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燕
【摘要】目的 觀察對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行以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擇取100例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50例患者行以常規護理,研究組50例患者行以綜合護理,對照分析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從心肌缺血發作次數來看,研究組為(4.12±0.23)次,對照組為(7.22±0.67)次,研究組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心肌缺血發生時間來看,研究組為(12.89±2.22)小時,對照組為(18.34±2.56)小時,研究組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護理滿意度來看,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行以綜合護理可以減少發作次數,縮短發作時間,使患者更加滿意護理服務,臨床價值顯著。
【關鍵詞】綜合護理;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4..01
冠心病屬于心臟病之一,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在老年人群中比較多見[1]。在冠心病患者中,無痛性心肌缺血比較多見,對患者健康有嚴重影響。綜合護理作為普遍應用的一種護理模式,在臨床中的應用有重要作用[2]。本次對此進行研究,詳細內容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7年10月~2019年5月100例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病例擇取年齡62~83歲,平均(70.52±0.56)歲,病例擇取病程3~8年,平均(5.12±1.10)年;研究組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病例擇取年齡63~84歲,平均(70.61±0.62)歲,病例擇取病程2~8年,平均(5.30±1.20)年;從統計學角度分析,組間差異無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50例患者行以常規護理。研究組50例患者行以綜合護理: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增加其對疾病知識的認識,減輕心理壓力,對于情緒波動大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給予更多關注和關愛,使其情緒保持穩定,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②飲食護理。囑患者注意低脂低鹽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維生素含量豐富食物的攝入,另外注意多飲水,遵循少食多餐進食原則。③運動護理。指導并鼓勵患者適當運動,但注意禁止劇烈運動,需要控制好運動量和運動時間,堅持長期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1.3 臨床觀察指標
①心肌缺血發作次數;②心肌缺血發作時間;③護理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涉及到10個問題,每個問題10分,共100分,評分超過90分為滿意,評分不足90分,但在60分以上為一般滿意,評分不足60分為不滿意,滿意與一般滿意之和為總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通過(x±s)表達,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通過(%)表達,用x2檢驗,若P<0.05確認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從心肌缺血發作次數來看,研究組為(4.12±0.23)次,對照組為(7.22±0.67)次,研究組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心肌缺血發生時間來看,研究組為(12.89±2.22)小時,對照組為(18.34±2.56)小時,研究組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護理滿意度來看,研究組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分別有28例、20例、2例,總滿意度為96.0%,對照組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分別有21例、19例、10例,總滿意度為80.0%,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冠心病患者通常伴隨多種并發癥,無痛性心肌缺血就是其中之一,對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均有不良影響,對于此則需要注重護理干預,使患者護理質量提升,生存質量得到改善。本次研究中,綜合護理的應用可以使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發作次數減少,發作時間縮短。綜合護理涉及到心理護理、飲食及運動護理,其中心理護理可以增加患者對疾病認識,保持良好心態,對醫護人員工作予以積極配合。飲食及運動護理則可以幫助患者形成規律、健康生活習慣,對疾病控制和治療有利[3]。
對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行以綜合護理可以減少發作次數,縮短發作時間,使患者更加滿意護理服務,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唐杭燕,段 琦,黃秋貴.綜合護理對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09(20):170-172.
[2] 肖 陽.綜合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07):165+167.
[3] 吳俊霖.觀察綜合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8,35(01):77-7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