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慧 俞嵐
【摘要】目的 分析耳尖放血療法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血壓控制療效。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67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均采取耳尖放血療法治療,同時予以有效護理干預,觀察治療前后血壓控制情況等。結果 完成治療后,1例無效,12例好轉,54例有效,總有效率98.5%,患者護理滿意度100%?;颊咧委熐昂蟮纳窠浌δ苋睋p評分比較時,治療前評分(23.52±2.39)分,治療后(8.58±1.1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治療中,采取耳尖放血療法治療,可以實現血壓有效控制,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耳尖放血療法;高血壓性腦出血;血壓控制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4..02
腦出血又稱作中風、腦溢血和腦卒中,主要是指:由于非外傷腦動脈與靜脈等出現破裂造成出血癥狀,通常情況,腦出血和高血壓發病率存在直接聯系,若是未采取有效治療方法,極易導致腦疝,影響患者預后的同時,還會呈現較高死亡率[1]。因此,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進行耳尖放血療法治療,并對其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其預后,具有較為理想治療效果。對此,本文選取67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進行研究,詳細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67例高血壓性腦出血,男34例,女33例,年齡37~68歲,平均(52.5±15.5)歲、高血壓患病史3~14年,平均8.5年。患者均滿足全國腦血管疾病臨床診斷標準,且知曉本文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出血部位:11例中腦,20例丘腦,12例小腦,24例蛛網膜下腔。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患者進行耳尖放血療法治療時,耳尖穴屬于常見針灸穴位,主要處在耳輪頂端,對耳郭由中耳向前反折,直至耳輪最高處,可以有效劃分耳輪,即前、中、后,使耳尖穴位于中外的1/3部位[2]。首先通過手指按摩的方式,實現耳郭充血狀態,再進行穴位消毒后,左手進行耳郭固定,然后選擇三棱針進行操作,即刺入耳尖穴位,深度2 mm,再通過拇指和食指進行周邊輕壓,判斷患者病情和體質情況,共放血5~10滴,完成操作后需要進行針口消毒?;颊咄ǔ_x擇單耳或雙耳交替的方式,如果患者病情較重,可以選擇雙耳同步施治,每日一次,持續進行5天治療[3]。
1.2.2 護理方法
患者護理主要是以中醫護理方式進行,具體方法包括:(1)情志護理,即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進行正確疏導,利用氣功調神和順情從欲等方式予以溝通和交流,通過中醫情志護理的展開,以實現患者心理護理。(2)康復護理,以患者為核心制定康復計劃,明確中醫護理方法和內容,同時進行分步實施。在患者恢復期,以按摩輔助治療的方式,向患者進行艾灸和電針等護理干預,可以促進患者護理干預,在按摩過程,應集中神經功能缺失,實現神經功能的恢復,而常見針刺穴位有運感區和四神聰、足三里等。(3)健康教育,向患者進行治療方法和不良反應的講解,掌握護理流程等;告知患者積極參與治療和護理的重要性,避免出現并發癥。因高血壓性腦出血具有較高病死率和復發率,如果患者病情發作應及時就診。
1.3 療效評估
有效:患者收縮壓160 mmHg,舒張壓100 mmHg,患者體征平穩,未出現病癥加重,經頭顱CT檢查未出現血腫擴大。好轉:患者收縮壓180 mmHg,舒張壓105 mmHg,呈煩躁不安,經頭顱CT檢查未發生血腫擴大。無效:收縮壓超過200 mmHg,舒張壓超過110 mmHg,臨床癥狀明顯加重,經頭顱CT檢查血腫擴大。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通過SPSS 20.0軟件進行研究,計數資料x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表明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在患者完成治療、護理后,1例無效,12例好轉,54例有效,總有效率98.5%,患者護理滿意度100%?;颊咧委熐昂蟮纳窠浌δ苋睋p評分比較時,治療前評分(23.52±2.39)分,治療后(8.58±1.17)分,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t=31.7598,P=0.0000)。
3 討 論
腦出血又稱作腦溢血,具體是指毛細血管與靜脈破裂等發生出血癥狀,多數是因為高血壓造成,極易發生腦疝,呈現預后差的特點,會直接影響患者存活率。刺血療法發展較為久遠,即新石器背景下,主要通過砭石刺激皮膚,以實現放血治療,在《內經》中有詳細描述[4]。部分研究顯示,刺血療法能夠加快新陳代謝,對骨髓造血予以刺激,呈現循環幼紅細胞的增加,具體表現為代謝活性方面,同時利用神經體液調節方式,優化微循環和血管功能等,以此排除血內毒素,提升機體免疫功能??梢?,耳尖穴放血作為常見刺血療法,歸屬針灸學的“絡刺”范疇,對患者采取耳尖穴放血治療,具備清熱解毒與鎮靜止痛等功效,屬于獨特針刺方法,可以實現多種疾病有效治療,呈現操作簡便和效果顯著的特點。臨床耳尖穴放血治療注意事項包括:(1)點刺時手法應力度適宜,避免刺入過深與創傷較大,避免傷及動脈[5]。(2)保證放血量的適宜,病情輕者減少放血量,反之重癥患者應多放。(3)整個擠壓過程,不能局限在耳尖位置,需要以較遠范圍進行輕微擠按,減輕痛苦等癥狀。(4)耳尖放血療法治療中,如果患者血液循環差,且出血量少,為獲取一定放血量會擠壓耳尖,極易造成放血部位血腫,應及時利用消毒棉球進行處理,避免血腫變大,通常在2天后消失。(5)無菌操作可防止感染。
本文研究顯示,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采取耳尖穴放血治療,其治療總有效率98.5%,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8.58±1.17)分,較低于治療前,且護理滿意度達到100%,呈現較為理想治療效果。可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臨床治療中,耳尖放血療法治療方法的應用,可以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向患者進行中醫護理等,同時還能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減少致殘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水平,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謝樂輝,邱平華,李漢城,et al.微創置管引流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70例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16,27(8):1315-1317.
[2] 李俊華,王愛菊.耳尖放血療法護理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6,24(11):93-94.
[3] 高劍峰,劉俊曉,姚慶和,等.軟通道微創治療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感染及炎性指標的控制效果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6):1275-1278.
[4] 張 莉.復方丹參滴丸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65.
[5] 嚴啟榮,李 霞,王 盼.ICU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術后應用亞低溫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8,v.16;No.380(12):72-7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