休息及睡眠,盡量將治療和護理集中在的同一時間內完成。
患者病情危重期間為保證各導管安全和治療的順利進行,需對患者進行必要的約束。安全使用約束帶,約束帶松緊適宜,防止出現約束部位皮膚損傷或壞死,每小時觀察使用約束帶部位血液循環情況并做好記錄。病情允許情況下適當抬高約束部位肢體,以減輕水腫。
使用氣墊床,局部減壓,每2小時督促或幫助病人翻身。每班進行壓瘡風險評估。重度肥胖的患者皮脂腺排泄旺盛,汗液分泌較多,脖頸外、雙側腋窩、下腹部及兩側腹股溝等,贅肉皺褶處由于通氣不良、汗液浸漬,容易淹紅、起濕疹或發生糜爛[4]。所以皮膚褶皺處均予施貴寶敷貼進行預防性保護,保持床單位及皮膚清潔干燥,預防壓瘡及皮膚感染的發生。每日用溫水泡足,促進足部血液循環,防止足部潰瘍或壞疽。
中心靜脈導管的穿刺及導管的維護時,消毒劑使用洗必泰皮膚消毒劑。每周一四更換敷貼,有滲血滲液污漬時隨時更換。病人身上導管較多,各導管標識應明確、醒目、清晰,銜接正確、牢固,保持通暢并避免誤用。
患者留置導尿管,妥善固定導尿管防止扭曲受壓,保持導尿管引流通暢并每日兩次做好會陰護理,保持會陰、尿道口、導尿管清潔無污跡。外出檢查時夾閉導尿管,以免尿液反流造成逆行感染。定時夾閉導尿管以訓練患者的膀胱功能。每周定期更換集尿袋。
患者嚴重肥胖頸部活動受限,經口氣管插管有難度,因此要十分重視經口氣管插管導管的保護及護理。防止意外拔管、氣管導管阻塞等。
遵醫囑及時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物理降溫使用冰毯時根據患者的體溫變化,給予合適的水溫。若病人出現寒戰,應立即停止降溫,同時降溫不可驟降,防止病人出現虛脫。注意冰毯的運轉情況,發現報警及時給予排除故障。
當患者發生酮癥酸中毒時,迅速建立兩條靜脈通道,一路常規液體的輸入,另一路胰島素的輸入,迅速有效地糾正脫水。補液時先快后慢,注意前4小時的補液速度,采用小劑量胰島素連續靜脈滴注。患者意識模糊以及意識清醒后又模糊的患者尤其要警惕發生腦水腫。血糖在13.8mmol/l 以上用生理鹽水,當血糖降至13.8mmol/l以下時,改用5%葡萄糖鹽水或5%葡萄糖,有利于預防低血糖[5]。
急性腎功能衰竭多尿期的治療原則是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治療護理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多尿期的原則是醫護緊密配合,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以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腎功能及早恢復。
通過對該罕見病例的護理總結,減少該患者并發癥的發生,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積累經驗,為后續的護理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