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清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乳腺癌發(fā)病率約為42.55/10萬,其中城市約為51.91/10萬,農村約為23.12/10萬[1]。調查顯示,95%以上乳腺癌患者存在情緒障礙,情緒障礙不僅降低了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還降低了生活質量,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及轉歸[2]。正念減壓療法屬于壓力管理療法,其通過正念冥想訓練,以實現緩解主題心理負擔的目的。本文分析了正念減壓療法在化解乳腺癌患者負面情緒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乳腺外科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住院乳腺癌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信封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年齡23-72歲,平均年齡44.83±8.69歲,TNM分期:I期9例,II期13例,III期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及中專14例,大專及以上7例;腫瘤位置:左側16例,右側14例。觀察組患者中年齡25-74歲,平均年齡45.21±8.95歲,TNM分期:I期11例,II期10例,iii期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及中專12例,大專及以上8例;腫瘤位置:左側17例,右側1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TNM分期、文化程度及腫瘤位置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含術前協(xié)助完善各項影像學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生化指標檢查,常規(guī)監(jiān)控生命體征,健康宣教、飲食宣教及病房環(huán)境維持,遵醫(yī)囑執(zhí)行各項治療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采用正念減壓療法緩解其負面情緒,具體如下① 宣教 介紹正念加壓療法的相關理論知識,詳細解釋干預流程,正念減壓包含:身體掃描、正念呼吸、正念冥想、步行冥想及正念瑜伽等過程,詳細宣教如何正念面對處理生活壓力及身心疾病。②身體掃描 囑患者平臥,身體放松,指導患者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部位,由腳開始,后逐漸向上,最后至頭,實現身體的放松,緩解壓力、焦慮及身體疼痛。③ 正念呼吸 坐位或仰臥位,觀察隨著呼吸空氣經鼻端的氣流,當任何不適的情緒、雜念出現時,患者僅客觀的觀察,不做主觀評價,后向患者說明由于身體精細感受的存在,思維游移是正常現象,不需要過于在意。④ 正念冥想 安靜的狀態(tài)下,取坐位,觀察腦海中出現的情緒、沖動、念頭等,體驗其產生及消失的過程,評估該過程下心理體驗,客觀的接納該變化。實現逐漸引導患者在負面情緒出現時,可客觀的觀察、評估、對待。⑤ 步行冥想 步行狀態(tài)下練習,指導患者留意步行狀態(tài)下腳的每個動作,如抬起、移動、落地,感受腳掌與地面觸及的感覺,或留意步行狀態(tài)下手部的擺動、手部與身體接觸的感覺,通過該方式的練習在逐步培養(yǎng)對身體細致的察覺,以實現在負面情緒出現時,利用步行冥想,轉移注意力的目的。⑥ 正念瑜伽 練習過程中通過感受呼吸節(jié)奏起伏及身體放松的感覺,實現對腦海中的情緒、雜念識別的目的。以上干預持續(xù)2周,患者每日進行30min練習。
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3]及抑郁自評量表(SDS)[4]評價干預前及干預后的負面心理情緒,SAS量表及SDS量表均包含20個評價項目,采用link4級評分法,其中1分=沒有或很少有,2分=有時有,3分=大部分時間有,4分= 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有。得分越高說明焦慮或抑郁狀況越嚴重。
觀察組干預后的SAS(54.18±5.10分vs 59.30±5.92分)及SDS評分(56.28±6.63分 vs61.74±6.49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同期,P<0.05。
本研究顯示,正念減壓療法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及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同期,P<0.05。提示正念減壓療法可顯著緩解乳腺癌患者的負面情緒,研究結果與馬雪蓮[5]的較為接近。正念減壓療法訓練不僅可讓患者正確認知疾病的發(fā)生及緊張過程,還可讓患者以不同的思維層次及不同的觀點看待乳腺癌,進而從容的對待疾病,減輕應激反應,實現改善負面情緒的效果。需要明確的是正念減壓療法不能避免負面情緒的產生,但可通過反復訓練,從認知、注意及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積極應對不良情緒,可以更為平和的心態(tài)清晰觀察各種內在體驗,以實現避免陷入心理困擾的惡性循環(huán)模式中。
總之,正念減壓療法在乳腺癌患者應用可顯著緩解焦慮及抑郁情緒,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