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晉升 王蓓蓓 李本忠 王茂松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肺癌患者采取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的具體方法和實際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分組后通過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對比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指標相比對照組表現更好,組間對比具有差異表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術后出現1例并發癥,發病率為2.5%(1/40),而對照組則7例,發病率為17.5%(7/40),組間對比具有差異表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比于傳統開放式肺癌根治術,采取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肺癌,在降低創傷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患者的手術安全性,適合在肺癌的治療中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肺癌;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02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肺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目前臨床上針對早期肺癌多采取手術治療,傳統開放式手術通過打開患者胸腔來進行操作,在暴露患者病灶的過程中完成對腫瘤部位的切除和清掃[1]。開放式手術的創傷性較大,患者術后恢復過程較長,且長時間暴露患者胸胸腔臟器,極易導致感染發生,嚴重時患者肺部也可受到感染,最終造成患者肺組織和肺門不適,肺容量降低,嚴重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討肺癌患者采取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的具體方法和實際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經過臨床各項檢查均與疾病的診斷標準相符[2],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現根據入院編號將全部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43~85歲,平均(66.7±9.5)歲;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7~85歲,平均(66.8±9.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開胸肺葉切除:指導患者取健側臥位,給予其全身麻醉。在麻醉后行單肺通氣,然后打開患者胸腔,行肺葉切除術,同時清掃患者肺門、縱隔淋巴結。清掃完畢后關閉患者胸腔,術后常規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觀察組利用電視胸腔鏡輔助進行小切口肺葉切除術治療:指導患者取健側臥位,給予其靜脈復合麻醉,在麻醉后行單肺通氣,在患者患側腋中線和腋后線之間,選7~8肋間做一橫置切口,通過切口放置胸腔鏡設備,探查患者胸腔內情況,同時了解腫瘤及其周圍組織情況。繼而在患者腋前線內側4~5肋間隙做一橫置切口,以此切口為主操作口。在患者肩胛下角線第8肋間隙做一橫置切口,此切口為副操作扣,將內鏡切割縫合器以及卵圓鉗通過副操作口置入患者體內。然后進行肺葉切除術,在手術過程中,主刀者應避免使用肋骨撐開器,在內鏡影像直視條件下完成手術,手術后常規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1.3 評價標準
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淋巴結清掃個數以及術后引流時間。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試驗數據均運用SPSS 22.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其計量資料通過t來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指標相比對照組,除術后留置引流時間及淋巴結清掃個數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出血、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表現更好,組間對比具有差異表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另外,觀察組在術后出現1例感染,發病率為2.5%(1/40),而對照組則有1例切口感染、1例術后漏氣以及5例肺炎發生,發病率為17.5%(7/40),組間對比具有差異表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腔鏡技術是近年來臨床中新發展起來的一種微創技術,胸腔鏡其是通過在患者胸部做不同部位和不同大小的小切口,通過小切口插入攝像鏡頭和手術器械、一起,將患者胸腔內各個臟器的圖像傳輸到屏幕之上,能夠幫助醫師在更為直觀的條件下進行手術。胸腔鏡手術的優點較多,包括:創傷較小,胸部切口不超過5cm,基上不會留下疤痕。手術采用靜脈麻醉,患者睡眠的狀態下完成手術[3],術后疼痛感較小。由于創傷性小的關系,所以減少了手術治療對于臟器的損傷以及對臟器功能的干擾,從而加速術后恢復。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指標中術中出血、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相比對照組表現更好,組間對比具有差異表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術后出現1例并發癥,發病率為2.5%(1/40),而對照組則7例,發病率為17.5%(7/40),組間對比具有差異表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相比于傳統開放式肺癌根治術,采取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肺癌,不僅手術用時更短,出血量更少,而且患者術后恢復更快,并發癥的發病率也更低,在降低創傷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患者的手術安全性,適合在肺癌的治療中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麗娥,浦同快,夏麗波,黃祖軍,卜 梁.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在老年早期非小細胞肺癌中應用方法及價值分析[J].名醫,2018(12):43.
[2] 杜永海.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與開胸肺葉切除術的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6.
[3] 張樹明.肺癌治療中應用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葉切除術的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05):103-104.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