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煥珍

【摘要】目的 研究持續血液凈化技術在治療腎功能障礙感染行休克中的效果。方法 將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例腎功能障礙感染性休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采取隨機的方式分為對照組(n=10例)、實驗組(n=10例)。對照組實行血液透析治療,實驗組則實行持續血液凈化技術治療。對兩組指標進行比較。結果 實驗組各項指標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具有較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腎功能障礙感染行休克患者采取持續血液凈化技術治療,效果更加確切,可有效緩解病情,降低炎癥反應,促進疾病預后。
【關鍵詞】持續血液凈化;感染性休克;腎功能障礙
【中圖分類號】R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4..01
感染性休克誘發的重要原因是由于重癥感染導致,且隨著病情逐漸發展,易導致器官功能性障礙以及功能衰竭等,其中最容易導致腎功能衰竭以及腎功能障礙,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對患者造成尤其嚴重的影響[1]。目前,對于腎功能障礙感染性休克疾病主要采取血液凈化以及血液透析治療,以有效清楚患者機內存在的炎癥介質,防止炎癥造成的損傷,并取得一定效果。因此,本次研究將對腎功能障礙感染性休克患者給予持續血液凈化技術治療的效果進行探討,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例腎功能障礙感染性休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采取隨機的方式分為對照組(n=10例)、實驗組(n=10例)。對照組男6例,女4例,年齡32~55歲,平均(37.55±3.47)歲;實驗組男女患者各5例,年齡33~54歲,平均(37.49±3.51)歲。兩組一般資料予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血液透析治療,選取碳酸氫納透析,濃度配制控制在130~140 mmol/L左右,流量約為1分鐘500 mL,1次透析脫水量大約為1~4.0 kg。并將溫度控制在35.8~36.8℃,1次透析時間為4~4.5小時,血流量1分鐘180~250 mL。1周2~3次。實驗組則采取持續血液凈化技術治療,首先將過濾器模式調整為持續靜-靜脈血液模式,以鈣濃度在1.5 mmol/L以上的透析液為準,血流量為200~250 ml/min,且透析液流量則為1 min500 ml,置換液量40 mL每小時每公斤體重。同時補液量為70~90 ml/min,1次治療時間需要1天以上,持續血液凈化時間為2天1次。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指標值進行比較,包括尿素氮、碳酸氫鹽(HCO3)、血肌酐、血鉀(K+)。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1.0分析,計量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檢驗標準P<0.05。
2 結 果
實驗組各項指標值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較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腎功能障礙感染性休克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若治療不及時,易導致各器臟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對該疾病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療,可有效預防多器官功能出現障礙,防止不可逆損傷,確保搶救成功率。
血液透析是該疾病的常規治療方法,但效果相對欠佳,因通過大量透析液、血流量予以循環,可加大肝腎器官負擔,導致血流動力學缺乏穩定性,進行影響其治療效果。持續性血液凈化技術是目前臨床上用于器官功能障礙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低流量以及低超濾等特點,可有效清除、減輕循環系統中存在的炎癥介質,尤其是針對腎功能障礙患者,及時給予該技術加以治療,可有效降低機體產生的炎癥反應,并且及時有效的清除患者血漿中炎癥介質,能降低對腎功能造成的損傷[2]。同時,針對多個器官功能衰竭和血流動力學尚不穩定的患者而言,既能減輕心臟功能損傷程度,又能緩解心臟負荷,預防休克癥狀,確保機體處于穩定狀態[3]。本次研究顯示,經治療后,研究組各項指標值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持續性血液凈化技術用于治療腎功能障礙感染性休克,效果滿意,可有效改善指標,緩解癥狀。
參考文獻
[1] 馬 蕾.持續血液凈化治療在腎功能障礙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20-22.
[2] 洪麗萍,張 汀,肖愛華,等.持續血液凈化治療腎功能障礙感染性休克的臨床價值分析[J].臨床研究,2017,25(7):56.
[3] 陳 洋,符秋紅.持續血液凈化治療對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3):410-412.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