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燕 賈建萍 趙冰

【摘要】目的 研究預見性護理干預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中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98例做欸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9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治療效果、滿意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預見性護理干預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中應用價值極高,可一定程度提升患者治療效果及滿意率,值得推廣以及應用。
【關鍵詞】不穩定型心絞痛;預見性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率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9..01
不穩定型心絞痛為臨床常見心內科疾病,為冠心病一種,其發病率較高,危害嚴重,臨床十分重視[1]。預見性護理干預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可較好促進臨床治療效果,引起臨床重視[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98例做欸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9例。其中,對照組男30例,女19例,年齡50~89歲,平均年齡(71.24±2.35)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5.11±0.35)年;觀察組男31例,女18例,年齡51~88歲,平均年齡(71.21±2.33)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5.10±0.32)年。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時給藥,管理好患者病房環境,觀察患者病情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干預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①預見性防范誘發因素。預防誘發心絞痛因素(例如體力勞動、飽食、寒冷、情緒激動、吸煙、心動過速等),完善心絞痛防護,避免刺激。②預見性心理護理。對患者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及健康教育,預防患者出現負面心理,保證患者安全。③預見性病情護理。叮囑患者若發現心絞痛征兆,及時含服硝酸甘油緩解癥狀。④預見性飲食護理。控制患者飲食,控制患者血壓及血糖,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
1.3 觀察指標
分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治療效果及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療效
較對照組,觀察組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干預后滿意率
較對照組79.59%(39/49),觀察組患者滿意率更高95.92%(47/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0775,P=0.0137<0.05)。
3 討 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為老年人常見心血管疾病,其發病機制較為獨特,若治療不及時、治療方法不妥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最新研究數據顯示,我國不穩定型心絞痛發病率不斷上升,危及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值得重視。藥物不能根治不穩定型心絞痛,只能控制心絞痛發作,故而患者需長期服藥。預見性護理干預全面評估患者病情,根據患者疾病特點及規律,預測臨床中存在的潛在問題,通過有效的護理解決問題,使得護理工作系統化、科學化,全面提升護理質量。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97.96%)高于對照組(8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預見性護理干預可顯著提升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較對照組(79.59%),觀察組患者滿意率(95.92%)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高度認可預見性護理干預方案,認為其切實、可行。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干預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提升,患者滿意率提升,具有較高臨床應用以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新豫,李 艷.49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7,(6):49-50.
[2] 艾 丹,熊 玲,黃麗云,等.預見性護理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24):19-21.
[3] 曾柏華.預見性護理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刊,2017,19(6):644-64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