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輝

【摘要】目的 評價探究加味烏頭湯加減治療癌性疼痛臨床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84例癌性疼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按照臨床治療方式的不同將84例患者分成兩組,即為對照組(42例,口服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和觀察組(42例,西藥聯合加味烏龍湯加減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或的生活質量、疼痛改善情況及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的藥物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其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治療后的疼痛程度均得到減輕,觀察組的緩解效果更明顯,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治療癌性疼痛選用中醫藥方的加味烏龍湯的止痛效果更確切,患者的預后效果明顯,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癌性疼痛;加味烏頭湯;臨床作用;西藥
【中圖分類號】R28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02
癌癥是指發生在上皮組織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癌性疼痛最明顯的時期是中晚期,這對患者的身體、心理均早成嚴重損害,甚至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威脅生命健康。臨床中對于癌性疼痛的治療方式有多種,最常用的方式治使用止痛藥治療,如嗎啡、曲馬多膠囊、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等,這些藥物雖有一定的鎮痛效果,但是藥物副作用大,臨床效果不理想[1],為此本文將對我院收治的癌性疼痛患者采取加味烏龍湯治療,具體的治療效果及影響見下文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接受藥物治療的84例癌性疼痛患者為考察對象,所有入選患者均為中晚期惡性腫瘤,按照藥物治療方式的不同劃分為兩組,對照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齡35~55歲,平均(45.21±3.55)歲,病程4~9個月,平均(6.88±2.11)個月,癌癥類型:胃癌9例,鼻咽癌6例,肝癌11例、肺癌6例,宮頸癌5例,其他5例;觀察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齡37~58歲,平均(46.55±3.72)歲,病程5~10個月,平均(7.11±2.49)個月,癌癥類型:胃癌11例,鼻咽癌5例,肝癌12例、肺癌7例,宮頸癌4例,其他3例。兩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藥方式治療,選用的藥物是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口服方式每天2次,一次服用20 mg,根據患者具體的疼痛程度調整藥物劑量,連續服用1個月。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加味烏龍湯治療,此藥為中醫藥方,具體的藥物配方是:制川烏、白芍、黃芪各30 g,麻黃、甘草各8 g,當歸、川芎各15 g,在此基礎上加減治療,針對氣滯痛:加佛手、柴胡、香附、郁金各15g;針對血瘀者:加桃仁、紅花、乳香、地龍各10 g;寒凝者:加肉掛、干姜、木瓜各10 g;有熱毒者:減黃芪,加半枝蓮、黃岑15 g。所有藥劑混合用水煎服,每天一劑,分早晚溫服。兩組中藥湯治療1個月[2-3]。
1.3 觀察指標
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進行評估,疼痛強度為0~10分,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輕。
生活質量:運用生活質量量表(GQOL-74)對患者的心理狀態、身體功能、社會能力及物質生活進行測評,每項評分為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能力越強。
治療效果:顯效:疼痛感基本消失,VAS評分下降75%;有效。疼痛感明顯緩解,VAS評分降低50%;無效疼痛劇烈,無改善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用(x±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結果行t檢驗,用%形式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統計結果有顯著意義。
2 結 果
2.1 生活質量評分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有顯著差異,結果有研究價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疼痛程度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6.25±3.01)和對照組(6.38±3.27)相比差異無研究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2.25±0.66)顯著低于對照組(3.88±1.11),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藥物療效
觀察組中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5.24%,其顯效、有效和無效的比例是30:10:2,而對照組的有效率為76.19%,對應比例是28:4:10,兩組比較差異突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x2=6.2222。
3 討 論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明顯表現,此表現對患者造成的營養較大,同時也是臨床最難控制的病癥之一,產生癌癥的相關因素較多,如:患者吸煙、感染、不規律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過量酗酒、遺傳等相關,患者發病后最明顯的臨床表現是疼痛,甚至還會出現腫塊、潰瘍、局部出血以及梗阻等癥狀[4],目前藥物治療止痛的最佳選擇方式,選用阿片類和嗎啡類的鎮痛藥物最常見。
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屬于阿片類止痛藥,其藥物作用是鎮痛,其鎮痛效果會隨著劑量的增加而增強,其口服吸收快,藥物利用度高達70%左右,但是此藥物的劑量加大時, 其藥物副作用也會出現[5],患者存在明顯嗜睡和呼吸困難癥狀,而應用中醫方式的加味烏龍湯加減治療時,富含的重要成分多,其中制川烏有抗腫瘤、局部麻醉的作用,白芍有養血柔肝止痛功效、黃芪有益氣溫經、川芎有通血瘀、當歸能緩解毒邪等,這些藥物各自具備不同的功效,協同發揮后能起到良好的鎮痛、疏經作用[6],幫助患者更好的祛濕散寒。從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藥物療效與生活質量提升效果明顯,其疼痛程度得到顯著緩解,相比對照組的疼痛程度輕。
綜合上述,選用加味烏龍湯加減治療癌性疼痛的藥用效果更明顯,患者的疼痛癥狀得到顯著減輕,值得臨床學習借鑒。
參考文獻
[1] 曾 燾,高大偉,吳宇峰,等.烏頭湯聯合針灸治療寒濕凝滯型肩周炎療效觀察及對炎癥因子的影響[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6(1):70-73.
[2] 許瓊虹,毛志云,朱春燕,等.烏頭湯對神經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抑郁及焦慮的影響[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8,40(4):327-333.
[3] 李艷萍,楊 峰,安 琪.加味烏頭湯加減治療癌性疼痛效果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8,31(3):86-88.
[4] 崔建中,王軼群,陳永智,等.“烏頭湯”加減熏蒸結合推拿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4(6):1169-1171.
[5] 吳 亭,張云芳.加味逐瘀湯聯合針刺對嗎啡緩釋片治療中重度癌性疼痛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27):3009-3011.
[6] 杜延軍,趙瑞霞.真武湯聯合硫酸嗎啡緩釋片治療癌性疼痛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7,32(8):1394-1396.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