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通 姜紅

吳通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啟動IPO計劃、2010年9月完成股改、2011年3月提交首發上市申請、2011年12月通過發審委審核會議、2012年1月獲得證監會首發上市批復、2012年2月29日正式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300292)。
對每個董秘來說,能經歷企業IPO過程,是其職業生涯中值得紀念的重大事件。我感到,經歷一次IPO項目就相當于讀了一場實戰的MBA課程。例如,在IPO過程中,對企業如何制定發展戰略、執行計劃,以及人力資源配置、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進行梳理和完善的過程就如將MBA課程中的各個模塊在實際企業經營中的應用。同時,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是企業規范運作、合規經營的基礎。企業只有擁有契合公司發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管理制度才能夠為IPO項目保駕護航。
IPO是企業走向發展壯大的一個歷程。通過資本市場使企業受到社會的關注,企業的發展也更上一層樓。借助資本的力量,助力企業實現快速發展,這是IPO帶給企業的良好機遇。
企業通過IPO,可以充分利用好資本市場這個平臺,使企業快速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還可以利用并購重組、發債等金融工具在行業中進行整合,使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企業IPO過程中在選擇中介機構時,由于不同的公司所處行業不同,因此選擇中介機構時最好選擇熟悉企業所屬行業情況的團隊,這樣能更好幫助企業在輔導期中盡快提升。另外,企業選取中介機構時,也要看中介團隊以前做過的IPO項目業績。目前,很多企業采用競標的方式確定服務的中介機構。
我在IPO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中介機構在IPO過程中對企業的幫助和指導,對企業梳理流程、業務定位和幫助企業規范運作等方面,都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當然,企業走IPO之路也需要實事求是,不能“賭”。
上市以后,公司都非常關注投資者關系管理。但企業上市前,會注重產品宣傳,對于“財關”這個詞是非常陌生的。更不要提與財經媒體打交道,企業一般都是通過企業網站、參加行業展會等宣傳企業形象。這方面,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差距還是挺大的。在非上市企業中,我認為華為給非上市公司樹立了一個好的典范。我們上市前就請了專業的“財關”給公司管理層進行“如何與媒體和公眾打交道”“如何面對和處理危機事件”等專題講座。公司上市后,媒體的選擇可以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與投資者的交流也需要多渠道地開展。從擬上市公司到上市公司,這種轉變非常考驗企業管理團隊的協作能力。
董秘是上市公司的高管,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責任人,是上市公司規范運作的督促人,是上市公司對接資本市場的紐帶,是上市公司推動產業升級和資本運作的“軍師”。因此,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董秘并不容易,其角色的多面性要求董秘必須具備管理、戰略、法律、財務、并購重組、再融資等各方面的知識。
我認為,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董秘,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堅持不斷學習和提升。董秘必須具備非常豐富的實踐和理論知識,只有不斷學習和領悟提升,才能在處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時得心應手。
二是,保持責任感和敬畏心。董秘要堅持職業道德,在工作中做到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做到勤勉盡責。同時,需要保持嚴謹的作風和高尚的品行,恪守工作原則,對資本市場保持敬畏之心。
三是,追求卓越和實現價值。董秘要能夠真正成為推動公司產業升級和資本運作的“軍師”,就需要不斷加深對公司所處行業的理解,不斷加深對資本市場的認知,運用好資本市場的平臺,助推公司發展,彰顯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