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蕾 朱穎
【摘要】介紹朱穎教授治療產后頭痛的臨證經驗。朱穎教授認為治療本病以補養氣血為本,辨證須準確,配伍用藥靈活,重視調攝,療效甚佳。
【關鍵詞】產后頭痛;辨證論治;名醫經驗
【中圖分類號】R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01
產后頭痛是婦科臨床常見病,屬中醫“產后病”的范疇。現代醫學屬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等范疇。
1 中醫對本病的認識
產后頭痛首見于《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產后風,……干嘔汗出。”論述產后營衛俱虛,頭痛惡寒,病久不愈。后代醫家也有獨特見解,《圣濟總錄·產后門》闡述了產后外感頭痛的病機為氣血虛損,風邪搏于陽經,留注于腦絡,疏通不暢所致。《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則將產后頭痛分為血虛和瘀血兩類。由于產婦處于特殊的生理時期,易出現外邪侵襲或清竅失養的頭痛[1],同時也可伴有夾瘀、陰虛。
2 治療經驗
朱穎教授從事臨床、教學工作30余載,經驗豐富,認為產后頭痛,其本質是氣虛與血虛,治療上以補養氣血為大法。《景岳全書·婦人規》也有所論述:“凡產后氣血俱去,誠多虛證”。氣虛則腠理開合失司,外邪乘虛而入侵襲清竅,血虛則清竅失養,不榮則痛。吾師認為臨床上產后頭痛的病機也可能在不同情況下發生變化,此時應同時遵循頭痛首辨外感與內傷,二辨頭痛之相關經絡的原則,審證求因,在補養氣血的基礎上,靈活用藥,隨癥加減。
2.1 外感頭痛
產后婦人氣血兩虛,若不慎感寒,最易發生頭痛兼有外感表證,但治法上不應與常人一概而論,正如《女科經緯》中指出“若產后頭痛,雖有風寒,而本之血虛者,其病源也”。朱教授指出此時不可急求解表祛邪,選方用藥須照顧氣血。治療上應以補氣養血為本,祛邪為標,標本兼顧。
2.2 內傷頭痛
《女科經綸》云:“百病皆生于氣,而于婦女尤為甚。”說明婦人先天氣郁的病理特點,教授認為婦人產后易出現憂思多慮,善太息,氣機不暢,氣虛血滯成瘀;或離經之血瘀滯胞宮,氣機上逆,瘀血循經上犯清空,可有頭部刺痛,舌質紫暗等癥候。故在補氣血同時,也應注意行氣活血。若婦人產程較長,出血過多,內亡津液,加之調攝不當,陰虛化熱上擾導致的頭痛,治宜補養氣血,滋陰清熱。
3 驗案舉隅
陳某,女,27歲。2016年12月16日初診:主訴:“產后頭痛2周”,4月前足月順產1女嬰,2周前不慎感風寒,遂發生頭痛,以前額,兩側太陽穴疼痛為主,無發熱,伴汗出惡風,微惡寒,肢體酸痛乏力,面色少華,舌質淡,苔薄白,脈浮弱。診斷:產后頭痛,證屬外感兼氣血兩虛證,予荊防四物湯合玉屏風散加減,處方:熟地15 g,當歸10 g,白芍15 g,川芎10 g,荊芥10 g,防風10 g,炙黃芪30 g,生白術20 g,絡石藤20 g,雞血藤15 g,透骨草15 g,柴胡10 g,白芷10 g,大棗8個,炙甘草6 g。7劑,水煎服。二診:諸證緩解,仍覺乏力,伴咽干,乳少。前方去雞血藤,透骨草,絡石藤,加王不留行15 g,通草10 g,桔梗10 g,麥冬15 g,鵝管石10 g,予7劑繼服。三診:諸證皆減,再予7劑鞏固,半月后隨訪,頭痛等證未復發。
按語:婦人生產時亡血傷津,元氣大傷,氣血不足,此后風寒之邪最易侵入,風邪伺機犯擾清空,清陽之氣受困,血行不暢,腦絡阻滯,發而頭痛。風性疏泄,使腠理開泄過度,故惡風,汗出。風寒束表,凝滯經脈則肢體酸痛。氣虛血虧,則出現面色少華,乏力。朱教授認為本案中產婦頭痛應予荊防四物湯合玉屏風散加減,治以補氣養血,祛風固表,方中熟地滋陰養血,芍藥補血和營,川芎善活血行氣,上行頭目,當歸長于補血活血,調益榮衛。荊芥、防風解表祛風,黃芪益氣固表,白術健脾益氣止汗,黃芪得防風,固表而不留邪,防風得黃芪,祛邪不傷正[2],防風微溫而不燥,發散之力緩和,乃“風藥中之潤劑”用于治療產后血虛受風之頭痛尤為適宜[3]。稍佐白芷、柴胡,引藥入經。透骨草、雞血藤舒筋活血,絡石藤祛風通絡,解肢體酸痛。大棗、炙甘草調和諸藥。患者7劑后諸證皆減,但乳汁本是氣血所化生,氣血耗傷,汗出日久,體內津液不足,乳汁減少,加以王不留行、通草、鵝管石通乳,患者咽干恐有陰虛化熱之勢,予麥冬、桔梗養陰生津,宣肺利咽。
4 小 結
對于產后頭痛西醫用藥多以止痛藥對癥治療,但副作用較大,治標不治本。本病在中醫治療上有獨特的優勢,臨證細心審查,加減配伍靈活運用,則頭痛自消,收效顯著。同時朱教授重視患者產后的預防調攝,常囑產婦衣著應溫涼適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勞逸結合保持心情舒暢,給予患者科學的健康指導。
參考文獻
[1] 楊 越,夏庭偉,尹 濤,等.婦人產后頭痛辨治[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7,23(6):773-774.
[2] 何軍強,厚紀東,王 倫.加味玉屏風散治療婦科病證的體會[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2,12(5):81-82.
[3] 譚秀蘭,李梅金.加位荊防四物湯治療產后頭痛60例[J].陜西中醫,1992,17(12):539.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