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與個人債務的認定相對,夫妻共同生活,為了共同利益產生的負債應當由夫妻共同承擔。夫妻在居于婚姻身份之前的前提必定是具有獨立人格,如何對兩者支配的利益進行區分,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在對我國現行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理論基礎的規定上,指出現行法律的不足,提出完善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建議。
關鍵詞:夫妻共同債務;個人債務;婚姻法
中圖分類號:D9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2-0133-02
作者簡介:趙兵(1978-),男,甘肅人,本科,新疆公安廳特偵隊,工程師,研究方向:婚姻法。
夫妻共同債務的確認問題在婚姻法及司法解釋上,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所保護訴訟之利益也發生著相應的變化,這就導致了在司法裁判中存在標準不一。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問題成為婚姻法上的研究熱門。
一、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法律規定
我國婚姻法中對夫妻共同債務作出了明文規定,包括債務形成的時間——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用途——用于共同生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或一方為夫妻共同生活對第三方(債權人)所負的債。《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①更是對此作出了具體的規定。由于夫妻共同債務的承擔主體為夫妻雙方,因此共同債務的認定是關鍵。從司法實踐中來看,法律的規定過于原則化,在進行裁判時,仍然存在可操作性不強,標準不一。在對外借貸關系中,舉證責任在于非舉債方,但是對于證明程度,未予明確;在對內離婚訴訟中,主張債務為共同債務的一方負有舉證責任。在離婚之時,常常出現一方為了增加夫妻共同債務,虛構債務,另一方則需要證明債務不存在,增加了舉證的難度。
傳統的夫妻共同債務的確認主張認定制度,以債務的用途作為裁判標準。《婚姻法司法解釋二》從保護債權人利益出發,突破傳統的認定制度,主張推定制度,保護交易安全。
二、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法律規定不足
(一)對于規范的定位不明確
圍繞著婚姻存續,結婚之前、婚姻存續之中、離婚之前分居狀態下,在任何一個階段都是有可能存在著一方或共同的債務的,在這期間存在的債務該如何處理。特別是在離婚訴訟之前分居狀態,夫妻沒有進行同居,雙方不再具有家事代理權,是否可以認定舉債不是夫妻合意。但是,現有法律僅對離婚時的債務問題如何處理進行了規定。法律的作用不僅是救濟,還有指引規范的作用。
(二)內外關系區分中,共同債務認定標準不統一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采用名義論,以個人名義負債務原則上推定按照共同債務處理,除非一方能夠主張,債務為個人債務。對外借貸關系的認定中,通常保護債權人利益。《婚姻法》及《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中采用目的論,主要根據債務的用途來認定是否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了夫妻共同生活或履行撫養義務。在舉證責任上,主張債務是共同債務的一方負有證明債務用途的舉證責任。在內外關系的處理中,由于裁判標準不一,常常出現以下矛盾。在舉證責任的分配上,借貸關系中認定為共同債務,但是在離婚訴訟中又需對共同債務進行舉證;若是離婚案件中認定為個人債務,則是對已生效法律文書的推翻,與訴訟法中規定的推翻原因不符合。根據內外關系的區分,共同債務認定不一,不僅有損司法權威,也會妨礙生效判決的執行力。
(三)對倫理性因考慮不足
為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出現了婚姻制度。但是由于歷史上長期形成的觀念,如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男方應當更具擔當等社會觀念,有的家庭為了共同促進家庭的和諧,常常妻子在家庭進行勞作主持后勤工作,家庭的物質收入主要來源于丈夫。婚姻法解釋三征求意見稿中規定,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在婚后產生的孳息或增值收益,應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但另一方對孳息有貢獻的,可以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婚姻法中,更多的強調實質財產,而未對婚姻中的弱勢者,予以過多的保護。對家庭的付出,并不是完全由經濟付出來衡量,同樣需要肯定精神上的付出。但是我國夫妻共同財產認定及債務的認定中,未對此種因素進行充分考慮。
在司法實踐中,由于夫妻關系的私密性,債權人對于債務用途的舉證存在困難;非主張公共債務的一方舉證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同樣難度極大。若不將婚姻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考慮,如分居狀態,作為借債一方對于借債一方的生活狀況完全不了解,要對借債用途作出舉證,難度太大;如夫妻生活中,常出現一方將工資卡予以另一方保管,在這種舉證規則下,不利于對經濟狀態中弱勢一方的利益保護。
三、完善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建議
(一)區別認定和推定制度
認定制度和推定制度在偏重利益上有顯著區別,認定制度在于查明案情實情,推定則側重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在舉證責任的分配以及裁判標準上都有所不同,在法律規范的適用上,應當根據內外關系,作出區別適用。
(二)明確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分界線
現行法律對于共同債務的界定只有一個籠統的界定,用于夫妻共同生活,與個人債務的界定相對。對于家事代理權的限制,并不明確,因此可以增加分居制度來對個人債務和共同債務進行更為明確的區分。
(三)明確日常家事代理范圍
用于日常家事的債務通常被認為是共同債務,但由于各地生活習慣、生活水平的不同,在家事的認定上很難窮盡規范,若是過于抽象,則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可參照國外立法,原子性規定加排除規定。在日常家事的認定上,國外的制度較為交完,例如日本,主要采用主客觀認定模式,考慮當地的平均消費水平以及家庭個案的消費情況進行綜合考慮;而德國采用的則是客觀認定模式。不將個案不同作為考慮標準,只考慮當地的平均狀況。家事代理權是夫妻婚姻存續期間重要的權利之一,同時又以共同居住為前提,因此在對夫妻共同債務進行認定時,需明確家事代理的范圍。
四、結語
對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涉及夫妻雙方、債權人三方的利益,鑒于夫妻關系的私密性,作為債權人無法得知借款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無從得知,推定制度有其合理性;夫妻之間進行婚姻結合,成就共同體,共同經營家庭生活,雙方互擁有家事代理權,適用認定制度。但我國現行法律并未對兩種制度的適用作出區分,導致援引時出現規范不一,不利于司法權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家庭生活的日益復雜性,為了使得債權人利益和夫妻利益實現平衡,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制度上還有待完善。
[ 注 釋 ]
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第二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三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 參 考 文 獻 ]
[1]田韶華.論共同財產制下夫妻債務的清償[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9(05):1-9[2019-09-12].
[2]徐娟.論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及其完善[J].經濟師,2019(08):61-63.
[3]王禮仁.完善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準和舉證責任[N].人民政協報,2019-07-30(012).
[4]劉彩紅.夫妻共同債務的法律規制[J].法制博覽,2019(21):230.
[5]劉波.夫妻債務新規體現與時俱進原則[N].中華工商時報,2019-07-03(003).
[6]劉波.婚姻法草案? 夫妻債務新規定體現與時俱進原則[N].21世紀經濟報道,2019-06-28(004).
[7]莫蘭.夫妻“共債共簽”擬入法筑牢權利“堤壩”[N].中國婦女報,2019-06-27(002).
[8]魏文彪.夫妻債務“共債共簽”體現法制進步[N].經濟參考報,2019-06-26(008).
[9]袁雅.論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認定中的舉證責任分配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10]龔思源.論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與處理[J].法制與社會,2019(12):55-56.
[11]沙安琪.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立法評析與建議[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4):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