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偉
一、農藥的作用
我國是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人均耕地僅有900 m2,若我國2/3的糧食需要進口,則將全世界所有貿易糧食都賣給中國也不夠。由此可見,要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只能依靠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而要提高產量,除了進一步改進栽培技術、改良品種外,施用農藥自然是一個主要手段。
農藥作為控制農林作物病、蟲、草、鼠等有害生物危害的特殊商品,在保護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現代化農業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據我國的統計資料,每年因施用農藥挽回的棉花損失達70萬t,糧食損失挽回總產量的7%左右,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耕地緊張的大國,農藥在緩解人口與糧食的矛盾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施用農藥帶來的收益大體上為農藥費用的4倍。顯而易見,農藥的作用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效益,為人類的生存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農藥的危害
為了防治植物病蟲害,全球每年有560多萬t化學農藥被噴灑到自然環境中,而實際發揮作用的僅約1%,其余的99%都散逸于土壤、空氣及生物作用下。在各環境要素間循環,造成農藥在環境中重新分布,使其污染范圍擴散,致使全球大氣水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生物體內都含有農藥殘留。
(一)農藥危害人類健康
1.急性中毒是指農藥經口、呼吸道或皮膚接觸而大量進入人體,在短時間內表現出急性病理反應,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中毒事件。但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積極推進高毒農藥替代進程,農藥急性中毒已明顯減少,但仍時有發生。
2.長期接觸或食用含有農藥的食品,可使農藥在體內不斷蓄積,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危害和威脅。
3.農藥在人體內不斷積累,短時間內雖不會引起人體出現明顯急性中毒癥狀,但可產生慢性危害,降低人體免疫力,致使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從而影響人體健康水平。
(二)農藥危害生態環境
1.農藥的使用必然殺傷大量非靶標生物,致使害蟲天敵及其他有益生物死亡,嚴重時造成物種的消失和生物群落的迅速變遷,鳥類是農藥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2.據報道,大約有20%的蜂群損失是由農藥直接造成的。研究發現一些對人畜低毒的農藥,如吡蟲啉等,對蜂群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蜜蜂的死亡,不僅直接降低蜂蜜產量,還使作物傳粉率降低,影響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3.低劑量的農藥雖然不立即殺死環境生物,但對生物產生慢性危害,影響其生存和發展,農藥的生物富集是農藥對生物間接危害的最嚴重形式,植物中的農藥可經過食物鏈逐級傳遞并不斷蓄積,對人和動物構成潛在危害和威脅,并影響生態系統。農田環境中有多種害蟲和天敵,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它們相互制約,處于相對平衡狀態。農藥的大量施用殺死了大量害蟲天敵,嚴重破壞了農田的生態平衡,并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抗性增加迫使農民不斷加大用藥量和用藥次數,嚴重污染了生態環境,使自然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4.農藥在使用過程中很多劑型帶有揮發性,噴撒時隨風飄散,落在葉面上可隨蒸騰氣流逸向大氣;土壤表層的農藥也可蒸發到大氣中;大風揚起農田浮土,也帶著殘留的農藥形成大氣顆粒物,漂浮在空中。漂浮在空中的農藥可隨風遷移,從農村到城市,由農業區到非農業區,或通過呼吸影響人體或生物的健康,或通過沉降到地下水,從而影響更廣闊地區的生態系統。
綜上所述,農藥的使用是一把雙刃劍,既要利用農藥不同于其他防治手段的長處,又要避免農藥過度不合理利用造成危害的缺點。因此,農藥的精準化、高端化,以及生物技術的應用是未來農藥的發展出路,綠色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品牌化發展是未來農藥的發展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