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菊

【摘要】目的 探索對老年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采取以達標理論為基礎的家庭訪視后干預效果的改善情況。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確診為高血壓糖尿病的老年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隨機分成兩組,各25例,研究組實施以達標理論為基礎的家庭訪視,對照組實施常規訪視。對比分析兩組血壓控制情況、血糖控制情況及患者有效滿意度。結果 訪視措施結束后,研究組血壓控制情況、血糖控制情況及患者有效滿意度相對于對照組明顯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使用以達標理論為基礎的家庭訪視對老年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效果卓越,能明顯改善患者病情,提升病人對醫院的滿意度。
【關鍵詞】達標理論;家庭訪視;老年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9..02
原發性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心血管綜合征,它常與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并存,是重要的造成嚴重心血管損傷的危險因素。長期高血壓可對各個臟器結構功能產生損害,最終造成器官衰竭。而糖尿病作為老年人非常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會對老年人的三大物質代謝及電解質水平產生嚴重不利影響[1]。若此時高血壓合并糖尿病,那該病人病情就變得更加棘手,因此對隨訪措施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為提高隨訪質量,特制定此研究方案研究對老年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采取以達標理論為基礎的家庭訪視后效果的改善情況,現將研究情況總結論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患者同意和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選取2015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確診為高血壓糖尿病的老年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隨機分成兩組,各25例。其中,研究組年齡60~83歲,平均(72.21±2.45)歲,男14例,女11例;對照組年齡62~81歲,平均(71.63±1.63)歲,男12例,女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空腹血糖≥7.0 mmol/L;②任意時間或OGTT中2小時血糖值≥11.1 mmol/L;③非同日對患者測量三次血壓,患者收縮壓都≥140 mmHg和(或)患者舒張壓都≥90 mmHg。病例排除標準:①病人合并嚴重的精神障礙不能配合該研究;②病人除高血壓糖尿病以外的嚴重心肺功能衰竭[2]。
1.2 方法
對照組老年患者實施常規隨訪,主要對患者采取登門拜訪、電話溝通的方式提醒患者遵照醫囑堅持服藥[3]。而研究組老年患者則實施以達標理論為基礎的家庭訪視,具體隨訪護理措施包括:①進入患者住處訪視,訪視時要耐心詢問病人基本信息及病情,做到對病人的基本信息精準掌握對基本病情了如指掌;和病人討論制定康復計劃,包括飲食計劃、運動計劃、用藥計劃等,盡量做到細致入微,使方案的實施具有可操作性,降低患者對康復計劃的抵觸心理;與病人深入交談,傾聽病人心中的疑惑與不滿,有針對性提出建議,做好相關的心理疏通;教授病人如何正確的測量血壓及血糖,并和病人一起多次練習這些措施,以便病人能掌握正確的自檢手段,及時記錄病情變化。②運用電話等移動手段進行訪視,通過這些移動手段,了解病人近段時間以來飲食、運動、用藥計劃的落實情況,分析其中的不足之處,針對這些不足及時修正相關計劃,以便這些計劃在接下的時間里可以更好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并跟進記錄病人病情變化,根據病情變化調整隨訪措施,與病人親切交談,幫助其敞開心扉,傾聽病人的訴說,幫助其緩解精神壓力。③進入社區在社區開展病情咨詢會,健康大講壇等多種多樣的互動活動,通過這些社會活動做好高血壓糖尿病的健康宣傳,讓病人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高血壓糖尿病的相關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和預防策略;深入社區,邀請一些積極性高的病人分享自己的康復經驗,增進病人間的了解,消除對疾病的恐懼感及患病的孤獨感。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記錄兩組血壓控制情況、血糖控制情況及患者有效滿意度,患者有效滿意度分為極佳、一般和較差,有效滿意度為極佳+一般[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血壓及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血壓及血糖控制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有效滿意度情況比較
患者有效滿意度相對于對照組明顯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目前,我國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日益升高,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提升,而老年人對這類疾病常重視不夠,因此病人的依從性較差,治療效果往往不佳,這就要求除了為病人提供合適的治療措施外,還要配合恰當的隨訪干預手段[5]。
常規隨訪一般只重視疾病本身,隨訪質量較差,而以達標理論為基礎的家庭訪視能夠增強常規隨訪護理的短板,對病人的飲食、運動、用藥、心理全方位干預,能有效改善病情,提升病人對醫院的滿意度[6]。本次研究也證實研究組血壓控制情況、血糖控制情況及患者有效滿意度相對于對照組明顯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有力佐證了以達標理論為基礎的家庭訪視在干預高血壓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該隨訪方案相對于其他隨訪方案質量高,方便履行,適合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游書秋,杜茜倩,李勝玲,等.家庭訪視護理對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12):2058-2060.
[2] 劉冬梅,張仕淇,李勝玲,等.基于授權理論的家庭訪視護理對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積極度及家庭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2017,37(3):719-721.
[3] 管 鍵,朱鳳秀.家庭訪視護理應用在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32):127-128.
[4] 雷 芳,陳淵青,羅 紅,等.基于達標理論的老年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家庭訪視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6,23(3):19-22.
[5] 何利清.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10(9):199.
[6] 孫久紅.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6:12-13.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