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確認行政行為判決無效是人民法院從效力層面做出的一種否定性的評價,有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同時這也是行政訴訟強化監督行政機關工作的表現。本文介紹了確認行政行為無效判決的含義,分析了確認無效行政行為判決的適用現狀,并針對無效判決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行政行為;無效判決;適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D92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2-0097-02
作者簡介:胡菁(1975-),女,江西南昌人,本科,中共南昌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法學、行政法。
一、確認行政行為無效判決簡述
從我國行政法律體系的發展現狀來看,行政救濟法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新行政訴訟法》中明確規定了無效判決屬于獨立的判決方式,該判決方式的運用直接豐富了我國行政訴訟的內容,而且為更好地實施司法救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結合我國的司法實踐情況來看,確認無效行政判決是一種獨立的判決類型,是人民法院針對被訴訟行政行為進行分析,簡單來說就是從法律效力層面做出的一種否定性的評價,是人民法院在事實認定的過程中或者相關法律法規的使用不夠規范,將之前已經判決出來的結果重新判定為無效的一種判決方式。確認無效之訴指的是救濟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維護的方式,這體現了無效判決的獨立價值,同時也增加了公民救濟權利的渠道,有效維護了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確認行政行為無效判決適用現狀
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相關管理條例,確認無效判決是法院對行政訴訟的審查中發現已經認定的事實存在問題或者案件判決選用的法律法規存在較為明顯的瑕疵,而將之前認定的行政行為判決為無法律效力的判決方式。為了更加清楚明晰的了解行政行為的無效判決,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認識和學習。第一個則是無效判決是法院做出的對行政行為的效力進行監督和審核的行為,是法院在核查之后作出的和之前的判決結果截然不同的一種訴訟結果。第二個則是確認行政行為的無效判決一般都是案件中的原告向法院提請訴訟請求而出現的產物,這個無效判決的開出是需要案件中的原告方進行確認無效的。第三個則是要明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判決的實用范圍,該判決方式主要的適用主體則是案件中存在較為明顯的嚴重的違反法律法規的行政行為,而且其法律效力的判定是沒有脫離行政訴訟合法性的審查原則的。簡單來說,行政行為無效判決方式的選用就是基于違法和合法這兩個層面上衍生出來的。為此,經過以上三點分析,可以明確歸納出確認無效判決的特點,總結出其幾個主要的特征,便于以后的運用和理解。綜合來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判決具有獨立性、補充性,而且無效判決存在重大且明顯的違法的行政行為,這種行為同樣是歸屬于無效行政行為的范疇。當這種行為作出之后,法律效力不會再因為之后的任何事實情況再發生變化,之前的法律效率也會不起作用。因此,確認行政行為的無效判決是只對行政行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進行確認,并不能重新賦予其他的權利和義務。另外確認無效判決是一個獨立的判決方式,該判決方式要發揮作用并不需要依賴于其他任何的判決方式。確認無效判決方式具有一定的補充性作用。相對人之所以提起行政訴訟,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通常其優先進行選擇的多是撤銷訴訟,無效判決則多是處在一個補充的位置。簡而言之,無效判決往往發生在其他的訴訟行為不能夠產生救濟作用的時候,選擇確認訴訟是一個直接簡單的辦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撤銷判決在實質正義上回應的缺失現象。
三、確認無效判決適用存在的問題
隨著《行政訴訟法》的頒布運行,確認無效判決不斷發展起來,進而引發了許多和行政行無效的案件。從司法機關的工作實踐來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判決的案件的數量在逐漸增加,涵蓋了多種行政行為的類型,綜合來看還是主要集中在行政確認、行政協議等相關方面。當前情況下,我國法院也在努力嘗試適用確認行政無效判決,但是在其適用過程中仍舊存在著很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確認無效判決的運行和發展。比如,在進行無效訴訟時經常會遇到起訴期限的限制問題,再加上我國并未針對這個起訴期限進行特殊規定,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在具體的判決中各級的法院會采取不同的做法。除此之外,在確認無效判決的過程中,很多法院對于適用對象不明確,或者是適用無效判決、撤銷判決的范圍認知模糊,對于無效確認案件的標準審查不一致,從而導致出現了很多同一個案件不同判別結果的現象。綜合來看,在實際的司法實踐中出現同一個案件不同判別結果的問題,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最為主要的原因是判別標準不一致,而且相關人員沒有正確認識到無效判決和其他判決方式之間的聯系,進而導致出現判別方式不一致的現象。無效判決和撤銷判決從整體上看是屬于并列的關系,但是從邏輯補充關系上來看,無效判決則是處于一個補充的位置。確認無效判決作為一種新起來的判決形式,在適用過程中可能會面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為此就應當在現有的法律規范基礎之上努力尋求著解釋的空間,從而可以有效增強判決的可操作性,進而在司法實務中充分發揮出其價值。
四、確認行政行為無效判決適用的完善
(一)明確無效判決適用對象
確認無效判決作為一種獨立的判決方式,在適用過程中首先應當理解清楚該判決適用的對象,閱讀和明確我國《行政訴訟法》中規定的適用范圍。這也就是說,運用無效判決首先要明確行政行為的主體,清楚地認識行政主體的資格和非行政主體的行為,從而更加科學合理的運用該無效判決。其次則是要明確起訴期限、舉證責任、判決轉化等多個層面確認無效判決的特殊規則,使得無效判決方式的選擇和運用更加科學合理。最后,在司法實踐中運用無效判決的時候,應當綜合事實情況、法律判斷和法律效力這三個層面進行宣判,進而使得無效判決的適用制度更加完善。
行政行為無效判決的選用不單單只是涉及到理論知識層面的問題,其適用過程更是涉及到司法實踐活動的客觀化嘗試的問題。顯而易見的是無效判決適用中將所有的適用對象和情況完全列舉出來是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但是僅僅將無效判決作為一個抽象的理論標準顯得又過于簡單。因此,在這個時候,就要標注出來那些屬于重大且明顯的違法情形,可以以此作為一個參考。這樣從整體上看無效判決的實行是以行政行為為基礎,并且結合其內外要素進行估計和預測,從而可以將其真正建構起來。
(二)完善無效判決審理規則
行政訴訟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其訴訟的流程及運作方式是不同的。從當前我國的行政訴訟案件來看,我國其實并沒有真正形成類型化的行政訴訟,只是將行政判決的方式做了規定,而且在一些要件訴訟、舉證責任以及審理流程上面的運用上并不存在明顯的差異。為了使無效判決的審理準則更加科學完善,具體來說,可以從明確起訴期限、科學認定責任以及做好判決轉化工作等幾個方面來構建明確的無效判決的規則,進而使得無效判決的運用更加科學合理。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指的就是相對人向法院提起申請,法院對行政行為進行核查的時間,這個期限的選擇和制定是努力在公平和正義之間選擇一個平衡點。起訴期限雖然有時間限制,但其實也是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有效平衡了相對人的訴訟權和權利保障之間的關系。另外,就是做好審理規則的舉證責任,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相關條例,行政訴訟過程中被告的一方是可以對行政行為承擔起舉證責任的。
五、結束語
確認行政行為無效判決的適用現狀是我國行政審判實務發展的需要,無效判決方式的運用和出現豐富了我國的行政審判方式,進而更加高效的實現了對于相對人的正常的合法權益的保護。雖然行政行為的無效判決方式各項運行制度還不夠完善,跟傳統的撤銷判決方式相比,無效判決的適用范圍、對象和條件都還處于模糊的狀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這種新興的判決模式更是受到了人們的尊重和認可。為此,為了更加科學有效的運用行政行為的無效判決方式,相關人員要弄清楚無證判決的適用對象、申請期限還有判決轉化的方式,充分發揮出行政行為無效判決的作用,更加合理的保障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 參 考 文 獻 ]
[1]黃澗秋.行政訴訟確認無效判決的法律適用評析——圍繞新《行政訴訟法》第75條展開[J].法治研究,2016(5):112-122.
[2]黃學賢,徐恒婧.新《行政訴訟法》第75條確認無效判決的司法適用探討[J].法治研究,2017(3):131-138.
[3]王玥涵.新《行政訴訟法》下確認無效判決適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4]樓璐瑤.確認行政行為無效判決之適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8(5):125-136.
[5]劉肖潔.行政行為無效的法律認定[D].鄭州大學,2016(5):98-106.
[6]潘昌鋒,孔令媛.行政訴訟確認無效判決的適用——基于修正后的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五條展開[J].人民司法,2015(7):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