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保友
(吉林省通榆縣農機局,吉林 白城137200)
(1)缺乏體制保障。農機監理是保障農業機械工作有效性與安全性的關鍵性保障措施,不過因目前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取法針對農機監理工作的專項立法,因而監理工作在推進實施方面經常遭遇一些阻礙與困難,缺乏規范化的保障機制。從事農機監理的工作人員缺乏合法的監理身份認定,沒有權力針對農業機械使用操作方面的一些違規行為行駛管理權力,只能以勸告和解釋的方式對錯誤不當的農機操作行為給予輔助性的監督,而如果監督對象一意孤行,不聽從監理人員的勸告,則農機監理工作就難以有效開展下去,這種監理身份上缺乏合法性而導致的負責具體工作卻沒有相應權力的現象,導致農機監理的工作人員經常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陷入被動,因而做好有關的法律保障機制建設,完善有關的法律法規,為監理工作賦予相應的管理權,是當前必須要深刻面對的重大問題。
(2)工作人員總體素質不高。目前我國很多農村基層地區從事農機監理工作的人員專業素質較低,很多監理人員缺乏對農業機械的充分了解,一些人員只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而缺乏農機監理方面的工作經驗,對農業機械操作上的很多誤區和不當行為的危害影響缺乏深入認識,對一些不當的農機使用行為無法及時有效地發現制止,因而影響農機監理工作效率,無法有效地防范不當的農機操作行為,無法保障農機監理工作的質量水平。
(1)加強經費落實。經費不足是影響廣大農村地區農機監理工作有效性與工作質量的重要原因,很多農村的農機監理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很大程度上跟經費不足有關,因而只有先解決了經費問題,為農機監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充分的物質保障,才能使得監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實施,保障監理工作的人員與工作量。
(2)加強制度建設。要讓農機監理工作真正起到對農業機械的使用操作形成有效監督的積極作用,就要賦予監理人員一定的工作權力,對農機操作中不當行為給予制止限制的權力,這樣才能充分保障農機監理工作開展的有效性。這要求應首先構建農機監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以立法建設賦予監理人員相應的農機管理與農機操作行為監督權力,使得農機監理行為擁有合法定位,才能使得監理人員在工作開展上擁有相應的管理權,而避免因監理對象不配合而導致的監理命令執行受阻。
(3)加強農機監理具體工作質量。因農機監理工作的對象通常為農村基層地區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很多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對于一些復雜的農機操作規則與安全管理理論缺乏認知理解能力,因而要求監理人員要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懂得怎樣以生動易懂的語言把農機操 作方面的規則和問題向農民解釋清楚,要懂得以農民可以接受的語言來進行復雜農機操作規則的講解,要擁有能夠贏得農民信任、獲得農民支持配合的組織溝通才能,農機監理工作在開展實施上才能擁有較高的質量效率,才能為保障農業機械的安全合理使用而提供有效的保障,讓農機監理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