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成開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大河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曲靖 655505)
農業機械化,指的是運用先進、適用的各類農業機械裝備進行作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的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
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在于最大規模、最大限度地使用各類機械設備取代手工工具生產,使農業生產當中全部的生產過程如翻耕土地、播種、灌溉、管理、收割、運輸等環節由依靠人力、畜力轉變為依靠機械設備和電力等動力。
第一,農業生產成本低。目前,農村勞動力逐漸流失已成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首先受到了廣大農民的認可和歡迎。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的發展,在解決農村勞動力流失的問題的同時,大大降低了農民的農業生產成本,譬如無土培養技術的研發、滴水灌溉技術取代大水漫灌等,這些技術的發展極大地降低了對人力物力的需求,有效減少了農業生產成本,同時也降低了生產過程當中不利因素帶來的損耗,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民增收。
第二,農業生產效率高。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最主要的體現方式就在于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率上。隨著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的發展,當前農民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由主要依靠人力、畜力逐漸轉變為主要依靠機械設備。現在農民可以借助耕地機翻耕土地、用播種機播種,用打藥機、水泵管理作物,待到作物成熟后還可以用收割機進行收割,整個農業生產過程都可以借助幾個簡單的機械設備實現。而借助機械的力量,最大的優點就在于效率高。相較于人工操作,機械設備操作更精確,速度更快,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
第三,促進國民經濟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有限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由此展開的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快速發展迫切要求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適應其需要,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發展迫在眉睫。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當中占據著基礎地位,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作為現代化科技的產物,已成為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七大戰略之一。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做出的一個新的戰略部署,提出的一個新的要求。
第一,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在農村無土培養、滴水灌溉等等先進的農業技術借助機械化設備正在逐漸普及,現代化科技的產物借助機械設備正在大大減少阻礙農業經濟發展的外部不利因素,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極大地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增加農民收入。
第二,有利于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當前,農村發展重中之重在于農村經濟發展,而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作為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撐,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及技術支持。農村機械化及自動化的發展為新農村建設間接提供了新的發展動能,最終加快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第三,有利于加快解決“三農”問題,早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農業機械化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加快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有利于縮小城鄉、工農差距,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發展,早日實現解決“三農”問題的目標。同時,解決“三農”問題作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和制定執行政策措施的重點,必須得到有效解決。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就是實現當前鄉村振興戰略、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綜上,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發展,農村機械及自動化大大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也能為農民開創新的增收渠道。農業作為我國基礎性產業,其發展關乎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為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提供了條件,解放農村勞動力,為我國其他產業提供更多勞動力,從而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的發展不斷為農民增收,大大縮小了城鄉發展差距和貧富差距,有利于消除貧困,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總之,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發展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