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慧,薛穎格*
(1.中國人民解放軍鄭州聯保中心臨潼療養院保健門診,陜西 臨潼 710600;2.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陜西 延安 716200)
術后并發癥是影響患者恢復的重要原因,因此預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是確保患者術后更好恢復的關鍵部分[1]。循證護理是近年來臨床護理常用的新型護理模式,臨床應用日漸廣泛,并取得顯著應用效果。本次研究就對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循證護理,對其效果現分析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間入住我院骨科治療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120例,患者認知能力良好,精神狀況正常;未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及惡性腫瘤者;未合并嚴重骨性疾病;患者術前未合并肺結核、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患者自愿參與研究;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男、女患者各有26、34例;年齡在60-80歲之間,平均在(68.42±3.51)歲;觀察組60例,男、女患者各有25、35例;年齡在60-80歲之間,平均在(68.50±3.6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差異處理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對照組:常規護理。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密切監測,注意患者病癥、體征變化,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觀察組:循證護理。(1)循證問題。先成立循證護理小組,評估患者病情、耐受力、臨床資料、心理狀態,確定患者護理期間所存在的并發癥:壓瘡、墜積性肺炎、血栓性靜脈炎。(2)循證支持,制定護理方案。根據提出的循證問題,確定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設置下肢骨折并發癥關鍵詞,于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等檢索關鍵詞,剔除重復文獻,獲取有價值、可信的科學結果,將收集的證據結合患者特點,提出解決問題的實證護理措施。(3)循證內容。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負擔及思想壓力,多鼓勵、安慰患者。適當加強患者健康宣教,以此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幫助患者重拾疾病治療的信心。②壓瘡。患者長期臥床,極易出現壓瘡。護理人員應評估患者臥床時間,注意患者受壓位置及營養狀況,使用氣墊床或壓瘡防護墊,對長期受壓部位,予以按摩。③墜積性肺炎。長期臥床,極易誘發墜積性肺炎。因此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準確咳嗽、深呼吸,多喝水,預防便秘。對無法咳嗽者,適當霧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患者翻身,叩背,適當使用抗菌藥物及抗生素,預防肺部感染。呼吸困難者應及時氧療,定期口腔清潔護理,指導患者飯后及時漱口。及時處理患者自身慢性疾病,干預原發性疾病,合理飲食,提高患者機體抵抗力。④血栓靜脈炎。長期臥床,會致肢體血液高凝,血液濃縮,血液循環不暢。因此術后指導患者盡早功能鍛煉,積極踝泵鍛煉。若有靜脈血栓形成,應患肢制動,給予抗凝、溶栓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評價患者此次護理滿意狀況,分為滿意和不滿意2個級別[2]。
SPSS20.0統計學軟件包處理研究內相關數據。計數數據呈百分比率表示,檢驗采取卡方x2,當數據檢驗P<0.05時,表示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滿意58例,不滿意2例,滿意率96.67%;對照組:滿意47例,不滿意13例,滿意率78.33%;兩組有統計學意義(x2=7.619,P=0.006)。
觀察組:1例下肢靜脈血栓,1例壓瘡,占3.33%;對照組:4例下肢靜脈血栓,2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統感染,2例壓瘡,占16.67%;兩組有統計學意義(x2=4.537,P=0.033)。
術后并發癥是影響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術后恢復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老年患者免疫能力降低,合并各種基礎病癥,長時間臥床等,均會增加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因此,臨床醫院需重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積極護理干預手段預防處理。
循證護理也被稱為實證護理,通過收集權威資料,給予患者護理實證,并結合患者病情、心理變化以及醫師經驗,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解決問題,為患者提供統一、規范、整體的護理方法[3]。本次研究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循證護理,先明確循證問題,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總結發生原因,提出預防干預措施,以此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16.67%;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該研究結果證實循證護理的實施,能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具顯著效果。
循證護理的開展與實施,通過規范統一的護理方案,予以科學的實證支持,以此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為患者提供高效的護理方法,明顯提高了患者護理滿意率。此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滿意率96.67%高于對照組滿意率78.33%,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開展循證護理,直接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水平及綜合素質,不僅能推動護理事業的發展,也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方法,以此提高患者恢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