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雪瑛
(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廣西 環江 547199)
農業機械化在當前已經是較為普遍的現象,與傳統的人工種植不同,農業機械化在生產水平上更突出,耗費的時間與人力更少,這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通過統一的機械化管理提高了農作物生產的質量與產量。水稻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在需求量與質量上都有較多的要求,以機械化技術進行種植能夠較好地滿足這些要求。為了能更好地在水稻種植中推廣機械化種植技術,文章就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提出技術要點,為技術推廣提供基礎資料。
水稻生產機械化技術重點在于機械化技術的全程運用,從水稻種植地的管理至工廠化育秧技術,再到播種、收獲都需要機械化技術的直接參與。以下進行詳細的闡述。
水稻種植于水田中,在種植前需要利用機械化技術對選擇好的水田進行耕整,使得水田能夠滿足水稻的生產條件與耕作要求。首先,需要在使用聯合收割機將秸稈粉碎并拋撒在水田中,有利于促進水田中有機物含量的提高,并需要將秸稈與土壤均勻混合,實現秸稈回田的作用。其次,在秸稈回田后還需要適當增加氮肥,提高土壤肥力,并調節碳氮比,給水稻提供較好的生長環境。在水稻移栽前需要保證水田中水層有1~2cm,這樣能夠促進水田中有害物質的排放。最后,機械化耕整地需要保障耕整深度的一致,在水田田地平整性上也需要重視,不得讓田地的地表高低差大于3cm。在機械耕整后應保證水田田面的潔凈,及時清除雜草與雜物。以水稻移栽地的耕整促進水稻生長環境的優良能夠較好的提高水稻機械化種植的實際效果。
現代農業在生產方式上不斷趨向于集約化生產,這是農業現代化的體現,也是農業進步的體現。水稻工廠化育秧技術利用了現代農業裝備進行集約化育秧,實現了標準化、自控化與機電化,將農業生產與現代農業工程、農業藝術相結合。工廠化育秧技術是為了滿足機械化種植對于秧苗的統一性而進行的集中育秧,有利于水稻生產的統一性管理。工廠化育秧技術在育秧過程中利用機械設備進行育秧盤內的播種、灑水與蓋土等工作,并以自控電加熱設備進行高溫快速破胸,能夠把溫度控制在有效范圍內對水稻種子進行催芽,也能夠很好地對育秧過程實現保溫保濕,有利于機械化作業的合理進行。
工廠化育秧技術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育秧床土的準備、種子的準備、機械播種與苗期管理。在床土準備中可以采用熟化的旱地土與稻田土,有利于種子的快速生長與適應,一般在床土選擇上不以當季噴施除草劑的田地土為選擇。在選擇好的土地中應混合足夠的營養土,提高土壤的肥力,還需要對土壤進行配肥,使之能夠形成適應于水稻種子生長的酸堿度適宜的營養土。需要注意的是,配肥與酸堿度調節、消毒工作需要在同一次攪拌過程中完成,攪拌需要保證均勻性,在攪拌后將床土用塑料薄膜覆蓋一個月,保障土壤肥力與水分的均勻;種子準備過程中需要對種子的品種、氣候適應性與土壤適應性進行合理挑選,以能夠適合當地種子環境、具有一定抗蟲抗病能力的種子為主要品種。種子在選擇后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處理過程,如曬種、脫芒、浸種、脫濕處理等,用以去除生長情況不良的種子,并很好地起到消毒、催芽等作用,保障種子根芽的協調生長;機械播種需要在播種密度上進行科學的設計,由于機械化插育秧技術的播種密度較高,會造成管理難度的加大,所以在播種面積上的設置應更加合理化,當機械化播種面積較大時,需要根據機械設備、灌溉水條件等實施分期分批播種,避免管理有效性的降低。在播種后,為了提高種子的出芽率,可進行加濕加熱裝置提高室溫環境,在促進種子發芽率達百分九十后逐漸降低室溫,避免熱氣的不流通;在苗期需要做好統一的管理,保障秧苗的根系發達,有較為統一的苗高、莖部粗壯、葉挺色綠。通過工廠化育秧,提高秧苗的生長質量,保障秧苗具有較為統一的高度與生長情況,有利于機械化管理,也能夠提高生長質量與效率。
根據水田田地的大小與性狀安排插秧機的行走路線,保障插秧機插秧過程的直線度與部接行距。一般插秧過程需要根據大田泥腳的深度調節插秧的深度,并合理利用土壤的軟硬度進行插秧,保證插秧深度的一致性,可先進行少量的試插實驗。通過機械化插秧技術的不斷完善與加強,能夠較好地提高水稻插秧效率與成活率,提高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的有效性。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中少不了收獲期聯合收割機的應用,以聯合收割機對水稻進行收割、脫粒、莖稈分離等能夠保證一次性完成,提高收割效率。在聯合收割機作業之前,也需要對機械設備進行必要的檢查與調試、確保收割機的收割道、運距、往返時間等,保障收割機在作業時能夠有較好的統一性。對于一些秸稈產量高或濕度高的秸稈類型,在進行機械收割時需要降低收割速度、減少收割幅度,避免造成收割機的堵塞,影響收割作業。
水稻機械化種植中對于稻谷的干燥作業最為重視,當前稻谷的干燥大多采用低溫循環烘干設備形成烘干機組,采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系統的控制,在干燥溫度、濕度、水分含量等內容中都有自動測試的條件,能夠保障稻谷的干燥有較好可行性。一般稻谷的干燥前需要進行粗篩,對秸稈等雜物進行去除,且在收割后盡快進行烘干,避免稻谷潮濕發霉。以稻谷干燥機械化技術進行的烘干能夠較好地以自動化控制技術保障稻谷的含水量等達到相對統一,提高其儲存能力,達到較高的質量保障。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以機械設備作為生產條件,對土地、育苗、插秧、收割、烘干等進行了統一的機械種植與管理,在生產性能上大大提高。不僅有效降低了水稻種植時的人力物力消耗,還提高了水稻種植效率與經濟效益。但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重視機械化設備的使用情況,保障設備具有較高標準性的情況下進行機械化生產能夠獲得較好成效。總的來說,以機械化進行水稻的全程生產,能夠使水稻的生長、質量與數量都得到較為統一的管理,即使機械化生產靈活性不高,但通過嚴格的管理與標準的統一執行,依舊能夠達到較好的生產效率,保障水稻生產質量與數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