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強 靳宏光 齊鋒 常立萍

【摘要】目的 研究痰瘀同治法對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并初步探討其作用機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隨機分成五組,每組10只,A組:假手術組;B組:缺血再灌注組;C組:參紅通絡顆粒低劑量組;D組:參紅通絡顆粒中劑量組;E組:參紅通絡顆粒高劑量組。C、D、E組每次分別給予參紅通絡顆粒200、400、800 mg/kg,溶于2 mL生理鹽水中灌胃,A組、B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每日2次。各組均灌胃7天后,除A組外其余各組大鼠心臟前降支結扎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較各組大鼠血清CK-MB、cTnI的變化。結果 C、D、E組與B組比較可顯著降低血清中CK和cTnI的含量(P<0.05;P<0.01),其作用與藥物劑量呈正相關。結論 具有痰瘀同治作用的參紅通絡顆粒對缺血心肌具有保護作用。
【關鍵詞】痰瘀同治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
【中圖分類號】R2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9..02
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影響人類生命健康,及早恢復冠脈血流是治療的關鍵,然而缺血心肌血流恢復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良事件發生。因此,探討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機制并研發有效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藥物是提高療效的關鍵。本文通過動物實驗,研究中醫痰瘀同治法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并初步探討其作用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與材料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體重220~250 g,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公司提供;參紅通絡顆粒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制劑中心提供;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鈣蛋白T(c-TnT)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2 分組及給藥
50只SD大鼠隨機分成五組,每組10只,A組:假手術組;B組:缺血再灌注組;C組:參紅通絡顆粒低劑量組;D組:參紅通絡顆粒中劑量組;E組:參紅通絡顆粒高劑量組。C、D、E組每次分別給予參紅通絡顆粒200、400、800 mg/kg,溶于2 mL生理鹽水中灌胃,A組、B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2次/d,連續灌服7天。
1.3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
2%戊巴比妥鈉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固定操作臺,胸部術前備皮,記錄Ⅱ導聯心電圖,氣管切開插管后接小動物呼吸機,機械輔助通氣。沿胸骨左緣0.5 cm切開皮膚,打開胸腔,暴露心臟,剪開心包,暴露動脈圓錐與左心耳根部間的左冠狀靜脈,以其作為標志,環繞左冠狀動脈前降支(LAD)根部用結扎線(穿6/0縫線)在左心耳根部下方2 mm處,以深1.5~2 mm,寬2~3 mm穿過心肌表層,結扎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線結下置入一個直徑約1 mm乳膠管,系緊結扎線,阻斷前降支血流。結扎后,迅速將心臟送回胸腔,并擠出胸腔內的空氣,關閉胸腔。結扎30 min后剪開結扎線,抽出乳膠管再灌注,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假手術組只穿線不結扎),再灌時再次記錄Ⅱ導聯心電圖。缺血及再灌注造模成功的標志是心電圖ST段變化和心肌顏色的改變,結扎前降支后心電圖ST段抬高大于0.2 mV,局部心肌顏色變灰,再灌注時抬高的ST段回落大于50%,局部心肌顏色變紅[1]。
1.4 觀察指標
血清CK-MB、cTnI水平的測定;再灌注180 min后,立即腹主動脈取血2 mL,按試劑盒說明檢測血清CK-MB、cTnI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參紅通絡顆粒對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CK-MB、cTnI含量的影響,B、C、D、E組血清CK-MB、cTnI水平顯著高于A組(P<0.01),而不同劑量參紅通絡顆粒組再灌注后血清中CK和cTnI的含量與IR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見表1。
3 討 論
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是指冠脈血管部分和(或)完全急性閉塞后,短時間內重新獲得再通時,缺血的心肌雖然恢復正常灌注,而心肌組織損傷反而呈進行性加重的過程。大量的基礎研究證實,運用活血化瘀方法可有效改善再灌注損傷[2-3]。
中醫學認為心肌缺血再灌注形成之后,其病機是本虛標實,本虛為氣虛、陽虛、陰虛;標實為痰濁、氣滯、血瘀,我們結合已故國醫大師任繼學教授提出的伏邪理論,并結合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階段性研究成果,認為痰瘀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痰瘀是自始至終存在的病理狀態,在臨床前期(心肌缺血再灌注前),痰瘀蘊結成毒,伏于血絡;臨床期(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痰瘀伏絡,久而不愈,壅塞脈絡,正不勝邪,觸動而發。因此有效的干預痰瘀伏邪是治療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有效方法。參紅化濁通絡顆粒根據痰瘀伏于人體至虛之處的特點,由人參、紅景天、瓜蔞、半夏、丹參、水蛭、降香等組成,具有益氣活血、豁痰通絡之功,方以人參為君藥,大補元氣,尤補脾肺之氣,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因氣能生血,亦能行血,故脾肺氣血充足,痰濁不生,行血有力;丹參、紅景天為臣藥,健脾益氣,活血化瘀;佐以瓜蔞、半夏、水蛭等以健脾燥濕,行氣豁痰,活血定痛;使之以降香,取其走竄通行,引諸藥歸心經,入血絡,使藥效直達病所。我們在前期的研究中已證實,基于痰瘀伏邪理論指導的參紅通絡顆粒對血脂異常及頸動脈粥樣硬化均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本研究發現,參紅通絡顆粒可以明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對缺血心肌具有保護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艷偉,劉水平,成建定,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進及心電圖判斷指標[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7):525-527.
[2] 韋紅巧,楊林杰,李連達.冠心Ⅱ號對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損傷和心肌酶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08,19(7):1552-1553.
[3] 賈鈺華,周玉平,陳育堯,等.定心方對大鼠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護作用及對核因子κB活化的影響[J].中醫雜志,2007,48(4):357-359.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