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君 胡少娟 黃瑋
【摘要】目的 探討足底反射區按摩與中醫封包綜合治療儀相配合療法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失眠的效果。方法 選取38例下肢骨折術后失眠患者,男18例,女20例;年齡68-92歲,平均年齡80歲;其中股骨頸骨折例數20,股骨粗隆間骨折例數18。每日對5個足底反射區進行按摩,與中醫封包綜合治療儀相配合治療,治療每日兩次,4天為一療程。結果 經過觀察指標,參照療效標準,臨床驗證老年下肢骨折術后失眠患者的癥狀大為減輕,其睡眠質量大幅提高。結論 對老年下肢骨折術后失眠患者實施足底反射區按摩與中醫封包綜合治療儀相配合的中醫護理手段后,睡眠質量得以大大改善,更加有利于手術后的康復,得到患者的一致青睞,對臨床推廣具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老年下肢骨折;術后失眠;足底按摩;中醫封包
【中圖分類號】R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9..02
下肢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創傷性疾病之一,老年人常因跌倒、閃挫扭傷或遇到意外被擠壓等導致發生骨折。手術治療,當為首選的治療方法。在術后,常常發現有許多老年患者因疼痛不已、環境改變、擔心疾病預后和術后不習慣床上二便等而產生失眠癥狀;我們雖立即采取了相應的細致護理措施,但失眠癥狀卻未見改善、揮之不去,這種情形若繼續下去勢必有礙患者的機體恢復。鑒于我院已開展了多項有中醫特色的護理操作技術,為此,我們采取了極具針對性的中醫護理治療方法―足底反射區按摩與中醫封包綜合治療儀相配合,實踐證明這樣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臨床效果較理想。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術后失眠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齡68~92歲,平均年齡80歲,股骨頸骨折2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8例。
1.2 納入標準
①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有關失眠癥的診斷標準[1];②根據阿森斯失眠量表進行評分,分數大于6分者;③既往未服用及注射過鎮靜或催眠藥物的患者。
1.3 排除標準
①具嚴重意識障礙、精神疾病及由于手術、疼痛、發熱、外傷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繼發性失眠患者;②嚴重心、腦、肝、腎等危重癥狀患者;③足部皮膚破損患者;④各種嚴重出血患者;⑤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⑥精神藥物濫用或者依賴所致失眠的患者。
1.4 方法
每日早餐和午餐后2小時,患者取平臥位,雙足底涂上萬花油,按摩足底反射區位置,依照《中華反射學足療臨床手冊》[2]教材進行;大腦(頭部)反射區→小腦及腦干反射區→三叉神經反射區→腹腔神經叢反射區→失眠反射區。按摩順序:先左足,后右足。按摩手法:單食指扣拳法,針對大腦、腹腔神經叢反射區;拇指腹按壓法,針對小腦及腦干、三叉神經、失眠反射區。按摩力度以患者反射區產生酸痛為宜,各反射區按摩時間3分鐘,15 min/次,兩次/天,一療程為4天。
對患者足底反射區按摩之后,再采用中醫封包綜合治療儀(湖南省健緣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產品)進行治療。中醫封包,具有遠紅外線熱敷和符合磁場的共同作用。操作方法:首先拉開封包拉鏈→扣上磁扣→拉上拉鏈→以涌泉穴為中心→把封包用魔術黏貼固定于患者雙足底處→接入電源→開始工作。2次/d,20 min/次,一療程為4天。
1.5 觀察指標
針對本組38例下肢骨折術后失眠患者的睡眠狀況,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進行評分。評分包括入睡時間、夜間蘇醒、早醒、總睡眠時間、總睡眠質量、白天情緒、白天身體功能(體力或精神,如記憶力、認知力和注意力等)、白天嗜睡;每項均按0~3等級計分,如果總分小于4表明無睡眠障礙;如果總分在4~6,可疑失眠;如果總分在6分以上,表明失眠[3]。
1.6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38例患者的評價標準,均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而自行擬定。無效:治療后失眠無明顯反而加重。有效:癥狀較前減輕,睡眠時間增加至3小時;顯效:睡眠質量明顯,癥狀基本消失,睡眠時間>3小時以上;治愈:夜間睡眠時間在6小時以上,或睡眠時間恢復正常。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 結 果
本組38例下肢骨折術后失眠患者,經足底反射區按摩與中醫封包相配合護理治療后,治愈:30例,顯效:4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
3 討 論
隨著老齡化社會日益加劇,現代人健康觀念的轉變,中醫藥護理技術的優勢和特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們作為中醫護理的工作者,如果掌握并熟悉這些技術,就能切實地把具有特色的中醫護理服務融入于整體護理當中,從而促使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
手術是骨傷科的主要手段,良好的睡眠極有利于術后患者身體的康復。已有多項研究表明,骨科術后患者經常出現失眠現象[5]。失眠現象,導致患者情緒低落、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極不利于他們術后的康復。故此,我們充分利用中醫的傳統優勢,對術后失眠患者施以足底反射區按摩與中醫封包綜合治療儀相配合的護理措施,有效地攻克了這個難題。
足底反射區按摩,可調節局部血液和淋巴的回流,使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增強,以行氣血,利關節,舒筋絡,從而促進睡眠。中醫封包綜合治療儀,其原理是利用遠紅外線的溫熱及復合磁場的作用,使人體足底部血管和皮膚毛孔擴張,將熱力和有效的中藥活化物質一起通過體表毛竅滲透入其經絡、血脈,達到氣血通暢,疏通腠理,從而達到通絡活血、安神定心之功效。
通過上述臨床結果,證明了將足底反射區按摩與中醫封包綜合治療儀相配合的護理措施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術后失眠患者,療效顯著,副作用少,對于保證患者睡眠質量、促進術后機體恢復,是行之有效的上佳護理方法,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精神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S].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8.
[2] 周 新.中華反射學:足療臨床手冊[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46-138.
[3] 邵子杰.中醫辨證施治結合耳穴壓豆治療中風后失眠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2):85-8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86-187.
[5] 董衛紅.骨折患者術后失眠原因及護理對策[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09):1119-112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