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崢 江小良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工作,開展了精準扶貧工作后,在十九大將脫貧攻堅戰納入決勝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略之一,在全國部署打響脫貧攻堅戰。檢察機關積極響應黨和國家戰略,發揮檢察職能,在2018年6月25日印發了《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為打好“三大攻堅戰”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的基礎之上,于2019年3月又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印發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兩份文件的出臺,為全國檢察機關運用司法救助助力脫貧攻堅戰略實施提供了實踐指引。
關鍵詞:司法救助;脫貧攻堅戰
中圖分類號:D9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2-0139-02
由于司法權的被動性特點,司法救助制度實施以來主動性不足,主要救助多為依申請進行。貫徹落實好國家和最高檢相關助力脫貧政策,既是體現檢察機關司法為民的服務意識體現,也是檢察機關在黨和國家脫貧攻堅戰略中的擔當意識體現。結合當前政策,檢察機關應在司法救助制度實施過程中轉變觀念,主動積極實施司法救助,創新救助模式,依托大數據平臺,實施部門聯動機制,在精準識別貧困當事人的基礎之上,實施經濟救助和能力幫扶等多方位的救助模式,確保貧困當事人能得到全面的及時高效的司法救助。
數據系統為指引,精準發力助脫貧。以實地調研為基礎,以數據管理為導向,以標本兼治為目標。在落實助力脫貧攻堅戰略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建立健全貧困當事人數據庫,做實精準識別,精準發力,精準扶貧。首先,建立健全檢察機關貧困當事人數據庫。將檢察機關涉案當事人或者被害人信息全面錄入司法救助數據系統,檢察機關主動對接扶貧部門,獲取本地區貧困戶建檔立卡的數據,通過將檢察系統的數據和扶貧部門的貧困戶數據進行交叉對比,迅速篩查貧困當事人,再將貧困當事人的名單數據通過基層實地調研的形式進行核實篩選。其次,建立定期更新機制,加強貧困當事人救助信息跟進和更新。對大數據確定的最終司法救助名單,及時分類實施司法救助,為確保救助效果持續性,在救助的過程中,要定期聯系溝通救助對象,摸清救助效果,及時在數據系統中進行更新,確保司法救助工作有序推進。最后,建立和扶貧部門信息共享機制,雙方信息變動定期通報,確保檢察機關司法救助助力脫貧攻堅戰的成果納入國家脫貧攻堅戰略成果當中。
智慧檢務為支撐,救助方式改主動。以官網專欄為基礎,以12309檢察服務中心平臺為支撐,以微信、微博為重點。依托檢察機關智慧檢務建設,建立智慧司法救助管理平臺和智慧司法救助服務平臺,司法救助的觀念和方式轉為主動。在全國網民數量達8億多的基礎之上,傳統檢察服務的控告、申訴窗口平臺難以滿足網民的服務需求,構建“智慧檢務+精準脫貧”工作模式,轉變檢察機關傳統的被動救助模式為主動救助模式,是服務方式的創新,也是司法便民的必然需求。首先,檢察機關要加強主動救助的理念,在檢察院官網設置司法救助專欄,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平臺和智慧檢務平臺中主動發現、主動依職權進行救助,主動移送扶貧部門司法救助的線索和救助情況。其次,檢察機關內部建立貧困當事人信息共享機制,主動司法救助的主體從控告、申訴部門轉變為各業務部門全員參與。在檢察業務系統運行中,各業務部門人員要樹立主動發現意識,發現有貧困當事人線索要及時核實相關情況,移送控告、申訴部門進行司法救助。最后,充分利用“互聯網+”模式,在檢察機關微信、微博公眾號上進行貧困當事人司法救助網絡平臺宣傳和網絡受理,方便貧困當事人第一時間了解政策,第一時間提出申請,第一時間獲得救助。
分類救助為方向,造血輸血相協同。以精準識別為前提,以分類救助為方向,以多樣救助促實效。檢察機關司法救助貧困當事人要進行分類管理,根據不同類別的貧困當事人給予不同的救助方式,以造血和輸血相協同方式,促進司法救助取得實際成效,使救助對象從根源上脫貧。
根據檢察機關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第二條的規定,宜將司法救助對象的貧困當事人分類為因案致貧當事人和因案更貧當事人。因案致貧當事人是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或者訴訟當事人因參與訴訟活動遭受傷害或重大損失而致貧的當事人,此類貧困當事人可能未在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數據庫,需要檢察機關協調推動進行貧困人員識別。因案更貧的當事人是本身屬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在刑事案件中被侵害或者在訴訟活動中遭受傷害或者重大損失而導致更貧困的人,對于這類人要加大關注力度,給予較多的司法救助額度,幫助其走出困境,徹底脫貧。
對于貧困當事人的司法救助,要破除給錢了事的觀念,要將經濟救助和就業、教育、醫療等救助方式協調推進,造血和輸血協同推進。首先,真正解決貧困當事人的燃眉之急,及時金錢救助,使其及時得到救助;其次,要使貧困當事人擺脫“等靠要”的思想弊端,進行技能幫扶,真正幫助貧困當事人自強自立;最后,可以協調社會多方力量,給予貧困當事人多元化、多方位的幫扶,形成精準發力和合力攻堅協同推進的局面。
信息聯動為路徑,全面協同促脫貧。以大數據為基礎,以信息化平臺為引領,以信息聯動為保障。建立信息聯動機制,全面協同扶貧部門共同推進,切實增強內設部門信息聯動效果,確保貧困當事人都能得到司法救助的政策幫扶。
信息聯動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外部聯動。檢察機關要發揮在貧困當事人救助的協調推動作用,在檢察機關司法救助平臺建設中,鏈接貧困人口數據系統,通過民政、教育、衛生等部門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提煉精準扶貧對象,協同扶貧部門及時更新因案致貧人員數據庫,確保貧困當事人能及時得到多部門、多形式的扶貧政策幫扶。另一方面是檢察機關內設各部門聯動。將貧困當事人名單通過系統自動識別的方式嵌入辦案系統,當貧困當事人姓名或者身份證信息錄入系統,系統自動識別并提示承辦人關注處理,在詢問或者訊問對象過程中主動詢問貧困當事人情況,核實是否存在因案件致貧或者因案更貧現象,將確定的貧困當事人第一時間反饋給司法救助責任部門,由控告申訴部門給予及時救助,保障檢察機關涉及的貧困當事人都能得到司法救助,做到應救即救,應救盡救,確保檢察機關司法救助助力脫貧攻堅戰的實效。
助后回訪為保障,監督落實保成效。以調研為基礎,以救助為導向,以脫貧為目標。在對貧困當事人實施司法救助之后,不能“一錘子買賣”,要在救助之后,及時調研救助效果,核實資金到位情況,落實就業幫扶、教育幫扶、醫療幫扶等幫扶政策的實效情況,加強司法救助和幫扶政策的跟進監督,確保救助和幫扶政策都有成效。
首先,根據檢察機關貧困當事人數據臺賬,在對貧困當事人進行救助之后,要及時回訪跟進。對于不同原因貧困的當事人實施不同的跟進策略,資金救助的要落實資金到位情況和資金實際使用情況,就業幫扶的要跟進是否已經就業,就業的收入和可持續情況,教育幫扶的要保障教育資金切實用于教育支出,并確定實際幫扶對象能在教育上受益,醫療幫扶要監督醫療器械的產品質量等,所有跟進監督回訪的目的都在于保證救助效果切實有效。其次,要突出司法救助的重點是抓落實。司法救助的主體主要體現在基層檢察院,司法救助助力脫貧攻堅的主要戰場也在基層檢察院,基層檢察機關要自覺落實好政策要求,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檢察擔當,并將責任狀落實到具體部門,落實到具體承辦檢察官辦案組。最后,要加強司法救助的監督考核。確定責任主體、明確任務導向,在推進司法救助助力脫貧攻堅戰略過程當中要注重一般監督和專項監督相結合,確立考核機制,制定責任清單,督導落實情況,確保檢察機關在司法救助助力脫貧攻堅戰中取得成效。
[ 參 考 文 獻 ]
[1]王麗,劉德華,唐春燕.司法救助促進矛盾化解助力脫貧攻堅[N].檢察日報,2018-11-24.
[2]陳平,李躍龍,王莉粞.國家司法救助凸顯脫貧攻堅檢察溫度[J].方圓,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