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煥秋

【摘要】目的 通過研究論證LEEP刀和電刀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 共計回顧100例在2018年來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其中采用LEEP刀和電刀治療的患者各50名。通過比對兩種治療方法的效果,總結LEEP刀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臨床效果。結果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采用LEEP刀進行治療的患者,其治療效果要好于采取電刀進行治療的患者,最終的治療有效率要高出18個百分點。結論 通過比對發現,LEEP刀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所以應當普及應用在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之中。
【關鍵詞】LEEP刀;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01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是極為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而且根據有關報告的統計結果顯示該疾病在我國的發病趨勢有想年輕化發展。其中,主要治療手段就包含有LEEP刀手術治療,該治療模式的臨床效果較好,而且患者在術后的恢復時間較短,還不容易感染,所以被廣泛的應用在臨床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工作共計選擇100婦科患者,其中采用LEEP刀進行治療的患者共計50位,年齡20~31歲,平均(28.3±5.1)歲,采用電刀進行治療的患者同樣為50位,年齡22~31歲,平均(28.5±4.7)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上無差異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分析。
1.2 方法
回顧統計兩種治療模式下,患者各項和治療效果相關的數據。其中主要包括有愈合時間、手術期間的出血量、以及術后感染率。在將所有數據統計結束之后,進行橫向比對,再總結出兩種治療方法之間存在的差異。
對于存在疑惑項的患者病歷而言,采取集中研討的形式消除存疑項,然后再進行數據統計。
1.3 統計學方法
借助軟件SPSS 19.0對本次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前者進行百分數表示,x2檢驗,后者進行(x±s)表示,t檢驗,若是組間有差異性,則P<0.05,即組間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見表1,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采用LEEP刀進行治療的患者,其治療效果要好于采取電刀進行治療的患者,最終的治療有效率要高出18個百分點。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情況
在對兩組患者其他數據的統計中發現,采用LEEP刀進行治療的患者術后刀口愈合的時間要小于使用電刀進行治療的患者,而在手術進行期間,采用LEEP刀進行治療患者的出血量也要低于采用電刀進行治療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性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在臨床應用LEEP刀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時候,還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才可以切實提高相應的治療效果。首先,要細化前期病情診斷工作[3]。LEEP刀手術的分為多種模式,包含有LEEP-A、LEEP-B,以及LEEP-D等,每一種手術模式都有其針對性,所以要在確定手術模式之前,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深入的分析工作,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手術模式;其次,在手術期間,要控制好手術的速度,如果速度過快的話容易導致患者出血,而手術速度過慢的話,又會直接對患者的手術部位造成過于嚴重的熱損傷。最后,術后24小時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工作,從其飲食、刀口護理,以及心理護理三個方面開展,切實提高整個治療工作的效果,尤其是心理護理方面,要采取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工作,使患者能夠始終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而在開展預防感染護理工作的過程中,要以小組合作的模式,即品貴圈為契機,切實降低患者手術刀口感染情況的發生。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小組內的醫護人員要明確分工,并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來解決問題,期間品貴圈的負責護士要積極聯動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建立一套完善的護理措施。在實際開展平貴圈活動的時候,首先要提升小組內所有護理人員的衛生意識,在手衛生方面要做到規范、準確;其次,在組內討論活動開展的時候,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要積極發言,提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夠促使整個護理工作更好的開展,進而進一步降低患者手術刀口感染出現的概率。
參考文獻
[1] 孔廣芹,舒小菲.宮頸上皮內瘤變Ⅱ-Ⅲ級傳統冷刀錐切與高頻電刀(leep刀)治療效果的比較[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8):104.
[2] 于婷婷.用電刀切除術和子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5(1):223-224.
[3] 景頌恩.LEEP刀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臨床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09(22):6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