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風偉



摘要:為推進醫藥化工企業的研發創新,明確融資方向和優化管理,文章將醫藥化工單位研發費用劃歸為內部經費和外援經費兩類,基于投融資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研發高風險性的融資約束,闡釋醫藥化工企業對于內部融資和股權融資的依賴性,并選用2012~2019年上市醫藥化工單位的研發投資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驗證了醫藥化工單位的融資約束集中在債券融資上,由此造成企業對于內部經費的依賴,且外部經費來源主要為股權融資;同時,結合研發項目經費的特點,對經費管理方法進行創新設計,以此提升經費的使用效能。
關鍵詞:醫藥化工單位;內部經費;外援經費;融資約束
中圖分類號:F426.22;F4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22(2019)12-0159-04
醫藥化工作為傳統產業,其關乎人們的衣食住行,牽涉的內容甚廣,既包含農藥化肥、合成纖維、橡膠塑料,也包含原料藥、藥物生產的中間體及成品,產能占據全球的40%,是最大的生產基地,但是,縱觀現狀,整合醫藥行業大而不強、效率低下,技術創新性差,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學家羅森伯格指出:“科學技術創新由當下的社會需求和技術水平決定”,高技術水平的醫藥化工產品不僅是消費者追求的目標,更是企業謀求競爭優勢的支撐,基于該種社會需求以及亟待革新的技術,醫藥化工企業的研發創新被提上了日程,成為衡量一個企業或國家科學技術水平高低的核心指標之一。
任何研發項目的創新均需要充足的經費支撐,才能夠進行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及性能改造,但是,基于研發項目的投入風險較高、資金回籠慢,加之市場經濟機制尚不完善、融投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由此產生的融資約束增加了醫藥化工企業外援融資的難度,將經費來源限定為內部,而外援經費來源中,股權融資收益隨風險而定,而債券融資的固定收益與投資高風險性不匹配,為此,在經費來源中占比較少,基于此,結核研發項目投資的特點,基于內源和外援兩個層次來分析醫藥化工單位的研發項目來源,對于趨利避害,尋求最優的經費融資管理決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 醫藥化工單位研項目經費的來源分析
1.1內源經費
所謂內部融資是指在醫藥化工單位內部融通的資金,多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累積的折舊或留存盈利,將該部分資金轉化為投資即為專項的研發項目經費,其主要由積累資金和沉淀資金組成[1],其中,積累資金也即留存盈利,是完稅后用于擴大再生產的利潤部分,沉淀資金也即折舊資金是醫藥化工單位生產過程中固定資產重置之前形成的“閑置資金”,該種內源性經費因無需對外支付額外的利息或股息,不會造成企業現金流的減少,故而,形成具有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風險性的特質。根據實踐,研發投資具有偏態分布狀態,尤其醫藥化工單位產品技術含量高、創新難度大,多數研發項目的創新性不足,即便能夠獲得專利,但也無法保證市場收益性,根據F.M.Scherer和其他學者針對一組包含德國專利權、7所大學授權使用的美國專利系列的樣本調研:“無論何種狀況下,只有少數的頂級企業占全部創新發明價值的大部分,而其他大部分的專利均是無價值”[2],可見,研發經費的多寡與投資收益并不一定成正比,此即為研發投資的風險性,該種特性決定了醫藥化工單位的研發項目經費主要來源于內部。
1.2外源經費
外源經費是醫藥化工企業通過不同的融資方法收集其他經濟主體的閑置資金,將其轉用于研發項目開發,該種經費來源多樣、數量大、靈活性強,其主要包含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3],其中,股權融資是企業通過公開發行股票的形式,將股東的部分企業所有權出讓給社會公眾,以此來吸引新的股東投資,增加總股本,提升研發項目資金的總投入,該種經費來源無需歸還、額外付費或利益,是一種與企業共贏發展的模式,故而,多數醫藥化工企業會選擇該種融資渠道;而債券融資是企業以借貸的方式向銀行或其他經營主體進行融資所獲得的資金,該種研發項目經費需要歸還本金、承擔借貸利益,不適用投資規模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研發項目[4-5];而且,在宏觀資金趨緊環境下,銀行信貸投放及利潤增長壓力較大,其傾向于向固定資產投資,對于研發項目的信貸投放把控較嚴格,與此同時,投融資雙方信息的不對稱,使得債權的融資約束更為凸顯,且與股權融資不同,債券融資的收益固定,不隨風險增加,即便研發項目成功,其獲取的僅僅是固定利息回報,但是若研發失敗,則該部分損失由債權人完全承擔,且研發項目形成的無形資產缺失擔保價值,無法構建強有力的風險補償.故而,在外源經費中,醫藥化工企業研發項目經費對于股權融資的依賴性更強。
2 醫藥化工單位研發費用經費來源的特點分析
2.1研究假設
假設1:醫藥化工企業的研發項目主要依賴于內源經費而非外源經費。企業之所以依賴于內源融資,一是內源經費無需支付額外費用和歸還本金,屬于內部資金的轉用,風險性較小,不存在因研發項目失敗而被申請破產或資不抵債的風險;二是因為研發項目很容易通過反向工程被模仿,為防止泄密,醫藥化工企業不愿過多披露研發項目信息,此時,投融資雙方信息不對稱,投資者無法分辨研發項目風險及收益性。
假設2:在外源經費中,醫藥化工企業更傾向于股權融資而非債權融資。醫藥化工企業的研發項目技術含量高,一旦研發失敗,將由債權人承擔投資失利的損失,而研發成功,債權人也只能獲取固定收益,此種投資風險與收益不匹配;而且,研發項目是一個持續性、大規模的投資,需要充足的經費支撐,但投資者具有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特質,在前期創新未顯效時,可能會提前撤資,由此引致后續投資的報廢,影響整合研發項目的進展,增加風險性。
2.2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為驗證假設是否成立,研究選用2012-2019年之間的醫藥化工上式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剔除為產生研發項目費用的企業、存留收益為負值的企業、數據缺失的企業,最終選定4282個企業數據樣本,且為規避離群值對實證分析結果的影響,對數據1%、99%進行截尾處理[6]。研究所用的托賓Q值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其他數據來源于同花順數據中心。
2.3變量設定
鑒于醫藥化工單位的流動負債不能作為研發項目經費的穩定來源,故而研究選用長期借貸的增加額作為債權融資來源,并參考以往研究,選用留存盈利作為內源經費的測度指標,具體的變量及取值方法如表1所示。
2.4模型構建及結果分析
根據假設1,以研發項目投資量為解釋變量,構建以下回歸分析模型:
上式中,β0,β1,β2,β3,β4,β5,均為回歸系數,為殘差項。
根據假設2,以研發項目投資量為解釋變量,構建以下回歸分析模型:
根據上式(l)可得回歸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結合表2可知,所有樣本的內源經費來源和外源經費來源,在1%顯著水平下的系數均大于0,可見,醫藥化工單位研發項目經費需要內外部資金的支持,但是從回歸系數上看,內源經費來源,也即留存利潤為0.0752要大于外源經費來源,表明醫藥化工單位研發項目主要依賴于內源經費,而非外源經費,驗證了假設1。
根據上式(2)可得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醫藥化工企業研發項目的外源資金主要集中在股權融資上,其回歸系數達到了0.0012,在1%水平上顯著,而債權融資的回歸系數在1%顯著水平上為負,表明醫藥化工企業研發項目依賴于股權融資,且從整體上看,其研發經費來源的排序依次為內源融資、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因高風險與固定收益不匹配,對于研發項目反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應,驗證了假設2。
3 醫藥化工單位研發項目經費管理方法的創新建議
結合上述理論與實證分析,在經費管理中應該針對其來源進行針對性的優化管理,對于內源經費,需從整體認知新藥和化學產品研發項目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在經費投資上預留一定的浮動空間,避免過量的投資帶來的運營壓力;而對于外源經費,則應該制定詳細的經費使用計劃,與各股東或是投資者商定風險、收益共享分配的方法,確保投資者能夠放心將大規模的資金放人醫藥化工新項目的研發之中[7]。在此指引下,對研發項目的管理方法進行如下創新:
3.1基于項目整體的預算安排
因醫藥化工企業的研發項目技術含量高、經費投入大,少則百萬、多則上億,且回報周期長、風險大,諸如一些藥物活性分子,在研發過程中通過理性、活性劑毒性的創新開發,經由初步篩選,進入人體實驗,這過程中將經過層層淘汰和篩選,最終能夠獲得成功的數量少之又少。為此,在進行經費預算時序從整體把控,但是以往均是以年度科研計劃編制預算,研究項目確定后,對應的經費投入是固化的,但研發的不確定性和長期性讓經費投入發生時間的可預測性降低,易造成企業管理者產生研發經費具有較強壓縮性的錯覺,為此,需針對項目進行整體規劃,讓經費管理對研發項目有個整體的投入認知,根據研發進程、成果,動態調整預算,并為預算內的經費設置優先等級,對于重要的項目內容可以設定為發展型項目,對于極為緊急的項目可設定為保障型項目[8],當預算經費無法支撐所有項目內容時,可優先將經費用于緊急的保障項目中,而在經費充足時,需重點投入在發展型項目上,如此,便可提升預算的準確性和使用效率,為研發項目提供高效率、全流程的經費管理支持。
3.2基于風險管控的經費投入
醫藥化工企業的研發項目復雜多樣,在進行經費投入時需謹慎選擇風險小、收益高的項目,盡量將經費均勻分布在不同的項目智商,結合概率統計理論,各個研發項目各自獨立且不存在相關性,為此,不同研發項目的分散投資可將受益的波動控制在有效的范圍內,以此增強研發經費運行的安全性。所以,醫藥化工單位在研發主營項目的同事,可根據自身人力、物力及技術水平分散運行多個研發項目,并根據項目開發狀態及目標擬定融資計劃,制定適宜的還款規劃,在負債超額或是達到承受極限時,及時調配經費的項目分配,均衡還款密集,并可適度調整項目開發速度,加快成果輸出,以此縮短投資經費占用的期限,加速資本回流,減少負債數量。
4 結語
市場競爭層層升級中,為謀求差異化優勢,獲取可持續性發展的能力,醫藥化工單位將目光瞄向了技術和產品的創新性研發上,但是基于信息不對稱性及研發高風險性,企業無法獲取充足的外援經費支撐,依賴于內部經費。為此,打破融資約束,基于研發經費預算、風險及籌資等的優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足信息不對稱,風險收益不匹配的問題,減少或是打消外部投資者的諸多顧慮,增加研發經費投資的強度。
參考文獻
[1]楊帥.網絡環境下醫藥化工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防控系統設計[J].粘接,2019,40(09):127-132.
[2]程潔.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引創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07):46-48.
[3]李寧.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經費核算體系的構建策略[J].國際商務財會,2019(03):38-40.
[4]熊曦,竇超,關忠誠,鄭海軍.基于R&D經費籌集來源的工業企業技術創新效率評價[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36(03):130-137.
[5]楊小紅.技術工程項目經費管理模式研究[J].商業會計,2018(21):88-90.
[6]魏巍.醫藥化工研發項目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云南化工,2018,45(02):232-233.
[7]嚴彥,張瑞宏,宋靜.中小醫藥化工企業運用互聯網優化經營管理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2):88-89.
[8]王祥兵,林巍.科技金融投入管理機制的比較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06):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