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921—1927)

2019-02-10 18:21:01張登德
山東社會科學 2019年11期

張登德

(山東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特別是從1921年到1927年,早期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民族復興指導思想,圍繞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提出了多項主張,并領導開展了多項革命運動。以往學界成果或者宏觀探討中國共產黨與民族復興的關系,或集中于某一共產黨人與民族復興的關系(1)任夢夢:《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民族復興思想研究》(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劉珊:《五四時期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的發展》(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俞祖華、耿茂華:《從李大釗到毛澤東: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民族復興思想的演變軌跡》(《人文雜志》2015年第12期),李育民:《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中國共產黨反帝主張的變化及其影響》(《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4期),王小梅:《李大釗與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16年第1期)等。,而尚缺乏從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視角去系統探討這一階段內早期共產黨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而進行的理論探索。盡管早期共產黨人的這些主張多為理論上的建議,但這是中國革命前進和民族復興的基礎,也是當前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淵源和根據。

一、反帝反封建爭取民族獨立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基本前提

任何一個民族要發展,首要任務在于實現民族獨立,成為統一的民族國家。近代以來在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下,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所以中國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聯合統治,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陷于半殖民地而且瀕于完全殖民地之悲運的中國人,不首先解除列強及軍閥之重重奴辱,別的話都無從說起!”(2)《陳獨秀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02頁。“中國的病根是由于帝國主義的列強之剝削操縱及國內軍閥之擾亂,非人民起來以革命的手段,外而反抗列強,內而解除軍閥之政權及武裝,別的方法都是藥不對癥,白費力氣。”(3)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26頁。無數仁人志士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后即“肩負起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厚重責任”(4)韓延明:《蔡元培與青年毛澤東》,《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堅持反帝反封建的主張,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掃清障礙。

早期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自1911年的第一次革命以來,中國還絲毫沒有實現民族獨立”(5)《張太雷文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7頁。,“中國名為共和,實際上仍在封建式的軍閥勢力統治之下,對外則為國際資本帝國主義勢力所支配的半獨立國家”(6)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38頁。,所以針對20世紀20年代初出現的好政府主義、制憲救國、聯省自治等改良主義思潮,中共在1922年6月發表的第一次時局主張中就指出,中國人民深受列強和軍閥雙重壓迫,其中“軍閥政治是中國內憂外患的源泉”,所以打倒軍閥建設民主政治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7)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8頁。同年7月,中共二大文件中更是揭示了中國在“國際帝國主義宰制下”的悲慘處境,明確表示要“以掃清封建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設真正民主政治的獨立國家為職志”。(8)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64、38頁。這是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面前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表明早期共產黨人已經初步認識到,只有實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才能取得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

同年9月,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向導》發刊詞指出,軍閥內亂和國際帝國主義是中華民族不能自由發展的重要阻礙,呼吁中華民族為自衛計,“勢不得不起來反抗國際帝國主義的侵略,努力把中國造成一個完全的真正獨立的國家”(9)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83-84頁。。一些早期共產黨人表達了通過反帝反封建以實現民族獨立的觀點。陳獨秀提出廢除協定關稅制度,取消外國列強在華特權,清償鐵路借款并收回管理權限,“使中國成為真正獨立的國家”(10)《陳獨秀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68-269頁。。蔡和森認為中國人民的根本禍患就是國際帝國主義與封建舊勢力,呼吁“努力完成民主革命,推翻軍閥及國際帝國主義在中國之特權與壓迫,建立完全自主的獨立國家”(11)蔡和森:《統一、借債與國民黨》,《向導》1922年第1期。。向警予針對北京政府對德索取賠款和要求英國交還威海衛的談判,建議北京政府改變對德外交方針,同時她強調收回威海衛“關于中華民族獨立自由的前途極其重大”,表明堅決反帝、維護主權、爭取民族獨立的決心。(12)戴緒恭、姚維斗編:《向警予文集》,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3、64頁。

此后,中國共產黨發動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婦女運動、青年運動等,推動了革命發展。同時,根據共產國際指示和當時形勢,中國共產黨做出了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從事國民革命,以打倒列強、除軍閥、推進中國革命,最終實現民族獨立的道路選擇。“半殖民地的中國,應該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以解除內外壓迫。”(13)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15頁。1924年1月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后,中國共產黨積極配合國民黨進行國民革命以反帝反封建。李大釗指出,共產黨人“在國民黨內部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喚起群眾的革命精神,引導他們反對國際帝國主義者和國內的軍閥”(14)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注:《李大釗全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頁。。周恩來指出,我們共產黨領導群眾參加國民革命,其目的是在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國民革命的唯一目的是解放目前的中國”(15)《周恩來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頁。。因此,盡管國民黨右派在1926年制造了打擊中國共產黨和工農力量的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但是中共還是顧全大局,繼續支持北伐戰爭。陳獨秀說,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必須“解除軍閥的武裝,一直到和帝國主義者武裝沖突之勝利,才能夠達到民族解放的目的”(16)《陳獨秀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46頁。。中共在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宣言中呼吁全國工人“擁護廣州國民政府北伐,打倒一切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奉直軍閥!”(17)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二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73頁。中華全國總工會號召民眾贊助國民革命軍北伐,“打倒軍閥,召集國民會議,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獨立”(18)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二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200頁。。國民革命軍正式北伐后,中共中央發表了第五次對于時局的主張,提出“現在的時候,正是中國人民起來反對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軍閥壓迫之民族解放運動的新時期”,因此中國共產黨應該團結全國民眾,“力爭整個的民族解放,推翻本國軍閥及世界帝國主義,才有出路”。(19)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二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184-185頁。在中共和民眾的支持下,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治。

在爭取民族獨立過程中,早期共產黨人認識到不平等條約是列強控制中國的法律依據,是中國遭受災禍的源頭,也是影響近代中國民族獨立的重要障礙。“中國現時的貧窮和擾亂,都是帝國主義者政治經濟侵略之結果。帝國主義者之能任意壓迫榨取,又全恃有不平等條約為之護符。故欲謀中國之獨立解放,須先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20)《王若飛文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9-60頁。因此,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把廢除不平等條約作為反帝爭取民族獨立的重要內容。在國共實現合作后,中共繼續堅持這一主張,支持國民革命,并形成了一支強有力的反帝廢約力量。當1924年5月蘇聯政府宣布廢除帝俄時期與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時,中共積極推動廢約運動的開展。《向導》發表署名“為人”的文章指出:“國際間不平等的條約不廢除,中國是不會獨立自由的”,但“民族獨立運動不是向列強和平請愿可以成功的”,號召大家起來驅逐帝國主義勢力。(21)為人:《廢約運動》,《向導》1924年第76期。同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以后,中共支持孫中山北上,并發表第四次時局主張,提出“為全民族的解放”,必須“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22)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37頁。孫中山去世后,雖然國共合作出現糾葛,但共產黨人的廢約目標并沒改變。五卅慘案發生后,共產黨人提出把廢約作為解決五卅慘案的基本要求,并指出如果不廢除不平等條約和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中國民族的生命與自由便一日沒有擔保”(23)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351頁。。隨后中共中央和共青團中央聯合發表宣言,指出“中國的獨立與統一,必須廢除不平等條約方能達到”,呼吁中國工人、農民、學生、商人“須有為此奮斗到底的決心”。(24)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361頁。瞿秋白在《中國民族解放運動之高潮》一文中也認為,只有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中華民族才能達到完全獨立。

早期共產黨人認真分析了中國的革命勢力,認為資產階級對革命有雙重性,只有工人、農民、青年學生、婦女等是支持民族革命的主要力量。“在國民革命的過程中,因為參加這個革命,有各種經濟地位不同的分子……雖然他們在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謀中國民族的獨立解放口號之下,是一致的。但又各隨其經濟地位關系,而有不同的目的。”(25)《王若飛文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9頁。惲代英、毛澤東、王若飛論述各種勢力對待革命的態度,認定工人階級是革命的關鍵力量。早期共產黨人認識到農民是革命成功的主要依靠力量。李大釗的《土地與農民》、陳云的《中國民族運動之過去與將來》、毛澤東的《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均分析了農民參加革命的重要性。早期共產黨人認為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必須聯合世界上被壓迫民族共同奮斗,方能取得民族革命成功。中共二大宣言就指出,中國的反帝運動要與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聯合起來,才能迅速打倒帝國主義,“中國勞苦群眾要從帝國主義的壓迫中把自己解放出來,只有走這條唯一的道路”(26)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72頁。。惲代英認為中國要“解除帝國主義的侵掠”,除了需要我們“自己振作”外,還需要“和世界的被壓迫民眾聯合起來向帝國主義共同作戰”,“然后可以達到最后的勝利”。(27)《惲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47、550、556頁。陳獨秀在《世界革命與中國民族解放運動》、瞿秋白在《五四紀念與民族革命運動》文中分析了世界革命與中國民族解放運動之間的聯系,贊成世界革命的被壓迫民族的革命對象皆是統治全世界的國際帝國主義,認為當前中國要反對一切帝國主義,爭取民族解放。

二、追求國家富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

民族獨立是國家富強的前提和基礎,而國家富強則是民族獨立的根本保障。中國曾經是富強的東方大國,但在鴉片戰爭以后逐漸陷入積貧積弱的境地。因此從根本上擺脫落后,實現國家富強成為近代國人的夢想。洋務派的求強求富,維新派主導的變法圖強,革命派的“振興中華”,以及科學救國、工業救國、教育救國等富強之道的探索,為近代中國社會進步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在民族不獨立、國家不統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家富強是難以真正實現的。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在追求民族獨立的同時還自覺承擔起領導中國走上富強之路的責任。早期共產黨人分析認為,近代中國貧窮落后、民眾生活困難的根源是外國的侵略和本國的封建統治,因此提出推翻列強和軍閥在中國的統治,振興實業,推進工業化,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

早期共產黨人認識到 “中國之經濟力,在帝國主義及軍閥統治之下,永無獨立及充分發展之可能”(28)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10頁。。“中國的病源,在于外國經濟的壓迫,使本國產業不能發展。”(29)《惲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94頁。“帝國主義者目的在搜括吾國之財富,他是使我國貧弱的唯一原因。”(30)《王盡美文集》,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4頁。解決辦法是打倒軍閥和列強。惲代英說:“我們不打倒帝國主義,便不能滅絕外國的經濟侵略,便不能求本國實業的發展。”(31)《惲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52頁。張太雷說:“中國的實業,倘若沒有獨立的政府爭得對于出入口貨有絕對的主權,來保護他的發展,是無從存在。這種北京政府只能保護外國而不能保護中國人民,非推倒不可。”(32)《張太雷文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74頁。中共中央第五次對于時局的主張中也明確指出:“中國人民要解除切身的苦痛,追求苦痛的來源,則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及國內軍閥的壓迫,實是不容緩的事。”(33)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二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186頁。只有通過革命改變不合理的政治經濟制度,驅逐入侵的西方經濟勢力,擺脫封建勢力的壓迫,才能為中國發展經濟創造必要的前提條件。

中國經濟要取得發展,實現關稅自主至關重要,這在“中國民族之經濟的解放是第一重要關鍵”(34)《陳獨秀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05頁。。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逐漸喪失了關稅自主權。“在此關稅制度之下,不得列強之許可,不能自由增加進口稅,以遏外貨之輸入;不得列強之許可,不能自由增加出口稅,以遏原料之輸出;如此產業落后的國家,永遠不易發展,永遠為銷行外貨之市場。”(35)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66頁。因此,“宰制全中國人經濟命脈的協定關稅制一日不廢除,中國的工業一日不能自由發展”(36)《陳獨秀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31頁。。鑒于協定關稅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的危害,早期共產黨人積極主張關稅自主,收回海關主權。在國共合作即將實現之際,中共積極支持廣東革命政府收回關稅權的運動,“通電全國主張收回全國海關,以恢復國家應有之主權”(37)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53頁。。

工業化意味著富足和強盛,工業化水平反映著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和綜合實力的高低。“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38)《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0頁。自洋務運動以來,雖然中華民族沒有停止對工業化的追求,但因自身軟弱,加之封建勢力的強大和西方侵略勢力的阻撓,難以真正實現工業化。中共成立后密切關注中國的工業化,看到了列強侵略給中國工業發展造成的障礙。中共二大宣言中指出,中國經濟“尚停留在半原始的家庭農業和手工業的經濟基礎上面,工業資本主義化的時期還是很遠”(39)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72頁。。“手工業生產是全國的主要工業。在中國,除了主要集中在大港埠的少數工廠外,所謂的現代工業企業寥寥無幾”(40)《張太雷文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頁。,原因便是“列強大資本生產品之傾軋,原料之壟斷,機器購買之限制以及關稅金融之操縱都使幼稚的中國工業發展受莫大的障礙”(41)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09頁。。因此,反對列強和封建統治不僅是民族獨立的內容,也是中國工業發展的前提。

中共黨內較早提出工業化思想的是惲代英和楊明齋。20世紀20年代初,一戰期間發展起來的大批民族工業,因列強在戰后卷土重來面臨倒閉危險。章士釗等人強調“以農立國”,惲代英、楊明齋等共產黨人堅持以工立國。1923年10月30日,惲代英在《申報》發表《中國可以不工業化乎》,駁斥了董時進、章士釗等人“農業國可以不需工業國而獨立”的觀點,認為以工立國關系國家生死存亡,為避免成為歐美國家的原料供給地和產品銷售地,中國必須大力發展工業,提出“中國亦必化為工業國然后乃可以自存,吾以為殆無疑”。1924年6月,楊明齋在《評中西文化觀》中對章士釗的《農國辨》逐條進行批駁,明確提出“五千年的歷史循環在今大變動之所以然,是由于農化為工”,明確指出工業生產力取代農業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1927年4月,毛澤東在武漢國民政府土地委員會工作期間,認識到了中國工業化的必要性,主張解決土地問題,可以打破整個封建制度,“發展中國工業”(42)《毛澤東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3頁。。

資本缺乏是制約欠發達國家工業化的重要因素,近代思想家普遍主張利用外資。1922年9月,蔡和森指出,孫中山的機械借款之說,雖然不受英、美、法、日等國資本家的歡迎,但是這種計劃“實為中國民族獨立自強的要素”。蔡和森認為,與蘇聯和德國締結經濟同盟、仿照蘇俄利用外資但不損主權等政策,“迅速的自主的開發中國大工業”,“是最可能最妥當的方法,是經濟落后國和半殖民地所應當走的道路”。(43)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89頁。為了反駁董時進的“中國不宜以外資開發富源”的觀點,惲代英提出利用外資、外智來推進中國工業化的主張。“但此所謂借入外資,必須先有公忠而強固的國民政府,這種政府,監督一切公私團體;而這種政府與公私團體,又須受國民的監督。”(44)《惲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09頁。惲代英認為經濟落后的中國應該利用外資,但前提是應該有好的政府,這樣才能在利用外資過程中保護本國的政治利益。同時,他主張引進外國技術人才為中國的工業化服務。他觀察到美國、日本等后起的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都曾大力引進外智,因此“倘若中國的技術家不夠用,盡可以請外國的技術家為我們服役”,“只要主權在我們,請外國的技術家,猶如外國人招華工一樣”。(45)《惲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8頁。

興辦實業是實現國家富強的重要基礎。當時,張東蓀、梁啟超宣稱中國唯一的病癥就是貧乏,欲救中國貧乏只能采取資本主義辦法開發實業。陳獨秀、李大釗、李達、周恩來等反對采用資本主義方式發展實業,主張實行社會主義辦法發展實業。陳獨秀指出:“中國急需發達工業,但同時必須使重要的工業都是社會的不是私人的,如此中國底改革才得的著西洋工業主義的長處,免得他們那樣由資本主義造成經濟危殆的短處。”(46)《陳獨秀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67頁。李大釗明確指出,如果要振興實業,“非先實行社會主義不可”(47)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注:《李大釗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頁。。李達說中國“在今日而言開發實業,最好莫如采用社會主義”(4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一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523頁。。1921年7月,中共一大宣言提出對中國的經濟制度進行變革,消滅私有制,沒收機器、廠房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次年,《先驅》雜志署名“旋”的文章指出,無產階級只有依靠自己的政權才能把資本由財閥、軍閥的手中沒收過來,“從新起頭來振興工業”(49)旋:《評中國基爾特社會主義》,《先驅》1922年第3號。。1922年8月,周恩來在《共產主義與中國》文中指出,用社會主義辦法開發實業,可以借助國家之力來一手包辦,以免掉私人在企業上的競爭。

三、人民幸福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終極目的

中共自成立以來,無論是追求民族獨立的革命斗爭還是對國家富強的探索,其落腳點和終極目的都是使得民眾幸福,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例如王盡美在《濟南勞動周刊》出版宣言中強調,辦刊目的是使勞動者“好向光明的路上去尋人的生活”,以“增進勞動者的智識”“提高勞動者的地位”“改造勞動者的生活”。(50)《王盡美文集》,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9-30頁。陳獨秀說國家“必須建設在最大多數人民的幸福上面”(51)《陳獨秀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84頁。。毛澤東在《政治周報》發刊詞中指出,革命是“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52)《毛澤東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頁。。李大釗說社會主義制度“能夠使我們人人都能安逸享福,過那一種很好的精神和物質的生活”(53)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注:《李大釗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4頁。。高君宇在《怎樣運用政權為人民謀幸福》中更是明確指出:“革命基本問題是怎樣善于運用政權為人民創造真正的幸福、物質平等與生活自由。”(54)《高君宇文集》,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94頁。早期共產黨人看到民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下生活的痛苦,提出解決痛苦的根源是通過革命手段推翻這種制度,并提出許多改善民生的保障措施。

早期共產黨人認識到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是中國人民遭受極大痛苦的根本原因。“加給中國人民(無論是資產階級、工人或農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資本帝國主義和軍閥官僚的封建勢力。”(55)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76頁。所以,中共自成立時起即提出通過社會革命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呼吁民眾“只有加入民主戰爭打倒軍閥,沒有別種姑息的妥協的偽和平方法能得到根本的真和平幸福的”(56)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5頁。。中共二大通過的關于“民主的聯合戰線”決議案中指出:“為人民幸福計”,無產階級和民主派應該聯合起來進行封建革命,打倒“封建武人”。(57)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頁。因此中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張,以此作為實現民眾幸福的前提。

首先,使勞動者獲得一定的民主自由權利,“這是人民對內的政治解放之唯一關鍵”(58)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38頁。。因此中共在第一個決議、第一次對于時局的主張、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擬定的勞動法案大綱中提出,爭取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廢止治安警察條例及壓迫罷工的刑律和采用無限制的普通選舉制,男女一律平權等權利。

其次,保障民眾受教育的權利。中共在第一次對于時局的主張中提出“實行強迫義務教育”;中共二大宣言提出女子在教育上享受平等權利,要求改良教育制度,實行教育普及;中共三大提出實行義務教育,教育與宗教絕對分離,全國教育經費應該予以保證,教員應享受年功加俸,到相當年齡應享受年老養金;中共第四次對于時局之主張中提出不得將教育經費移作他用、實行小學免費、優待小學教員等。

再次,限制工作時間,保障勞動者的休息權。鑒于中國工人生活痛苦,工作時間過長,早期共產黨人呼吁爭取工人八小時工作制的休息權。李大釗認為“人體的健全,全在身體和精神得保平均的調劑的發展。有動作的時候,必須有休息的時候”,所以他呼吁工人階級要為“工作八小時,修游八小時,休息八小時”而斗爭。(59)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注:《李大釗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1、72頁。惲代英也要求將勞工大眾的生產勞動時間縮短為八小時,多留點時間從事自由活動,使其身心得到充分發展。所以,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通過的《八小時工作制》、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擬定的勞動法案大綱、中共三大宣言、第四次對于時局的主張都明確指出實行八小時工作制,以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工作和休息時間。

第四,保障婦女權利,提高婦女社會地位。鑒于當時全國婦女深受封建禮教束縛,而“得不著政治上、經濟上、教育上的權利”(60)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頁。,中共第一次對于時局的主張就提出“承認婦女在法律上與男子有同等的權利”、制定保護女工的法律;中共二大通過的《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提出幫助婦女獲得選舉權及一切政治上的權利與自由,保護女工利益;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擬定的勞動法案大綱指出,女勞動者產前產后均應予以八星期之休假,其他女工應予以五星期之休假,休假中工資照給;中共三大提出“公私法上男女一律平等”、女工與男工工資待遇一律平等。

第五,重視農民的生活生計和政治訴求。中共在第一次對于時局的主張中提出沒收軍閥官僚的財產,將他們的田地分給貧苦農民;中共二大提到廢除丁漕重稅、規定土地稅則、限制田租率等保護農民利益的辦法;中共三大通過了《農民問題決議案》;1923年《中國共產黨對于目前實際問題之計劃》提出限田運動、組織農民消費協社、限制租額、開墾荒地、改良水利等解除農民痛苦的政策;中共第四次對于時局的主張中提出“規定最高限度的租額,取消田賦正額以外的附加捐及陋規,謀農產品和他種生活必需的工業品價格之均衡,促成職業的組織(農民協會)及武裝自衛的組織”(61)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38頁。;1925年中共第二次中央執委會擴大會議提出黨對農民問題的基本主張是沒收地主土地,實行“耕地農有”。

第六,提倡實行社會保險和社會救濟。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將勞動人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置于重要位置。在第一次對于時局的主張提出“一般工廠衛生工人保險法”;中共二大宣言提出“工廠設立工人醫院及其他衛生設備”“工廠保險”“保護失業工人”等改善工人待遇的內容;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擬定的勞動法案大綱中規定了十九條對勞動者的保障,包括國家制定保障法,以保障勞動者最低工資,保障在政府和企業的勞動者所受損失;中共三大宣言中提出制定針對災病死傷的撫恤辦法,工人有參與辦理保險事項之權;中共五大通過的職工運動決議案中提出在黨的總政策之下要求社會保險之實施,救濟失業工人,同時要建立工人宿舍、公共食堂等職工運動之新方針。

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在這七年的奮斗中,盡管有挫折和不成熟之處,但是他們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民族復興的行動指南,堅持反帝反封建的主張,以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目標,抓住了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和中國革命斗爭的方向,適應和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迫切需要和普遍愿望,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征程上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也是以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強大動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www.av男人.com|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干综合| 2020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啪啪永久免费av|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无码国产伊人|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www精品久久|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 亚洲第一区在线| 久久伊人操|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纯内无码H| 亚洲人成网址| 日韩黄色精品|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久久久久久久97| 国产精品19p|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久久99精品|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不卡无码网| 久久网综合|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区免费| 91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久综合|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99精品免费在线|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毛片网站在线看|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干|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色图另类|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91热爆在线|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伊人91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理论精品| 国产在线第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