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祥
(湖南省漢壽縣豐家鋪鎮人民政府,湖南 常德415908)
我國國民經濟不斷高速發展,社會各界都開始關注我國的農業發展領域,尤其是水稻種植業。在城鄉一體化的推動下,耕地面積逐漸減少,因此需要在有限的耕地上增加糧食的產量。文章主要論述了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和推廣路徑,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水稻產量。
全球氣候不斷變化,要想提高水稻產量,就要克服區域自然氣候的限制,改良水稻品種,實現水稻優質高產。我國南方地區夏季通常炎熱多雨,而西北地區都是高山氣候。南方夏季經常下雨,可以使稻田變得更加濕潤柔軟,適合水稻種植。但是北方氣候比較多變,在夏季可能會出現干旱的情況,不利于水稻生長。當前我國很多雜交水稻優良品種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提高我國糧食的總產量。
糧食高產的技術就是旱育稻秧栽培技術。我國在栽培水稻稻秧的時候,利用旱育技術,可以選擇矮壯品種,使旱育稻秧栽培技術的應用效果得以保障,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利用旱育稻秧栽培技術,在施肥過程中利用沼液肥,使苗床的管理能力提升,使壯秧聲場塑料不斷提高。在利用旱育稻秧栽培技術的過程中,需要有效維護和管理該地區,避免出現爛苗問題,保證稀植覆蓋率可以實現100%。
當前我國很多地區都開始利用旱育栽培技術,并且使水稻秧苗生長素質不斷提升,因為生長抗逆性的因素,避免出現爛種和爛秧等問題。例如我國某個地區利用旱育栽培技術,提升了水稻秧苗的耐寒性,提前確定播種時間和插秧時間,更改早熟稻種植,進行和更改中熟稻種植,進行遲熟稻種植。使水稻成熟期全面提前,同時也創造有利條件,促進水稻高產。
水稻播種之后,需要進行嚴格的田間管理,通過管理水分和肥料,可以使水稻產量全面提升。水稻插秧之后,因為根部肥料吸收能力比較差,再加上蒸騰作用的影響,插秧之后需要為秧苗提供充足的水源。例如某地區建立農業水稻種植管理部門,明確規定了水稻插秧之后稻田中的水位,保證秧苗不被淹沒,使秧苗健康的成長,提高肥料的吸收能力,避免因為蒸騰作用危害到秧苗葉片的生長。
秧苗栽培時需要重視防治水稻病蟲害。當前水稻秧苗主要面臨著負泥蟲和潛葉蠅等病蟲害。這類病蟲害通常都是出現在每年的6、7月份。因此農業水稻養殖基地可以采取合適的藥劑,例如富士一號和多菌靈等藥劑,治療已經被感染的秧苗。
節水灌溉技術包括淺、濕、干三種,在井灌區設置灑水池,并將渠道適當延長,逐漸提高水溫。插秧后,通過灌地皮水的方式提高溫度,促進根部吸收,避免出現漂秧。如果插秧時間比較早,或遭遇低溫天氣,要適當提高水層,在苗高2/3部位,但不能淹沒秧心,這樣可以保護秧苗。秧苗扎根后利用灌寸水的方式,適當提高溫度。當田間水稻莖數達到80%,針對長勢比較旺的地塊,或出現葉黑和拔節黃等問題的地塊,要連續7~10天灑水曬田,如果沒有出現這些問題,就采取滲水淹的措施。曬田時,如果田面發白,或地面出現龜裂的問題,葉色褪淡,開始變得挺直,就可以停止曬田。
當前農業技術人員要不斷探索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與推廣路徑構建方式,促進我國進一步發展新型高效農業產業。水稻種植業在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利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技術生產效率,突破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限制,促進我國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為農業發展增加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