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標
(廣東省有色地環境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0)
洞坑錫多金屬礦位于廣東省陸河縣,屬于新田鎮管轄。洞坑錫多金屬礦是廣東省地質環境中心于2014年立項,2014~2016年開展了預查工作。礦區區域上位于1∶20萬《海豐幅》。礦區筆者在收集區內已有的地質勘查、科研成果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調查結果,通過對成礦地質特征的總結和綜合研究,對礦床成因進行了探討[1]。
礦區地處粵東隆起區,位于廣東省蓮花山動力變質帶南西段錫銅多金屬成礦帶塌山-尖吉山重點勘查區的北部,屬于武夷成礦帶南段。區域地層有下侏羅系和第四系。侏羅系地層可分為侏羅統金雞群(J1jn)、上侏羅統兜嶺群(J3dl)。金雞群主要分布于東南部和西北部,為一套以海陸交互相為主厚度巨大的砂頁巖沉積建造,該層厚度達5800m~6300m,巖層走向為北東,傾角一般為20°~40°。兜嶺群主要出露于區域西北部,為一套陸相噴發的流紋-英安質建造,由酸性及中酸性火山碎屑巖或熔巖和少量沉積巖夾層組成,不整合覆于下侏羅統金雞群之上,該層厚度達873m~7188m。礦區位于粵東沿海地區與南嶺東西向復合構造帶南緣的交接部位,五指嶂-鍋子嶂動力變質帶內,動力變質作用強烈,帶內由一系列NE向主干斷裂組成。區域巖漿巖發育,具有多次活動的特點,有燕山期三、四、五期侵入巖,以燕山三期和五期為主。多期次的巖漿活動為區域礦產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熱液和礦物來源,巖體圍巖接觸熱變質作用明顯[2]。礦區位于塌山-尖吉山異常濃集中心北部,異常區面積約140.45km2,異常元素組合復雜,地球化學分帶性好,單元素地球化學異常峰值突出。礦區外圍有尖吉山錫礦床、江西坑錫礦點、湖坑錫礦點、清塘錫礦點、蟬石鎢礦點、黃羌羊頭坳錫礦點、塘肚背錫礦點、園潭錫礦點等二十多處。
礦區出露的地層單一,為下侏羅統金雞組上段,分布于礦區的南東部,為一套以海陸交互相為主厚度巨大的砂頁巖沉積建造,地層傾向310°~340°,傾角50°~70°。礦區內巖石受中級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石英巖、二云母石英巖、石榴子石二云母石英巖、二云母片巖、石榴子石二云母片巖、石榴子十字石二云母片巖。礦區內地層巖石均發生了受接觸熱變質作用影響角巖化,局部為角巖。
礦區內斷裂構造發育。NE向斷裂構造控制巖體的侵入,亦是礦區的容礦構造,礦區土壤地球化學異常呈NE走向。NE向斷裂一般形成于成礦前(中)。NNE、S-N走向斷裂,常切穿巖體和地層,對礦(化)體的連續性起破壞作用,常由閃長玢巖、微晶閃長巖充填。
礦區出露的巖漿巖有粗中粒黑云母二長花崗巖、鉀長花崗斑巖、微晶閃長巖(閃長玢巖)。粗中粒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占礦區約67%,屬河田巖體的西部,其與地層的接觸界線走向NE,常具似斑狀結構。斑狀鉀長花崗巖,灰白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呈脈狀侵入于地層中。閃長(玢)巖,主要以巖脈形式侵入于地層和巖體,巖石在地表易于風化,常呈褐色土狀。
礦區內存在AP1、AP2兩個土壤地球化學綜合異常區,分別位于上鹿湖和麻沙凹一帶。其中,AP1(SnAgCuPbZn):位于礦區尖吉山-上鹿湖一帶,呈長條形錘狀展布,長約1150m,寬100m~200m,面積0.28km2,Sn峰值1300ppm,異常值高,該異常各元素疊加套合較好,異常規模大,異常濃度分帶性明顯,呈北東向條帶狀展布,異常濃集中心突出,具有良好的地球化學找礦前景。AP2異常范圍小,僅Sn元素異常明顯,呈圓形展布。
V1號礦體位于AP1異常區,為一破碎帶,走向約70°,寬0.5m~1.0m。具多期活動的特征,且早期以張性為主,晚期為剪性。破碎帶中巖石為構造角礫巖,破碎帶內及上下盤巖石黑云母化、石榴子石化程度高,大多蝕變為石榴子石黑云母巖,礦物組成為形成局部見石英脈穿插。礦(化)體中有用組份主要為Sn(0.24%~4.48%)。
石榴子石黑云母巖,黑色,自形變斑晶結構,骸晶結構,篩狀變晶結構,微片~片狀結構,角巖化塊狀構造。脈石礦物組成主要為:黑云母(60%)、風化石榴石(20%)、白云母(10%),礦石礦物主要為錫石(>5%)。
圍巖蝕變種類有斜長石化、螢石化、白云母化、電氣石化、石榴子石化、黑云母化,綠泥石化等。其中,石榴子石化與黑云母化是與本區錫礦成礦最為密切的蝕變。
礦區位于重要的成礦區帶。洞坑錫礦區位于武夷成礦帶南端,廣東省蓮花山動力變質帶南西段錫銅多金屬成礦帶塔山-尖吉山重點勘查區北部。大規模的NE向構造為主要的導礦構造,而規模較小的次級近E-W向、NW向和NEE向構造則形成容礦構造,為礦體的形成和富集提供了所需的通道和空間。礦區外圍有二十多處礦點。區域物化探異常明顯。因此,具有尋找錫多金屬礦的良好前景。
重要的礦床類型。洞坑礦床的類型初步定為高-中溫熱液裂隙充填交代型,是該區重要的成礦類型,礦區位于斷裂帶附近,斷裂裂隙發育,即有良好的導礦構造、容礦構造。有必要在礦區的深部及周邊繼續開展地質勘查工作。
富礦的存在。V1礦體錫含量最高4.48%,尖吉山錫礦區相同類型的礦石錫含量達11.4%,且礦體厚度可觀。因此,洞坑礦區富礦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較好的找礦潛力。
較好的化探異常。礦區化探異常中心明顯,高中低溫元素套合程度較好,異常層次分明,異常中發現礦化體,為礦致異常。對錫礦勘查具有積極的指示意義。
近礦圍巖蝕變發育,主要有黑云母化、石榴子石化,厚度大且蝕變程度,指示含礦熱液成分復雜,性質活潑,巖漿活動具多期性,成礦物質來源豐富。顯示出區內具有尋找高-中溫熱液充填交代型錫多金屬礦的前景。
雖然目前洞坑礦區中只發現一條礦化體V1,但是通過類比鄰近同類型礦床,基于礦區的成礦地質環境,結合化探異常分析可知礦區及周邊找礦潛力較大,以高-中溫熱液裂隙充填交代型礦床為模板,開展“探邊摸底,攻深找盲”找礦勘查工作,礦床規模可達中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