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玉
(沈陽工學院教學管理部,遼寧 撫順 113001)
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到來,在校學生已經不再是精英模式下的學生,高等教育普及化后,由于學生人數激增,規模不斷擴大,數量增加與相對滯后的教學資源增長產生了內在矛盾,伴隨著大眾化普及化的到來,新的形勢下,學生也有了新的特點,面對新形勢,我們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再適應當前的教學,因此,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且要隨著社會進步、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及學生的特點進行與其相對應的改革,課堂教學借助信息技術同向同行。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稱“班級上課制”[1]。
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和傳播知識的主陣地,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解為主,通過講解知識以達到知識傳授的目的。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已經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科學技術尤其網絡信息技術的長足發展,學生的知識面或獲取知識的渠道在不斷擴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獨角戲的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目前汲取知識的現狀,因此,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
為了調查課堂教學現狀,通過設計問卷調查,利用線上和線下兩個渠道對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513份。調查問卷共設計27道問題,其中26道問題與課堂教學有關,本文選取問題較突出的結果進行分析。
問卷調查中,對教師教學行為結果進行分析,67.09%的學生認為教師傾向于傳授結論或陳述性知識,而缺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65.69%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在的課堂,經常都是教師一個人占據主角,滿堂灌課程內容;10%的學生認為教師不能把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入課堂,如微課視頻、翻轉課堂、開放平臺使用等;10%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內容不能涉及科研成果,增加學生的課業難度,引導學生加大課外學習投入;15%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在的課堂,學生都在聽課,積極思考。
從問卷的調查結果看,現將課堂教學現狀歸納如下:
(1)沉默課堂。主要表現為教師是課堂的主角,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突顯教師的“講”,忽視學生的“學”,更關注的是教師講的如何,能否完成教學任務,而對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得怎么樣,會不會應用關注的較少,課堂缺少互動,缺少探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嚴重不足,缺少對學生情感的激發,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于被動學習,主體性逐漸喪失,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2]。
(2)只注重習題訓練,忽視能力培養。教學重點沒有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沒有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而是簡單使用題海戰術,把學生訓練成答題的機器,卻沒有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課堂學生聽課狀態不積極,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所在的課堂學生聽課效果不佳,在聽課、積極思考的學生占的比例較少,這也是目前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玩手機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雖然很多學校都設立的手機存放袋,任課教師也要求學生將手機放入存放袋中,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1)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培養應用型人才是絕大多數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是課堂教學。結合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高校課堂教學建設,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學校應制定課堂教學的建設細則,同時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2)轉變教師教育教學思想觀念,積極參與到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上來。教師真正的本領不在于他會講授知識,而是在于他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換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興趣盎然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時刻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教學方法,教師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根據學生的特點,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當代教師不能再像以往一樣是講授知識的過程中一味的灌輸,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填鴨式的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需求,這種教育理念不能更好地突出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注重學生課堂的表現,學生通過課堂教學能夠學到什么,能否主動學習,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是否有幫助作用。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先進的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學習習慣。信息技術給教學也帶來了更多的便利,通過網絡,教師可以選取更豐富的教學資源應用到課堂當中。實現教育現代化是我們的戰略目標,教育現代化的有效依托是現代信息技術,科學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方便的網絡檢索可以使教師從繁重的查閱資料中解脫出來,通過應用平臺,可以實現快速課堂管理,提高教師課堂管理的效率和質量。課前,教師可上傳預習資料,課后,教師可上傳作業,學生可通過觀看視頻對重點和難點進行鞏固復習。線上課堂是線下課堂的有效補充。科學高效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展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離不開網絡學習平臺,構建網絡學習平臺,為實現混合式教學提供了有利的硬件保障。網絡學習平臺更利于學生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點,為自己設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教師成為輔助,而課堂教學中,通過利用先進的現代技術手段,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參與課堂的熱情,為打造金課奠定堅實基礎。
(4)改革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需要創新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其中也包括課堂的教學方法,適合的教學方法對于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是不可或缺的。當今社會的信息技術無限發展,大數據、云技術的廣泛應用,同樣也應用到現代教育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微課、微信、翻轉課堂、云課堂要不斷的進入到課堂教學中,從學生單名到課堂測試都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5)創新課堂教學評價方法。以本為本,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不斷創新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是課堂教學評價更科學、更合理。傳統的評價方式元素基本為學生評價和督導評價,評價影響因素較少,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有失偏頗,構建多元的評價模式,將同行評價、領導聽課評價、社會評價等因素融入到評價指標中,能更客觀的評價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