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古史與革命
——論郭沫若在1927年的“方向轉換”

2019-02-10 18:21:01
山東社會科學 2019年11期
關鍵詞:馬克思

梁 展

(陜西師范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119;中國社會科學院 外國文學研究所,北京 100732)

一 、大革命失敗與郭沫若的“方向轉換”

1927年秋南昌起義失敗之后,郭沫若跟隨起義人員撤離,經神泉和香港于10月下旬來到上海。自此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在這10年中間,郭沫若中斷了他的革命事業,繼續了他的創作、翻譯和著述生活。在1924年春夏第二次重返日本之后,郭沫若就翻譯了日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于兩年前剛剛發表的《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1922年),不久又在商務印書館編輯何公敢的支持下計劃翻譯《資本論》,后因選題未能通過只好作罷。但是,他最初接觸社會主義學說并非通過上述這些經典著作,而是借助于一位不知名的日本學者——福井準造所寫的《近世社會主義》(1899年)一書開始學習社會主義思想的。(1)參見[日]向阪逸郎:《郭沫若與福井準造的〈近世社會主義〉》,《圖書》,巖波書店1957年3月號;中譯文載《郭沫若研究》第七輯,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版,第286-290頁。也就是說,在閱讀和翻譯河上肇這部主張社會革命而非政治革命的著作之前,郭沫若就對19世紀以來從巴貝爾到普魯東的歐洲大陸早期社會主義思潮和以拉薩爾、考茨基為首的第二國際有關議會道路與暴力革命的論爭非常熟悉。因此,在1925年下半年至1926年初與河上肇在中國的學生、國家主義者林靈光等人的論爭當中,郭沫若表露出的成熟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和姿態就不難理解了。(2)參見關于這場重要的爭論的詳細情況,參見李斌:《女神之光:郭沫若傳》,作家出版社2018年版,第109-113頁。在這場爭論當中,郭沫若首先用列寧的國家資本主義學說批判了國家主義者主張發展私人資本主義的主張,糾正了人們對共產主義目標即所謂“共產”的誤解:“共產”實際上意味著公有制意義上的“集產”,而非立即放棄占有的“共產”;(3)參見郭沫若:《窮漢的窮談》,載《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8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25頁。其次強調了政治革命對于社會革命或經濟革命的優先性,批駁了林靈光所謂在革命時機不成熟之際發動革命是“危險的”說法;最后認為政治革命的目的在于“縮短”和“緩和”資本主義社會對無產階級造成的痛苦過程。(4)參見郭沫若:《社會革命的時機》,《洪水》第1卷第10、11期合刊,1926年2月5日;收入《郭沫若全集·文學卷》第18卷,題目改為《向自由王國的飛躍》。

1926年4月,在給成仿吾的信中,郭沫若坦承《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的翻譯在自己的一生中“形成了一個轉換的時期”(5)郭沫若:《孤鴻——致成仿吾的一封信》,載《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6卷,第19頁。,倘如此,我們可以說,自1928年2月流亡日本開始在中國古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則是這一“方向轉換”的延續。1927年8月下旬,從南昌撤退到瑞金的郭沫若在周恩來和李一氓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秘密黨員。數月之后,他決定攜全家去蘇聯,這個計劃也得到了中央的批準,但由于廣州起義的爆發導致國民政府和蘇聯斷交,加上突患傷寒,未能成行。1928年1月,大病初愈之后的郭沫若便著手閱讀《資本論》,可見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需求是多么強烈。一個月后,郭沫若一家抵達日本神戶。為了維持六口人在日本的生計,同時也希望尋找另一條與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不同的革命道路,郭沫若借助于對其自小就耳熟能詳的《易》《詩》《書》的研究迅速進入了中國古史的研究行列。既不拘泥于考文識字的傳統小學,也不滿足于羅振玉對古物史料的搜集和王國維為過往封建王朝尋求正統化的旨趣,郭沫若的古史研究一開始就帶有面向未來的革命史學色彩,這是毋庸諱言的事實。在1929年為其《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撰寫的序言里,郭沫若說:“對未來社會的待望逼迫著我們不能不生出對過往社會的清算”(6)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載《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1卷,第6頁。,這一清算工作的首要任務在于批判地揭示出古史編纂學中封建意識的欺騙性;其次是跳出“國學”的范圍之外來看國學的真相,換言之,要跳出中國古代歷史自身的范圍,將其納入世界史的范圍中來看待中國歷史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用郭沫若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要看看“中國的國情、中國的傳統究竟是否兩樣!”(7)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載《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1卷,第6頁。20年后,郭沫若回憶說自己從事古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想就中國的思想,中國的社會,中國的歷史,來考驗辯證唯物論的適應度”(8)郭沫若:《跨著東海》,載《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3卷,第331頁。。以上就是《周易的時代背景與精神生產》(1928年8月1日)、《詩書時代的社會變革與其思想上的反應》(1928年10月25日)兩篇學術論文的思想和學術追求。

在當時的郭沫若看來,中國歷史中曾經歷過三次社會革命,中國文化史上相應地出現了三個“激越的時期”,其中《易》《詩》《書》代表一個文化集團,另外兩個文化集團則分別是周、秦(孔子包含其中)和近百年的中西混戰。(9)參見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周易的時代背景與精神生產》,載《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1卷,第69頁。因此,無論是《周易》,還是《詩經》和《尚書》都產生于“革命的時代”,具體來說,《易經》產生于“原始公社社會變成奴隸制時的社會的產物”;《易傳》產生在春秋戰國時代,“這個時代是由奴隸制確切地向封建制度過渡的時代”(10)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周易的時代背景與精神生產》,載《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1卷,第69頁。。《詩》《書》可以互為表里地合并起來研究,其成書時代跨越了兩個時期:“第一期,由原始共產制向奴隸制的推移”,即“殷朝一代氏族社會轉換到奴隸制國家的一種革命的時代”;第二期是“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推移”。在此期間,郭沫若開始翻譯由考茨基在1903年整理發表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的部分段落。馬克思在這個大綱的序言里說:“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1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3頁。根據這一說法,郭沫若認為西周以前就是所謂“亞細亞的”原始共產社會,西周時相當于歐洲古代的希臘羅馬奴隸制時代,東周以后進入了真正的封建時代。(12)參見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詩書時代的社會變革與其思想上的反應》,載《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1卷,第154頁。在1928年10月28日寫成的《中國社會之歷史的發展階段》一文中,郭沫若提出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四個階段:西周以前——原始共產主義;西周時代——奴隸制;春秋之后——封建制;最近百年——資本制。相應地,他還認為中國歷史經歷了三次社會革命和文化革命,它們分別是:殷周之際的奴隸制革命、周秦之際的封建制革命和清代末年發生的資本制革命。(13)參見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詩書時代的社會變革與其思想上的反應》,載《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1卷,第31頁。為了論證上述古史發展階段的劃分方式的可靠性,郭沫若致力于從卜辭中考察殷周之際奴隸現象存在的種種文字痕跡,從西周的彝器銘文中發現奴隸制度的存在。

盡管李達在1926年發表的《現代社會學》一書中第一次提到了馬克思的“亞細亞生產方式”這個名稱,但可以確認的是,將“亞細亞生產方式”運用于中國歷史研究的第一人則是郭沫若。從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觀點出發,郭沫若試圖通過對古代文獻和古代文字的研究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就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提出的一般性規律提供論據,即試圖為中國歷史中同樣存在著歐洲古代的奴隸制社會提供史實,其目的是為即將到來的、由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提供歷史依據。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于1930年由上海聯合書店出版之后,郭沫若提出的古史分期方法,特別是其西周時代是奴隸制社會的主張引起了巨大的爭論,這些爭論都與究竟如何理解馬克思就東方古代社會的發展所提出的“亞細亞生產方式”這一問題密切相關。因此,我們有必要在這里簡單回顧一下這一理論的來龍去脈。

二 、東方古代社會與“亞細亞生產方式”

1853年6月6日,恩格斯在致馬克思的一封書信里首次談及了亞洲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兩位導師當時正關注于英國殖民政府為何導致了印度農業衰落的原因。恩格斯說:“不存在土地私有制,的確是了解整個東方的一把鑰匙。這是東方全部政治史和宗教史的基礎。但是東方各民族為什么沒有達到土地私有制,甚至沒有達到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呢?”(14)《恩格斯致馬克思(1853年6月6日)》,載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68-269頁。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閱讀了法國旅行家貝爾尼埃(Fran?ois Bernier,1620—1688)和塔維尼埃(Jean Tavernier,1602—1689)在18世紀出版的游歷蒙古、印度、中亞和南亞地區的旅行記之后,將亞洲農業衰敗的原因簡單地歸結為從撒哈拉經過阿拉伯、波斯、印度和韃靼直到亞洲高原的最高地區的氣候和土壤的性質所致,也就是說,傳統的亞洲社會要在這些干旱地區維持農業的發展就必須由該地區的國家和政府來占有土地和灌溉水資源,以便由他們來統一組織建設大型的水利工程,因此,后者變成了這些政府和國家除了收取稅賦和進行軍事防衛之外的最主要職能。秉承自由放任經濟原則的英印政府恰恰忽略了傳統印度政府肩負的上述重要職能,結果導致了印度土地上大片農田流于荒蕪的景象。數天之后(6月14日)在答復恩格斯的書信中,馬克思援引時任英國駐印度總督威爾克斯(M.Wilks)1812年在下議院所做的報告和坎貝爾(G.Campbell)有關印度現狀的著作,將亞洲社會發展的停滯解釋為以下兩個原因:其一,公共工程只是中央政府的事情,與個人無關;其二,相互孤立的村社各自實行自治,村社與村社彼此之間懷有敵意,他們對王國本身的命運漠不關心。在土地私有制的有無問題上,馬克思的認識并沒有恩格斯那樣絕對,他說在印度的某些村莊人們共同耕種,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土地所有者耕種自己的土地,村社內部還存在著奴隸制和種姓制。一些同外界隔絕的山區,“似乎確實存在著土地私有制”,但在爪哇地區,土地的“絕對所有者是君主”,而伊斯蘭教徒則確信全亞洲不存在土地私有制。因此,馬克思斷言:“我認為,很難想象亞洲的專制制度和停滯狀態有比這更堅實的基礎。”(15)《馬克思致恩格斯(1853年6月14日)》,載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73頁。同年7月22日,馬克思在為《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的《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指出,英國政府在印度“消滅舊的亞洲式社會”(16)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275頁。,這里所說的“亞洲社會”指的就是實行“亞細亞生產方式”的東方社會。恩格斯和馬克思在1853年6—7月間進行的討論中形成的這個特殊的理論假設,在1857—1859年期間,特別是在上文提到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被提升到了一般性的層面,被運用于為社會歷史進行分期的可能性上面,由此,亞細亞(古代)生產方式區別于古典的古代即古希臘羅馬的生產方式和日耳曼傳統的封建生產方式,被視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之前人類社會的一種演進形態。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現存的古代文獻和考古發現不足以揭示亞細亞社會的真實面貌,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這一地區的了解只能借助于17世紀歐洲旅行家的觀察和19世紀歐洲殖民官員的報告,因此所謂“亞細亞生產方式”只是他們基于亞洲社會的現實狀況對其過往歷史的某種程度的想象。直到1880年馬克思和恩格斯閱讀了摩爾根基于對生活在北美、源于亞洲的印第安人部落中的一支——易洛魁人的研究而撰寫的《古代社會》(1877年)一書,才對“國家形成以前的原始時代社會制度的基本特征”(17)[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100 頁。有所了解。可見,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認識過程前后跨越了三四十年之久,其中各個時期所面臨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均不一致,因此這嘗試性的理論假設在后來的政治家和研究者們對“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解釋中激起了巨大的爭議。其爭論的焦點無外乎是:(1)“亞細亞方式”究竟是基于亞洲、非洲和美洲或者說是基于非歐洲國家中那些干旱缺水的地理環境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還是為包括歐洲在內的人類社會所共同經歷的一種普遍形態?(2)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構想,以印度村社為代表的亞洲生產方式是原始氏族公社制度的遺存,那么,原始公社瓦解之后能否必然形成古希臘羅馬式的奴隸制度,并進而形成日耳曼式的封建制度?(3)假如從原始公社制到奴隸制和封建制的發展的“歷史必然性”限于西歐各國(18)[德]馬克思:《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草稿》,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0頁。,如馬克思認為的那樣,這是否意味著亞洲國家,如在英國人入侵之前的印度,在社會發展方面的長期停滯? 在1853年對印度問題的討論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確認為村社之間的孤立、封閉和專制主義是造成亞洲社會相對歐洲而言的落后和停滯狀態的原因,但從1881年之后馬克思便認為,俄國的亞細亞式農村公社作為其古代公社的遺存反倒構成了這一獨特的社會能夠迅速克服資本主義私有制剝削的優勢,從而恢復生產資料的社會所有制,只要歷史的機遇和形勢允許的話。由此看來,薩義德和受薩義德影響的學者們基于上述理由對馬克思的東方主義的指責是有失公允的。

三、奴隸制社會的存在與中國革命道路的選擇

20世紀初在俄國、蘇聯、日本和中國就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亞細亞生產方式”展開的爭論一方面關涉人們與過往的歷史產生聯系的理論結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同這些國家正在進行的革命事業密切相關。在十月革命前的俄國,這場爭論首先爆發在列寧和普列漢諾夫之間。在前者看來,土地國有化政策能夠滿足俄國被解放了的農民對土地的渴望,從而動員廣大的俄國農民參加到革命中來;但是普列漢諾夫卻擔心上述政策會導致東方專制主義在俄國的復活,而列寧則認為俄國已經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因此馬克思所說的“亞細亞生產方式”不能運用在俄國的現實革命之上。到了20世紀20年代,蘇聯領導下的共產國際出于指導中國革命實踐的職責提出了“亞細亞生產方式”是否可以被用于認識中國的古代歷史和對中國現實革命的目標設定上面來。1927年至1928年,在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和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遭受失敗之后,中國的革命面臨著深刻的危機。如何挽救中國的革命?中國革命的未來將遵循什么樣的策略?危急關頭,不僅在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之間,在共產國際駐中共代表羅易和鮑羅廷之間發生了非常激烈的爭論,而且在中國共產黨內部也出現了左、右傾兩條路線之間的斗爭,它們分別以瞿秋白和陳獨秀為代表。在此兩年間,共產國際為中國共產黨制定的革命策略漸漸從團結國民黨左派、孤立國民黨右派過渡到了廣泛發動農民群眾,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立即在農村地區進行土地革命上來。1928年6月,在共產國際直接領導下與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形成的《土地問題議決案》否定了馬克思“亞細亞生產方式”在中國的現實存在:“中國土地制度的特點并非完全的亞洲式生產。如果認為現代中國的社會經濟制度以及農村經濟,完全是從亞洲式生產方法進于資本主義之過渡的制度,那是錯誤的……這些條件(即沒有土地私有制、國家指導社會工程的建設和公社制度的鞏固存在——引者)尤其是第一個條件,是和中國的實際情形相反的。”(19)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4冊(1928年),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版,第337頁。然而得出上述這個結論并不容易。在當時的蘇聯,經濟學家和斯大林的顧問E·C·瓦爾加(E.Varga)最早認為,作為一個歷史范疇,“亞細亞生產方式”可以被運用到中國的現實革命中去,盡管這些地方的土地所有者不是私人,而是代表統治階級的君主、官員等等。后來瓦爾加以不懂中國歷史和象形文字為理由放棄上了上述主張。(20)參見[蘇聯]瓦爾加:《論亞細亞生產方式》,載郝鎮華編:《外國學者論亞細亞生產方式》(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56頁。與瓦爾加一樣對“亞細亞生產方式”先肯定后否定的學者還有馬札亞爾(L.Magyar),此人作為共產國際派駐中國的鮑羅廷顧問團之一員,曾在中國農村做過三四年的實地調查工作,并于1928年以俄文發表了《中國農村經濟分析》,該書的中文版也由神州國光社在1930年出版。馬札亞爾指出,中國農村里依然存在著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的“亞細亞生產方式”的遺存,如中國的地租和稅賦從來不加區分和土地權被劃分為農民對“地表”享有的永久租佃權和地主對“地里”的占有權,這種現象說明,土地共同占有這種遠古的公有制形式依然存在。同時,本土的高利貸資本和帝國主義的商業資本正在將土地一步步私有化,因此中國革命的任務在于擴大農民的地權。(21)參見[匈牙利]馬札亞爾:《中國農村經濟研究》影印本,陳代青、彭桂秋譯,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45頁及以下。然而,1931年在蘇聯共產主義學院列寧格勒東方農業學會和東方研究所召開的會議上,面對論敵戈德斯(M.Godes)的攻擊,馬札亞爾放棄了其有關帝國主義在中國首先遇到的是“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說法,但仍然保留了后者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特定階段的主張。他說:“中國及古代社會的歷史一般的已有了奴隸,即使現在,在各種形式中仍有奴隸,然發達的東方社會,奴隸只是附庸的范疇而已。”(22)[匈牙利]馬札亞爾:《中國農村經濟研究》影印本,陳代青、彭桂秋譯,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2頁。另一方面,在共產國際擔任官方職位的杜布羅夫尼基(G.Dubrovskij),與也曾于1931年來中國考察過農業的約爾克(E.Iolk)都否認了“亞細亞生產方式”是一種特定的社會形態。相反,蘇聯埃及學家司徒盧威最初不承認埃及存在著“亞細亞生產方式”,但在1933年發表的《古代東方奴隸社會的產生、發展和瓦解問題》一書中,他征引了大量史料,證明古代東方曾經是奴隸社會。(23)上述的思想轉變過程請參照[俄]彼伯司徒盧威:《論亞細亞生產方式》,載《外國學者論亞細亞生產方式》,第171-179頁。1938年9月,由斯大林主持編纂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第一次出現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一般要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這五個階段的說法(24)參見聯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編:《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7頁。,據說這是司徒盧威的觀點。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其上述的思想轉變呢?我們知道,郭沫若有關西周奴隸社會的學術主張不僅影響了日本研究中國史的學者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而且也影響到了司徒盧威這位著名的蘇聯東方學家。1945年6月,郭沫若在訪問蘇聯期間,司徒盧威曾經當面稱贊了他在古史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國的古代,以前都蒙在迷霧里,經過你的研究,把那些迷霧掃清了:我們很高興,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沒有一個民族形成了例外。”(25)郭沫若:《蘇聯紀行》,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載《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4卷,第320頁。在國內,支持郭沫若古史分期觀念的有對馬克思經濟學說做了深入研究的王漁邨(王亞南);其反對者如杜畏之,他認為中國歷史上并未形成過這種生產方式;另一位反對者何干之同樣否認“亞細亞生產方式”在古代中國的存在,認為那只不過是指東方社會的一種“貢納制”而已。(26)林甘泉、田人龍、李祖德:《中國古代史分期討論五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0頁。在西周奴隸社會的主張方面,反對者何干之提出,在原始氏族公社瓦解之后既有可能形成奴隸制,也有可能形成封建制;另一位反對者李季認為亞細亞方式可以不經過奴隸制階段直接演化成封建制度;還有人認為奴隸制本身并不構成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封建形態的變體而已;也有人認為奴隸制不構成一個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而是由氏族社會向封建社會的一種過渡形態。(27)參見林甘泉、田人龍、李祖德:《中國古代史分期討論五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1頁。

就學術而言,郭沫若在甲骨文和金文上的突出造詣使得其建立在殷周之際古文字考釋和古物考證基礎上對中國歷史做出的社會科學解釋不容易被人們質疑。然而,就在郭沫若于1930年發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之后,一位正在東京帝國大學研究院留學的中國學生黃現璠也對古史中的“奴隸”“農奴”“奴婢”“奴仆”“奴隸社會”和“奴隸制度”等現象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國內曾師從陶希圣,后者在當時的社會史論戰中與郭沫若形成了分庭抗禮之勢。因為師門關系,黃現璠常常與居留日本的郭沫若切磋學問。1937年他歸國任教,在認真研究了中國古史之后對郭沫若的西周奴隸社會的主張產生了懷疑。1955年,黃現璠撰寫了《我國歷史分期必須重新估定》一文,提出了中國歷史沒有奴隸社會的主張。為了論證“無奴說”,黃現璠不僅從甲骨文和金文材料,而且還從古希臘文、拉丁文、希伯來文、波斯文、俄文等世界各民族的文字中考察了與“奴隸”有關的字匯,從而得出了不僅中國歷史中不存在奴隸社會,而且世界歷史上也不存在奴隸社會的主張。另一方面,黃現璠還認為馬克思所謂“亞細亞生產方式”是一種“經濟范疇”。(28)參見黃現璠:《中國歷史沒有奴隸社會:兼論世界古代奴及其社會形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242頁。面對這位執著而可敬的反對者,郭沫若盡管表現出了自己的寬容和肚量,從1928年提出西周奴隸社會的主張以來直到建國初期,他也能夠根據新獲得的考古材料不斷修正其個別釋文和見解,但關于殷周之際發生了奴隸制革命這一觀點卻一直未變。

“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29)王國維:《殷周制度論》,載《觀堂集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頁。,王國維的這個史學判斷對郭沫若的學術道路曾經產生了至深的影響,然而其古史研究的意義卻絕不止步于此。須知,郭沫若提出西周奴隸社會主張的1928年恰恰是中國革命面臨深刻危機的時代,其有關古史分期的觀點正如同蘇聯和共產國際的理論家們如瓦爾加、馬札亞爾和司徒盧威等人在同一時間就“亞細亞生產方式”展開的激烈爭論那樣是對中國革命危機在知識上做出的積極回應。自1927年開始,郭沫若就先后投身北伐,參加南昌起義并在起義失敗之后成為一名秘密黨員,在1928年這個特殊的年份,置身于海外的他不可能在精神上脫離這場偉大的革命事業。就在他撰寫《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前后,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的領導下開始積極投入土地革命的洪流當中,而郭沫若有關中國古史中存在著由原始公社的公有制向私有制的奴隸社會過渡的理論,承認了在中國、亞洲乃至世界各個民族的歷史上都存在著從公有制向私有制發展、存在著奴隸遭受奴隸主壓迫的階段,這無疑為即將到來的土地革命提供了堅實的革命依據。借助于土地革命的策略,中國共產黨重新找到了革命的新生力量,找到了農民這個中國革命的新主體。郭沫若的學術與其政治實踐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他的古史研究因此不再拘泥于純粹而煩瑣的考證,也擺脫了王國維的封建正統觀念,被賦予了一種革命的實踐色彩。在今天,我們盡管可以說郭沫若的某些史學主張并不符合古代中國乃至古代東方社會的實際,但通過這場知識考古學的考察,我們就會明白他的史學研究標志著中國古代革命史學的誕生。

猜你喜歡
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論馬克思哲學的“形式指引”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習近平: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當代陜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0
廣元有條馬克思街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老司机AV天堂|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www.youjizz.com久久|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黄色在线不卡| 欧美日韩午夜| 91成人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亚洲视频色图| 欧美日本中文| 在线观看av永久| 欧美三级自拍| 自拍偷拍欧美|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99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天堂亚洲网|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AV熟女乱|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网2014|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看片网|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67194亚洲无码| 91亚洲视频下载| 国产不卡网| 91亚洲视频下载|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午夜精品区|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91青青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v欧美|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国产性爱网站| 亚洲视频无码|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视频免| 国产色伊人| 国产精品成| 国产自在线播放| a天堂视频| 国产18在线播放|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