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文華
【摘要】目的 評價探究甲狀腺結節CT及MRI診斷臨床效果。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經臨床病理診斷確診為甲狀腺結節的患者80例為調查對象,臨床將采用兩種不同的診斷檢查方式,即為CT和MRI檢查,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結果。結果 以臨床病理診斷結果為參考依據,MRI診斷檢查后的準確率明顯高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對于甲狀腺結節的診斷選用MRI檢查后的結果更接近病理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率,適應臨床應用借鑒。
【關鍵詞】甲狀腺結節;CT;MRI診斷;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02
甲狀腺結節是指發生在甲狀腺上的一種常見內分泌疾病,是指甲狀腺細胞局部異常增生的病變組織,其發病率較高,在臨床中可分為良性和惡性,甲狀腺作為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發揮著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的功能,在此處發生甲狀腺結節對患者造成嚴重不利影響。甲狀腺結節在早期表現出的癥狀并不明顯,在常規檢查中很容易被漏診,臨床治療此病多采用手術方式,故準確的判斷和檢查是治療的前提,目前醫院選用CT和MRI為常用的診斷方式,具體探討這兩種診斷方式的結果和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納選的診斷對象共80例,均選自我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期間經病理診斷為甲狀腺結節的患者,病例檢查結果中共診斷出29例惡性結節,51例良性結節。采取不同的診斷方式對比分析,在病理檢查結束后分別接受CT和MRI診斷,80例患者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30~62歲,平均(48.66±3.55)歲,結節直徑長4~30 mm,平均直徑(15.22±2.33)mm,單發結節48例,多發結節32例。所有入選患者均對本次研究方案知情,且已簽署同意書參與本研究,排除其他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精神異常者。
1.2 診斷方法
MRI診斷:采用的是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在接受檢查前要求患者去除身體佩戴的各種高密度、金屬物品,如手機、金屬頭飾、手表、鑰匙等,避免這些物品對成像造成磁場干擾,影響結果的準確性,指導患者行仰臥位,將脖頸伸長,在冠狀位及甲狀腺位置做橫斷面掃描,掃描儀器選用1.5T超導型磁共振成像掃描儀,設置掃描參數:T1WI(TR 195 ms,TE 3.93 ms)、T2WI(TR 500 ms,TE 84 ms),其層厚和層間距為(5:3)mm。
CT診斷:選用美國64排螺旋CT掃描儀進行診斷,掃描位置從甲狀軟骨至胸廓入口,同樣取仰臥位,去除相關攜帶物品,掃描時注射造影劑為碘海醇,其劑量為2 ml/kg,設置電流100 mA,電壓120 kV,設置層厚和層間距為5 mm。兩組掃描檢查結束后,由我院資質較深的專業影像學專家負責分析和處理,綜合對甲狀腺結節的形態、大小、發病位置、周圍組織粘連情況、轉移情況進行分析,并作出相關性診斷結論[1]。
1.3 觀察指標
診斷結束后以臨床病理結果為參照依據,分析對比 CT和MRI診斷結果的準確性。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統計數據全部錄入版本為SPSS 23.0統計軟件中綜合分析處理,對于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對比結果以t檢驗,對于非正態分布的計數資料用頻數%表示,組間結果用x2檢驗,若P<0.05表示研究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種診斷檢查結果比較
經臨床病理檢查后,共診斷出80例甲狀腺結節,其中良性結節51例,惡性結節29例,良性結節中共檢出甲狀腺濾泡性腺癌2例,亞急性甲狀腺炎5例,橋本甲狀腺炎17例,甲狀腺結節性腫27例,而惡性結節中共檢出髓樣癌4例,濾泡狀癌7例,乳頭狀癌15例,淋巴癌3例。
MRI診斷結果中,共診斷出75例甲狀腺結節,其良性結節的準確率為96.08%(49/51),誤診率3.92%(2/51),惡性結節的準確率為89.66%(26/29),誤診率為10.34%(3/29),其總體的診斷準確率是93.75%(75/80)。圖像表現:良性結節的形狀以圓形和橢圓形為主,與周圍的甲狀腺具有明顯的分界,包膜顯示完整;而惡性結節的形態不規則,頸部淋巴結有轉移,周圍的組織存在浸潤,分界不清晰。
CT診斷結果中,共檢查出67例甲狀腺結節,其中良性結節42例(82.35%),誤診9例(17.65%),惡性結節25例(86.21%),誤診4例(13.79%),臨床診斷后的準確率為83.75%(67/80)。圖像表現:良性結節外形不完整,形狀不規則,甲狀腺有彌漫性增大,結節內部的密度不均勻,周邊有強化環,分界清晰;惡性結節表現為低密度結節的密度不均勻,有鈣化現象發生,結節內部存在紊亂的壞死區,頸部淋巴結發生轉移。
兩種診斷結果對比得知,MRI診斷后的準確率明顯比CT診斷的準確率高,對比差異存在較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453,其x2=4.0063)。
3 討 論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具有分泌甲狀腺激素的功能,起到調整體內鈣的平衡作用,該器官發生疾病會對人體造成的影響較大。甲狀腺結節就是甲狀腺疾病的其中一種,它是指發生在甲狀腺內的一個腫塊,會隨著人們的吞咽動作上下移動,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且多發的疾病,誘發甲狀腺結節產生的相關因素有碘的過量攝入、甲狀腺腫瘤的影響等,臨床多采用手術切除的方式來控制病灶擴散。
為了更好的幫助醫生做出準確的手術切除判斷,醫學上針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方式一直存有爭議,就目前關于甲狀腺診斷的常用方式有超聲檢查、MRI以及CT檢查等,其中MRI和CT檢查的效果相對更好,采用CT檢查時通過掃描能夠準確的探查病灶位置,在良性和惡性的辨別時可觀察圖像依據結節內部中若發現有不規則的壞死區域,出現鈣化現象可判斷為惡性結節,若結節的形態類似于圓形,有清晰的低密度區域,包膜較完整即可判斷為良性[2-3],但是因為甲狀腺結節的良性和惡性均會出現鈣化現象,這一問題使得CT檢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而MRI檢查時能夠呈現出多層面的病灶圖像[4-5],通過形態、結構、浸潤情況等進行鑒別,相比CT檢查后的結果更具有可靠性,結果顯示,CT結果的準確性明顯低于MRI檢查的準確率,與病理結果比較MRI檢查顯示的結果更清晰準確,
綜合上述,臨床診斷甲狀腺結節選用MRI的檢查結果比CT診斷的準確率高,其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董凌云,陳 娟,袁生武.超聲與CT在識別甲狀腺結節鈣化的一致性與差異性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6(11):41-43.
[2] 侯浩宇,楊金君,賈 崴.50例甲狀腺結節良惡性患者行64層螺旋CT掃描影像特點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11):13-15.
[3] 于 瀟.超聲造影、MSCT及細針穿刺在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6(8):41-43.
[4] 朱風葉,喬繼紅,李 紅.甲狀腺結節CT及MRI診斷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6年 第7期,139-140.
[5] 張德軍,敬文斌,陳永芊,馬 春,楊 志.甲狀腺結節患者的MRI診斷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0-00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