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素華
(成都市溫江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四川 成都 611130)
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的腦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中發病率比較高,在發病后會導致患者殘疾甚至死亡,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治療過程中使用手術后ICU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提高護理滿意率,減少住院時間[2]。本文中選取90例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治療的腦出血的患者,根據患者的入院順序分為實驗組(手術后ICU護理干預)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90例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治療的腦出血的患者,根據患者的入院順序分為實驗組(手術后ICU護理干預)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其中,實驗組患者有女性22例,男性23例,年級中最小患者為42歲,年級最大的患者為70歲,患者的年級的平均數為57.9歲。對照組患者有女性23例,男性22例,年級中最小患者為43歲,年級最大的患者為71歲,患者的年級的平均數為58.1歲。
將常規護理應用在對照組中,主要實行常規的無菌操作,患者生命體征的檢測以及日常生活護理,口腔護理等。將手術后ICU護理干預應用在實驗組中。(1)護理人員需要密切的觀察在手術后的心理變化的情況,如果患者出現抑郁,焦慮以及恐懼的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對患者實行心理疏導,與患者交流,安撫患者的情緒,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還需要耐心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手術后可能出現不良反應,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安慰患者對針對患者的疑問進行針對性的解答。(2)腦出血患者在手術后由于胃腸功能沒有恢復,需要使用鼻飼得到營養。護理人員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并及時排除呼吸道的痰液的情況。在將鼻飼液注入前,需要調節好溫度,不宜過于熱,不能超過40攝氏度,在進行鼻飼過程中速度不宜過快,要根據患者的身體恢復的情況逐漸加快。(3)如果患者在手術后出現發熱或者血液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多的情況,需要高度重視,是否出現細菌感染的情況,并開始進行藥敏實驗以及細胞培養實驗。護理人員根據醫囑對患者合適抗生素治療,注意使用合適劑量,防止出現過量用藥的情況。
使用SPSS22.0軟件分析統計本文中出現的數據,其中計量資料,實行T檢驗,主要使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進行表達;計數資料,實行卡方進行檢測,主要使用例數以及百分比的形式進行表達。在檢驗過程中如果得到P<0.05,那么比較的兩組之間差別較大。
在實驗組中表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30例,表示滿意的患者有14例,表示不滿意的患者有1例。對照組中表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21例,表示滿意的患者有15例,表示不滿意的患者有9例。實驗組護理滿意率(97.78%)優于對照組(80.00%),比較差別較大(P<0.05)。
在實驗組中出現應激性潰瘍的患者有1例,出現感染的患者有1例,出現導管脫落的患者有1例,出現導管阻塞患者有1例。在對照組中出現應激性潰瘍的患者有3例,出現感染的患者有2例,出現導管脫落的患者有3例,出現導管阻塞患者有2例。在并發癥發生率上,實驗組(8.89%)小于對照組(22.22%),比較差別較大(P<0.05)。
實驗組的住院時間為15.7±1.2天,對照組的住院時間為22.6±1.3天。在住院時間上,實驗組小于對照組,比較差別較大(P<0.05)。
腦出血是一種致殘率,致死率較高疾病,在老年患者中發病率較高。由于老年患者的體質較差,對手術的耐受力比較差,很容易發生手術的并發癥,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痛苦[3]。在治療過程中使用手術后ICU護理干預,可以減少應激性潰瘍,感染,導管脫落,導管阻塞等并發癥發生,提高護理滿意率[4]。護理人員實行心理梳理,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實行鼻飼護理,抗生素用藥指導等[5]。
本文研究中選取45例腦出血的患者實行手術后ICU護理干預,選取45例腦出血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根據研究發現,在護理滿意率上,實驗組高于對照組,比較差別較大(P<0.05)。在并發癥發生率上,實驗組小于對照組,比較差別較大(P<0.05)。在住院時間上,實驗組小于對照組,比較差別較大(P<0.05)。綜上,在腦出血的患者中使用手術后ICU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值得臨床使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