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偉
(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常州 213011)
《機械制圖》的空間思維抽象性很強,對于機械類專業的學生來講,《機械制圖》如果學不好,將直接影響到后續專業課的學習,進而影響今后職業崗位上工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學過程中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共振,是教師應該思考和努力改革的方向。
教與學是互輔而生的,在《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課堂互動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下面談談制圖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教學原則和軸測圖的課堂教學中達到和諧共振的方法,以供參考。
課堂教學互動應有明確的目的,互動的內容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有的放矢,讓學生明確本次課所學內容的目標,重點、難點在哪里。
互動頻率不要太高,互動內容難度適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難度的問題,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在課堂互動環節中,融入教師的關懷、愛心,給予學生更多的贊賞和鼓勵。在課堂互動過程中,經常有的同學會答非所問,或者答錯等情況,這時老師千萬不要生氣,要及時耐心地引導、啟發學生,認真聽取學生的回答,找出問題所在,用贊賞的眼神,適當的鼓勵性語言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樣大家就會踴躍參加,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學習興趣得以充分激發。
由于學生的基礎不一樣,學習成績參差不齊,這就需要教師課前準備一些不同難度的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有目的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機會,加大學生參與的力度,教與學雙邊互動,課堂氣氛活躍,真正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共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互動中產生成就感,增加自信心,使課堂互動持續下去。
培養空間想象能力是機械制圖的重要任務,繪制軸測圖在制圖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將軸測圖教學作為本課程教學的切入口,可謂為是一條捷徑。筆者結合自己實踐教學經驗,對《機械制圖》中軸測圖的課程教學方法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看到學生在根據三視圖畫軸測圖時不知從何處入手,每當這時,學生很著急,筆者也只能很無奈地直接把答案畫在黑板上,學生跟著抄畫。這樣學生只能勉強會畫曾經畫過的圖,稍作變化又不知怎么畫了。如此學生漸漸就失去了興趣,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很難培養出來,對后續的學習會造成很大的困難。突然有一天,又是給高職新生教授軸測圖這部分內容,筆者仍然是按原來備好的課來講授,當我講完例題讓學生做題目時,大部分學生又開始發呆,無從下手,這也是我所預料的。正當我準備返回黑板前公布答案時,有位同學突然站起來說:“老師,能不能在黑板上先畫個長方體的軸測圖?”正是這個提議激發了我的靈感,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改變了原定的教學思路。而我的這個改變讓我的學生從此對制圖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后來幾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也證明了這種改變的正確性。
我先是一驚,原來還有學生有興趣自己完成題目?何不利用這個機會作一次突破,改變原來的學習狀態呢?我決定一試。我說:“XX同學的想法很好,值得表揚!”回到黑板前,我迅速畫出長方體的軸測圖,并在它的旁邊畫出了三視圖。首先我在軸測圖上確定了一個點作為原點,然后到三視圖中去找和它對應的點。其余幾種由學生立即完成,同時讓學生踴躍舉手到黑板上演示。由于有軸測圖在旁邊,原點很直觀,學生很容易就完成了。筆者及時對參加互動的學生提出表揚,并給他們105分的平時成績。期中的5分是我給他們的勇氣分。他們幾個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其他同學也顯出了羨慕的眼神。熟練后,學生很容易由長方體三視圖畫出它的軸測圖。
借著同學們的高漲熱情,筆者決定趁熱打鐵,邁向第二個臺階——對應移坐標,解決軸測圖的方向問題。首先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正六棱柱體的作圖過程,并讓學生跟隨筆者模擬,真正體會到直角坐標和軸測坐標的轉換,即坐標的平移。然后再利用一個簡單的形體將特征面變換方位,筆者講解一個,其余的學生自己完成,并讓成績好學生到黑板上演示。這次筆者發現有90%左右的同學都能完成,個別同學還是把方向搞錯了。筆者拍了拍他的肩膀半開玩笑地說:“他今天轉向了,明天會轉過來的。”學生們哈哈大笑。
為了鞏固前面的作圖方法,筆者又再給學生們兩個題目進行討論,學生很快就得出了答案。我再用多媒體演示一遍,對結果進行檢驗。學生們感到了成功的喜悅。我也高興地說:“今天同學們的方向感都很好,表現很好,請給自己點掌聲!”學生們熱烈鼓掌。筆者又趁機說“同學們有沒有信心畫下面的軸測圖啊?”學生們堅定地說“有!”。最終,后面的所謂的“難題”也在熱烈的討論中迎刃而解。
本次課取得了較好的“教”與“學”的和諧共振,主要得益于教學互動的原則,取得了以下經驗。
根據教學中的量力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使他們能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本案例中發現,對于根據三視圖畫出軸測圖的問題,學生無從下手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是軸測圖的起畫點(原點)在哪里無法確定;其二是學生對三視圖所反映的物體三維方向、尺寸與軸測圖的三維方向不能對應起來,這是完成任務的兩大障礙。針對學生實際,筆者想到了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教學方法。對于第一點筆者是這樣處理的:理論上軸測圖的起畫點(原點)應該先在三視圖中確定,這樣開始時有一定的難度。本案例采用了先在直觀的軸測圖上確定的方法,這樣大大降低了難度,漸漸讓學生樹立起自信,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第二點,筆者采用了坐標平移法,通過舉例、引導和練習,學生很快又把第二個難點攻克下來。這樣就將學生原來望而卻步的任務變成一個個簡單的小問題,為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之間增設了學習的梯度,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各個擊破。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讓學生感覺到只要“跳一跳”就能采摘到果子,從中體驗成功,進一步增強了自信心,掌握了重點,克服了難點,從而達到本課程的學習目標。
職業學校普遍存在生源較差、學生厭學情緒較嚴重的現實。學生對《機械制圖》在本專業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不深,對學習沒有強烈的需要和動力,因此在教學中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次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學生希望獲得贊許的動機,多給他們以表揚和鼓勵。最重要的是我適當降低了對學生要求的起點,進而對他們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都適時地進行了表揚,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學生受到鼓勵后,他們的思維會變得更加集中、活躍,對成功的體驗也變得越深刻,興趣和潛能也隨之得到進一步的激發。例如,在筆者示范完一種畫法后,讓學生立即繪圖并給以評分,正確的就記100分,若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作出的圖可以記90分,加以肯定,培養學生的成功感。
總之,課堂教學中能夠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共振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一種藝術,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為主,鼓勵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讓我們的“教”與“學”產生和諧共振。能夠充分發揮“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堂效果,切實提高《機械制圖》課堂教學質量。讓我們的教育園地綻放更加美麗的花朵,收獲更多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