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雖然微商出現的時間比較短,但發展速度卻非常之快。然而,在微商的發展過程中,一些相關的法律問題隨之出現。為確保微商的健康發展,必須對其進行法律規制?;诖它c,文章首先對微商的發展現狀及相關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微商法律規制的幾點建議。期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對促進微商的穩定、持續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微商;法律;規制
中圖分類號:D922.2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2-0177-02
作者簡介:馬新穎(1988-),女,滿族,天津人,碩士研究生,中共天津市津南區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法學,依法行政,全面從嚴治黨,黨建。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一些新興的商業模式隨之出現,微商便是其中之一。隨著微商這種新型經營模式的快速興起,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效益?,F如今,微商的規模越來越大,交易量持續攀升,它的出現不但改變了社交方式,而且還為社會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然而,微商作為一種商業經營模式,其必須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和限制,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與微商有關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存在諸多空白,這對于微商的良性發展尤為不利。為此,有必要分析微商發展中的法律問題,并采取有效的途徑加以規制,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微商的穩步發展。
一、微商發展現狀及相關法律問題
微商是近幾年里新興的一個概念,具體是指以移動互聯網為載體,以各種社交軟件作為營銷工具,以各類人群為對象,對相關的產品進行推廣和銷售的一種全新商業模式。2019年元月1日,《電子電商法》正式頒布實施,微商隨之被納入電商經營者的范疇,從而為消費者的維權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
(一)微商的發展現狀
1.規模和數量。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我國網民的總體數量已經超過8.5億人,手機網民的規模高達8.47億人,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超過99%;網絡購物的用戶總數達到6.39億人,約占網民總數的74.8%。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正式開啟,幾乎所有的手機用戶都開始使用微信這款社交軟件,微信給微商的發展提供了平臺,通過微信進行商品推廣和銷售的群體不斷增大,這種全新的經營模式,激發了消費者的購物欲望,進一步推動了微商的發展。
2.微商市場管理。由上文分析可知,微商的規模不斷擴大,數量持續增多,但微商市場的管理情況卻不盡人意。盡管部分領域出臺了相關的規范,如《中國化妝品微商標準》,該標準可對微商經營中的化妝品進行規制,但是其僅適用于化妝品領域。而微商經營的商品中,除了化妝品之外,還有服裝、食品、電子設備等等,與之相關的行業規范和標準尚未出臺,導致微商市場的管理沒有規范可依。
3.售后保障。由于微商市場中統一管理機制的缺失,致使消費者從微商經營者手中購買商品后,無法通過合理的途徑,解決商品的售后問題?,F階段,微商經營模式多以先款后貨的交易方式為主,當賣出的商品出現質量或是安全問題時,買家只能找賣家解決,而作為賣家的微商經營者,一般都會推卸責任,或是找各種借口進行搪塞,更有甚者直接將買家拉入黑名單。因商品售后保障體系的缺失,使得消費者通過微商購買到質量有問題的商品后,只能自認倒霉,這無形中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微商中存在的法律問題
微商的快速發展對我國的經濟增長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在肯定微商價值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中存在的一些法律問題。
1.演化為網絡傳銷模式。微商主要包括企業微商(B2C)和個人微商(C2C)兩種模式。在企業微商模式中,由總代理招聘下級代理,再由下級代理發展自己的代理群體,使管理模式呈現出金字塔式的層級管理狀態,并且代理分級無下限,下層代理發展越多,則會給上級代理帶來越多的利潤。這種管理模式與網絡傳銷模式類似,使代理只關注于下級代理人數發展,層層抽離差價利潤,易虛增產品定價,忽視產品本身質量,導致產品出現“品價”不符問題,嚴重損壞消費者權益。
2.消費維權難。微商市場環境較為混亂,部分微商經營者在利益的驅使下出售三無產品,易使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但是,在微商交易過程中,消費者難以全面了微商的基本信息,無從確認產品質量,增大了消費者購入假冒偽劣產品的風險。同時,一旦發生微商交易糾紛問題,則需要消費者到合同簽訂地、履行地和侵權行為地的法院提出訴訟,這對消費者維權帶來了一定難度,在消費者尋求司法救濟進行維權中設置了障礙。
二、微商法律規制的幾點建議
(一)從立法層面進行規制
自《電子電商法》正式實施后,微商被納入電商的范疇,這對于微商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為此有必要從立法層面,對微商發展中存在的法律問題進行規制,一方面可對現有不利于微商發展的法律法規進行適當調整,并對具體的實施細則加以補充說明。由于微商涉及的范圍較廣,故此,在補充法律法規時,應當與其他部門法進行協調,避免沖突或重復立法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為強化對微商發展的法律規制,應從根本上杜絕利用微商進行網絡傳銷的行為,鑒于此,可加大對微商網絡傳銷的懲處力度,設置“微商網絡傳銷罪”,明確規定入刑標準和量刑標準,以有效治理微商傳銷行為。在微商網絡傳銷罪的量刑中,要對借助微商平臺開展變相傳銷的行為進行界定,尤其針對加重情節確定量刑標準,進而維護良好的微商經營秩序。
(二)完善微商市場準入制度
市場準入制度是規范市場經濟主體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通過制定市場準入制度,可準確界定市場主體資格、明確經營范圍、規范登記程序,及時排除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主體進入市場,以維護市場良好的運行秩序。為規范微商發展,應建立起完善的微商市場準入制度,設置微商準入門檻,以減少微商經營主體參差不齊帶來的行業亂象。我國應結合現有微商的模式特點建立微商市場準入制度,要求微商進行工商登記,由工商管理部門對微商的經營活動進行統一監管。在微商工商登記中,工商部門應創新微商登記方式,開展在線申請服務,方便微商通過在線平臺即可完成電子營業執照的辦理,具體辦理流程包括在線填寫材料、審核材料真實性、完成備案登記、頒發電子營業執照、建立微商電子檔案、公開工商登記備案情況等環節。在微商辦理電子營業執照之后,可在其微信號上進行標注,方便消費者查詢微商的相關信息。同時,工商部門還要加大對管轄區域微商經營行為的監控力度,及時查處違法經營行為,規范微商市場運行秩序。
(三)建立產品監督管理制度
我國行政部門應強化對微商產品的質量監管,建立產品監督管理制度,從而促使微商商品得到質量保證。具措施如下:其一,建立進貨憑證出示制度。為規范產品進貨渠道,我國應建立起微商進貨憑證出示制度,要求微商經營者在出售商品的同時出示產品合格證明,并且提供進貨單據、授權證明等材料,以證明產品是從正規渠道進貨,進而保證產品質量。其二,聯合各部門監管。工商部門、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消費者協會等部門應加強合作,明確微商出售產品的監管重點,定期抽查與消費者人身安全密切相關的商品質量,如化妝品、藥品、食品、酒等,要求微商必須對商品申報備案,向有關部門提交商品生產批號、合格證明等信息,在有關部門審查之后,提供合格產品標識,嚴禁微商出售未經備案的產品。同時,各職能部門還要聯合開展微商產品質量抽查工作,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多種媒體及時對外公布抽查結果,對存在銷售質量不合格商品的微商處以大額罰款,若微商的違法違規經營情節較為嚴重,則要吊銷其電子營業執照,起到警示其他微商的作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商是時代進步的產物,它的出現有其必然性,在認可其價值的同時,決不能忽視微商發展中的法律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必將對微商的持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應當從法律層面,對微商的發展進行規制,通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建立產品監督管理制度、健全糾紛解決制度等途徑,規范微商的經營,促使其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方靖雯.大數據網絡時代背景下微商市場的現狀分析與改進建議[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4):58-62.
[2]王靚雯,朱穎.對互聯網背景下的“微商”與“傳銷”現象的法律探討[J].法制博覽,2019(1):21-26.
[3]孫向東.優化營商法治環境視角下微商從業者法律保護問題研究[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10):190-194.
[4]彭澤宇,貴靜,熊培怡,段沁苑,楊培師.大學生B2C微商創業中法律問題的公眾認知調查情況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8(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