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泉滔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1-152-02
摘 要 紅色旅游是當前旅游項目的熱潮,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與旅游文化相結合的新興產物,開發紅色資源所蘊含的內在價值已引起高度重視。但是在四川當前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例如對于紅旅的基礎配置不足、資源整合的線路規劃力度較弱、景點解說的專業能力不足、旅游形式較為陳舊等問題也相伴而生?;诖它c,本文就目前紅色旅游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究,提出相關的思路
關鍵詞 紅色旅游 存在問題 深度開發 策略應對
紅色旅游主要指的是以革命紀念館、革命根據地等為參觀景點,利用紀念品來承載其中的革命精神內涵,組織游客進行景點的參觀與學習。將愛國主義教育、革命文化精神、旅游文化宣揚等融入其中,是一種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紅色精神的新興手段。從地域范圍上來看,重點在革命老區和紅軍長征線路,尤其以長征線路為主。四川的“紅色旅游”資源尤其豐富,無論從紅軍偉人故鄉的角度-朱德、鄧小平、陳毅、羅瑞卿等,還是中國共產黨重要根據地的“川陜革命根據地“、“大小金川革命根據地”“松理茂”赤區;無論從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長征途中經歷時間最長的地區的角度還是從12萬余人參加紅軍的人數而言,從紅軍長征中五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兩河口會議、蘆花會議、沙窩會議、毛兒蓋會議、巴西會議到先后發生的在阿壩州的土門戰役、包座戰役,在雅安的紅軍強渡大渡河戰役、甘孜州瀘定鐵索橋、四渡赤水、涼山州彝海結盟、會理皎平渡等戰役及遺址,四川的紅色資源尤其豐富。
一、紅色旅游當前所存在的問題
(一)革命景點的趨同化現象嚴重
四川紅色旅游的資源盡管非常豐富,但是紅色資源的開發卻缺少特色。要么各類地區的革命景點內容大同小異,趨同化的現象嚴重,要么少數幾個景點過度商業開發卻失去了紅色精神本身的特質,難以吸引旅客慕名而來或口碑宣傳帶來的增量,這也是當前紅色旅游資源開發需要破題的課題之一。
就當前大部分的革命景點而言,因為被賦予了革命紅色精神的內涵后,才擁有了現如今的精神感召力,而正是這種精神感召力才鑄就了今日的紅色旅游文化。比如四川的紅原縣瓦切(紅軍長征紀念遺址),當地基礎設施滯后、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和技術條件缺乏很明顯,但其所渲染的紅色文化氛圍的濃度不足,其景點的介紹也僅僅局限于一塊金屬的牌子,完全不能將革命紀念地的紀念意義體現出來,顯得較為單調。
(二)紅旅開發的區域協調不穩定
紅色旅游景點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歷經坎坷與磨難,留下了紅軍的足跡與精神。在革命斗爭的年代,革命中心輾轉反側,同一根據地擁有不同的地址根本不足為奇,其駐扎的地址也是散落隨機的。這就導致了部分紅色旅游景點都主打同一個名號,而這些景區又歸屬不同的行政區域導致各自獨立。這就造成了名號相同但是講解不統一的問題,特別是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相互爭奪同一個革命根據地的名號,即大大削減紅色精神的渲染力度,又造成區域內部協調的發展不穩定。
(三)生態環境難以可持續的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有效的增強紅色旅游景區的美感,更是傳遞紅色精神的良好載體。當旅客來到革命景點時,不僅僅是為了感受建筑中所蘊藏的紅色精神,更重要的是為了感受紅軍當時革命的生活狀態,依靠這種“青山綠水”,更好地將旅客帶入當年那個艱苦的年代。
四川大部分的紅色旅游景點都處于老區、山區等地,這些偏遠落后的地方都是紅軍當年為了生存躲藏的寶地。但是隨著地方政府響應紅色旅游的不斷發展,由于規劃的不完整又致使其景點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危機也愈發嚴重。伴隨紅色旅游的宣傳度提高,景區的有限接待能力與增長的游客數量無法匹配,旅游景點人數不多但可入住房間爆滿問題及價值不符的問題也越來越凸顯。
(四)紅旅產品的商業化開發過度
除了上面的情況以外,還有一種相反的極端:部分紅色旅游景點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對于紅色景點的內在不再過度關注,相反而言,多數開發商看中了“紅色精神”的招牌,爭先恐后地去開創一些附屬價值的酒店、餐館、旅游紀念商店等,致使景區偏離了紅色精神的主題,充斥著濃濃的商業氣息,甚至破壞了革命地區的紅色氛圍。而遍布滿地的購物點里售賣的文創產品都是幾近雷同、千篇一律的“義務造”或“偽劣”貨品。
多數的紅色旅游景點為了能夠更好地追求經濟效益,強行延長旅客所待的時間想方設法增加二次入園門票或在景區內加收所謂的環保觀光車費等方式,即時寒冬臘月依然強制不得不乘坐景區壟斷經營的四處漏風的電瓶車。牽強附會的與當地的經典景觀與紅色革命根據地結合起來,沖淡了紅色景區所蘊含的底蘊美,也破壞了紅色精神的渲染氛圍。這種現象的泛濫,盡管會為短期的經濟收益帶來可觀的效果,但是就長遠發展來看會嚴重阻礙紅色旅行的未來發展空間。
(五)旅游專業人才及紅色旅游黨史專家匱乏
四川紅色旅游景區大數屬于經濟發展情況相對滯后的地區,不僅無法找到鳳凰來還有可能因為措施不得當導致大量人才外流。對專業人才提供的物質條件和專業發展空間較差,紅色旅游目前的團體客戶構成主要以單位為主,在紅色旅游的行程安排中,這類游客往往是需要有專業人員針對當時當地的黨史、黨建進行講解,期望能夠深入到行程中有一些互動環節。由于專業人才的匱乏,景區往往僅能提供一般性解說服務。紅色旅游期望達成的黨性教育最終轉變為走馬觀花的過客式經濟,更談不上地方政府期望讓游客更多停留時長的設想做匹配。
二、紅色旅游的深度開發策略
(一)避免趨同化,豐富旅客紅色體驗
筆者期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第一、在紅色旅游產品的展示方面不能僅僅依靠圖片或文物陳列[5]的形式進行展覽,而是能結合現代化的科技,可以利用3D投影、影片展示或者實物模擬等形式讓紅色景點鮮活起來,給予游客更多的紅色體驗。
第二、對于紅色旅游景區資源的開發方面,應當從當時的歷史出發,需要深入當時紅軍所駐扎的場景,開發出相關的特色紅色文化景點,且在基于保護紅色景點的前提下,更好地去完善與發展。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讓游客在AR等科技的配合下結合當時的歷史場景做身入其境的體驗方式,讓游客身臨其境,深深的感受到當年紅軍革命的不易,增強游客的體驗認知。
第三,各個紅色旅游景點的文創紀念品也多是局限于紀念幣、紀念旗幟、紀念杯、紅軍包、甚至代表四川旅游的熊貓玩偶展柜為主,毫無任何的創新性。對于紅色旅游的紀念物也應當融入當地的特色元素,避免大同小異、陳善可乏的趨同化,可以聘請相關的設計人員,讓他們實地考察、深入了解當地的紅色景點精髓,設計出具有特色的紀念物,比如巴中開發的紅軍草鞋、拐杖、根雕等這樣更能增加當地紅色景點的吸引力,也能給旅客留下深刻的紀念意義的文創產品。
(二)加強協作性,提升紅色旅行效益
紅色旅游承載著愛國主義教育的旗號,基于此點,政府應當大力支持紅色旅游的文化,加大對紅色旅游的調控與投入,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政府應當加強地區的旅游購物商場的投資,避免當地亂收費、高消費的現象發生,完善當地的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引導當地群眾開發與實際過境游客相匹配的現代民宿經濟及地方特色餐飲小院的建設,帶動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將各個革命老區以故事的形式進行串聯,其中雪山草地,長征豐碑路線、強渡大運河,飛越瀘定橋路線、四渡赤水紅色旅游路線等,都是系列性的方案,能夠更好的增強旅客的紅色體驗,將完備的紅軍長征路線提供給旅客選擇,能夠更能提升紅色旅行的效益,也能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
同時,當地文旅部門需要將文化宣傳、資源宣傳結合紅色旅游區的當地特色。自然和文化的生態能夠持續的推出不同的有影響的主題活動,結合互聯網的優勢實現數字化旅游形象的塑造,將高水平的策劃和宣傳與游客抵達后的服務期望值做到一致。在旅游產業鏈的開發上一個方法是將一個區域的特色產品圍繞整個紅色旅游景區做產品開發的方式,一個方法是將紅色旅游與游客在不同形式下的互動。
(三)優化環境性,增添紅色精神氛圍
發展紅色旅游景區的前提是要保護當地綠色的生態環境,只有真正原生態的環境才能更好地保證紅色精神的傳遞,才能進一步促進紅色景點的可持續發展。首先,應當大力投入保護紅色景區的生態環境,保證其景區的原生性,為旅客創造最原始的自然美景,更好地將旅客帶入其紅軍生活的場景之中,渲染一種生態紅色氛圍;其次,在紅色景點應當聘請相關的環保人員,監督旅客的環保準則規范,為紅色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紅色鄉土味,開發紅色系列專題
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弘揚革命紅色精神。紅軍曾經戰斗過、生活、拼搏過的遺址區可以將景點融入進鄉土的元素,開發相關的紅色系列主題,例如紅色農家樂,可以從生活和觀景的兩個角度入手,為旅客提供更豐富的體驗,從生活角度而言,可以給旅客體驗當時的軍民生活,展現給旅客深深的軍民一家親的感受,傳遞出愛國合家的主題,將感官與景觀的優點結合紅色教育能夠更好的吸引旅客的,進而為今后的紅色旅行發展提供空間。
(五)創新的人才使用模式,達成文旅融合的深度
政府投資導向和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紅色旅游區做好多元投入實現更好的基礎設施的打造,其一是硬件條件的完善是人才聚集的一個前提;其二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外部“借腦”方式。比如景區當地講解辭可以借助高校、黨校的優勢師資力量,將歷史、文化、黨史、黨建結合在當地的景區講解辭中。聘請一些專家教授做分期分批的兼職專題講座達到紅色教育的知名度傳播和內容傳播;其三是帶動和培育本地的旅游潛在人力資源,通過多層次多結構的開放式旅游教育體系將人才資源變為人才資本。
三、結語
綜上所述,四川紅色旅游依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通過避免趨同化、加強協作性、優化環境性以及開發紅色系列活動,都能夠很好地提升紅色景區的規范性、可持續發展性、優化性等,這樣就能更好的促進紅色旅行的發展,也能夠更好地將跨時空的紅色精神重新拾起,向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去展示在四川展現的特有的紅色中國的精神,進一步為紅色旅行未來的發展提供無限的可能。
參考文獻:
[1]韓國威.論紅色旅游當前存在的問題與深度開發[J].四川烹飪高等??茖W校學報,2013(4):67-69.
[2]盧麗剛,李海晶.論南昌紅色旅游資源的品位提升及深度開發[J].黨史文苑:下半月學術版(9期):47-48.
[3]吳明.重慶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研究[D].湘潭大學,2012.
[4]胡建國,漆丹,鐘銘等.淺談重慶的紅色旅游資源及其開發[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005(2):56-57.
[5]項福庫,何麗.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重慶社會科學,2010(4):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