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全
(安徽工業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32)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中計算機學科是研究計算機的實際應用領域、設計以及利用其進行相關信息的獲取、處理以及儲存等原則的理論、技術、學科。計算機專業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科的基礎知識理論的掌握,受到嚴格的科學訓練,讓其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與較高的綜合能力的自身素養,還要讓學生對于計算機理論基礎的技術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分析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大數據學科方向是一門較差的專業,其和其他專業課程相結合是能夠發展成為特定的專業方向以及比較嚴密的研究領域,比如金融、IT或者是生物和管理等傳統的專業方向和大數據學科方向所表現出多樣化的差異特點,其包含了各領域的專業研究方向和社會崗位的需求。比如在計算機專業和統計學專業,前者主要是重視其自身的應用IT工程的方式實現,后者主要是重視數據的統計相關理論或者是對相關數據進行挖掘的實際應用。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從社會崗位需求來看,前者是需要大數據的實際應用開發人才,后者是需要大量的數據分析人才。在不同的崗位上對于教育程度的要求也是有著較大的差別,所以這也要求在不同專業方向發展過程中需要設置不同的課程。針對當前我國民辦院校而言,設置專業課程,除去基礎課程之外,還需要進行實踐課程的優化,從而實現課程群建設。
因計算機時代過渡到現在的大數據時代,計算機技術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中移動設備和終端設備都需要解決結構的優化以及非結構化的數據處理、儲存和傳輸等問題,社會人才市場所需要的數據分析人才和儲存技術人才等,這些都是需要計算機相關的知識人員來補充。所以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內容是可以遵守基礎教學內容、引入新知識、實踐實訓的教學思路。與此同時,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還包含了課程的設計、社會實踐以及專業的實習,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依次開展相關課程設計,要讓學生能夠充分的運用這些知識,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對于實踐操作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師需要從前期的理論教學逐漸轉換為實踐操作教學,這樣以實踐教學為主來配合講解,再根據教學主題由學生自己來開發和設計,與此同時還需要注意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計算機理論教學過程中,老師還需要讓學生明白所學計算機課程內容的原理、概念和方法以及其運用的領域等,還可以用其來驗證與其相關的知識理論,從而讓學生從案例當中能夠真正的掌握知識并且在記憶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此外還可以在教學中加入大數據的新方法和新技術,讓學生保持好學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整個計算機教學的質量。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對于技術性較強的課程,老師還可以借助于案例把重要理論和技術落實于實踐操作當中,讓學生能夠親身的去開發和研究,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總之,在當前這個大數據時代下,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實際課程教學,是需要去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要積極的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重視大數據時代下的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專業大數據方向課程群建設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院校的需求和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去進行課程群的建設,這樣能夠起到提升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