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強
[摘? ? ? ? ? ?要]? 傳承 “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從新教師入手培育“工匠精神”,形成“以優帶新,以新促全員”的培養格局,構建“崗前培訓—崗前考核—上崗施教—評估考核—培訓提高”的新入職教師培養模式,使教師在不斷“進取—反思—進取”的動態發展過程中,吸納他人意見,自我調控發展過程。運用螺旋式上升的“四方”教師發展性評價標準,構建適合教師“專注,精益求精”發展的新教師評價方案。
[關? ? 鍵? ?詞]? 工匠精神;中職;新教師;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010-02
教師作為一種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其職業精神和工作態度會對教師和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如今,在職前、入職及在職的教師教育過程中,除了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外,還應幫助教師重拾“工匠精神”。這不僅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教師工作的職業精神。通過教師教育培養一批具備工匠精神的教師可以說是刻不容緩。[1]從新入職教師培訓培養抓起,促進教師的全員培訓培養,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一、以“工匠精神”為靈魂的中職專業課新教師培養模式的設計理念
“工匠精神”是在工匠技藝和品德傳承中形成的文化,是敬業奉獻精神的集中體現。“工匠精神”屬于職業精神的范疇,是從業人員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最高精神成果的技術理性和價值理性相統一的具體化理解,是專業精神、職業態度、人文素養三者的統一,它分為三個層次:工匠專注、細致于技術工作必須具備的專業精神;工匠忠誠、獻身技術工作必須具備的良好的職業態度;工匠樂于技術工作必須具有的較高的人文素養。[2]
建立一套系統、科學的新入職教師培養體系,勢在必行。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結合“工匠精神”之精髓,從新教師入手培育“工匠精神”,形成“以優帶新,以新促全員”的培養格局,構建“崗前培訓—崗前考核—上崗施教—評估考核—培訓提高”的新入職教師培養模式,將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轉化為自我實現目標,使教師在不斷“進取—反思—進取”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教師主體在自我或在他人指導、支持下,設計自我發展性目標、能動實踐、主動接納外部信息、自我調控發展過程。制訂螺旋式上升的“四方”教師發展性評價標準,堅持“以人為本,以教師發展為本”的評價理念,構建適合教師“專注,精益求精”發展的評價方案。
二、以“工匠精神”為靈魂的專業課新教師發展性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為提高全體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尤其是專業課新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教學質量。通過系統學習和培訓使新入職專業課教師達到“半年至一年上講臺,一至二年有提高,二至三年合格”的培養目標。
(二)培養原則
制訂新入職教師的上崗標準,通過新入職教師培養達標后再上崗的實踐,達到“新進一個,培養一個,達標一個”。
(三)培養機構
學校組建以主管教學的副校長為團長,教務主任為副團長,資歷深厚,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高級教師為主體,教學方法新穎,教學效果顯著的優秀中年教師為輔助的“導師團”。
(四)培養模式
“自學自悟”“導師引領”“企業鍛煉”相結合。
1.自學自悟
(1)練習“三筆字”、普通話、課件制作等教學基本功。
(2)按照“教學+技能”的教師培養要求,新入職教師進校后,一是根據“導師團”制訂的學習計劃,自學教育教學理論;二是用1個月的時間在通讀專業標準的基礎上,選擇一門專業課程,通讀和領悟教材,把握本門課程在本專業中的地位,全面理解該課程對學生人文素養和專業素養的要求。
(3)說課結束后,根據“導師團”的意見建議,重新審視本門課程并進一步學習教材,反思自己認識上的偏差,重新構思、調整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突破策略等,提高分析和整合教材的能力。
(4)自學優秀教學設計方法和流程,根據“導師團”建議,設計并調整教學方案,撰寫授課教案。
(5)授課后,根據“導師團”的意見建議,反思授課中存在的問題,發揚成績,吸取教訓,進一步學提高。
2.導師引領
“導師團”根據學校教師教學管理條例和教學評價標準,制訂《新入職專業課教師上崗標準》《新入職專業課教師考核細則》《新入職專業課教師培養方案》《新入職專業課教師培養實施細則》等,實現對新教師的培養和考核評估。
“導師團”實行責任包干,共同指導,共同促進,共同提高的“責任包干制”與“團隊合作制”相結合,即導師團的“導師”按照專業相同,課程相同的準則,每人包干一名新教師;“導師團”成員參與所有新教師的評價考核,對新教師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和培訓。
3.企業鍛煉
每位專業課新教師參加工作的第一個假期必須下企業鍛煉,熟悉企業生產新技術和工藝,將所學理論知識與企業實踐相結合,內化所學知識,鍛煉并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技能。體會企業嚴格、規范、精細、精準、求實的工作要求。
(五)培養流程
對新進的專業課教師采用“崗前培訓—崗前考核—上崗施教—評估考核—培訓提高”的流程進行培養培訓。
1.崗前培訓
新教師進校后暫時安排在教學輔助崗位,承擔少量工作任務,留出大量的時間“學習—培訓—說課—備課—聽課—試講—反思”。
(1)學習
自學教材、教法、教育學等,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熟悉中職教育方法;“導師團”組織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國家關于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政策要求和文件精神,豐富并樹立專業課新教師的有關職業教育教學理念。
(2)培訓
一是參加“導師團”組織的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技能、專業技能等專題培訓;二是參加學校聘請的專家培訓和網絡培訓等,拓寬視野,拓寬知識面,吸納教育教學技術。
(3)說課
一是說整個課程,二是說一堂課。“導師團”現場評價,肯定優勢,指出不足。新教師在吸納“導師團”建議和指導下,改進完善后,接著說課,再改進……直至“導師團”全員通過。
(4)聽課
按照“導師團”《新入職專業課教師培養實施細則》的具體安排,凡“導師”的課每節跟進聽課,且每聽必評,每節必寫聽課心得,隨時與“導師”交流;聽“導師團”安排的學校“示范課”“特色課”“優秀青年教師課”等,學習老教師的教學智慧,吸納青年教師的新思想、新方法;聽同專業老師的課,學習專業課的授課模式、重點、難點突破的方法措施,學生分組,實踐操作等,掌握專業課授課技能。
(5)備課
新教師在說課、聽課的基礎上,在“導師”的指導和自主學習下,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和活動。“導師”審閱后提出意見,進行再修改、再完善后,提交“導師團”。“導師團”對所有新教師教案進行集中評價,全員通過者準備試講。
(6)試講
專業課新教師先在“導師”的指導下,在導師的課堂上進行“試講—聽評—再試講—再聽評”的反復試講,“導師”反復聽,反復指導改進,幫助新教師克服膽怯心理,處理好教案、學生、黑板、一體機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參加“導師團”組織的新教師試講比賽活動,檢驗自己的授課能力。“導師團”全員評價指導。
(7)反思
專業課新教師通過與“導師”之間相互聽課、評課,不斷學習、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通過參加“示范課”“特色課”“優秀青年教師課”新教師試講課等評課活動,讓新教師分清哪些是學生的問題,哪些是教者的問題,哪些問題既不是學生,也不是教者的,學會針對不同對象有不同應對之策,不斷提高教學能力。
2.崗前考核
依據《新入職專業課教師上崗標準》《新入職專業課教師考核細則》,“導師團”對新教師從“三筆字”、普通話演講、課件制作、授課技能等各個方面展開考核評價,促使新教師不斷學習提高。以上所有內容“導師團”和邀請的專業老師、學校主要領導根據評價標準現場打分,當場點評,依據新教師上崗標準,當場宣布崗前考核過關新教師名單,若人數在5人以上,根據分數高低評出一、二、三等獎。崗前培訓合格的新教師對自身的表現以及收獲作出總結,向“導師團”提交崗前培訓總結。
3.上崗施教
崗前培訓采取過關式。過關的新教師,正式上崗授課,前一至兩周“導師”只要課程不沖突必須每節課都去聽,詳細記錄教學行為,課后及時反饋指導,在不斷肯定中提升新教師信心,提出建議及改進措施中,提高新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應變能力、傳授知識能力等。三周后,“導師”逐漸減少聽課次數,每周聽課2~3節,1個月以后,若“導師團”檢查達到初級標準,“導師”可減少聽課次數至每月2~3次,堅持指導。新教師也必須堅持聽“導師”和同專業老師的課,每周不少于3節,在堅持不懈的聽評交流中學習提高,培養新教師嚴謹求實的教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4.評估考核
新教師上崗后,“導師團”每一個月組織評估考核一次,通過查教案、作業、聽課評課、學生評教等檢查新教師的教學情況,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提出改進措施等,全面檢查新教師的工作勝任情況,觀察新教師的成長和變化,檢驗新教師對工作是否“專注,精益求精”,促使新教師不斷學習和成長,同時通過微信或QQ向家長發布新教師上課微課接受家長評價,構建螺旋式上升的“導師團評價—學校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的“四方”教師發展性評價標準。
5.培訓提高
創造條件送新教師外出培訓(國培、省培)學習和進企業鍛煉,提高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通過專業課教師對學生頂崗實習跟蹤服務和利用假期進工廠學習實踐,聘請企業師傅來校輔導等,提升教師的實踐操作技能。
三、以“工匠精神”為靈魂的專業課新教師發展性培養特色
(一)在細致入微的管理培訓中培養新教師嚴謹求實的職業習慣
對新入職的專業課教師進行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教學行為習慣、課程分析與處理、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方案設計、作業設計、教學反思、學生管理等的全面培訓,提高新入職專業課教師的職業素養。通過“嚴(執行標準嚴)、細(實施過程細)、實(考核評價實)”的培訓,實現新入職專業課教師“半年至一年上講臺,一至二年有提高,二至三年合格”的培養目標。
(二)在“導師團”的引領下,構建“以優帶新,以新促全員”的教師培養模式
通過“導師團”嚴謹、敬業、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的感染、滲透,逐步培養新入職專業課教師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進而推動全校其他教師爭先發揚“工匠精神”,促進中職生“工匠精神”培養,實現“以優帶新,以新促全員”的中職教師崇尚“工匠精神”,弘揚“工匠精神”,踐行“工匠精神”的師德師風建設,促使中職教師綜合職業素養的提升,實現“以教師促學生”,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愷聆,魯小麗.工匠精神對當代教師教育的啟示[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6(4).
[2]胡冰,李小魯.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對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職教論壇,2016(22):85-89.
◎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