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2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共產黨利用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羅玉泉難掩喜色。他是東京中國文化中心負責人,該中心舉辦的中國新年慶祝活動進行得順順利利。演唱的藏族歌手是從中國飛來的,動人的旋律令聽眾如醉如癡,不少人隨之起舞。源源不斷的青島啤酒為大家助興。鄰室還有中國西藏唐卡藝術展。“我們自豪地向大家展現5000年中國文明!”羅喜不自勝,“越來越多日本人欣賞中國文化,他們自然而然會喜歡上中國。”
中國人常說5000年歷史。這是民族自豪感的一個源泉,也被視為繼續走自己發展之路的依據——中國向來走自己獨特的道路。所以,別指望中國接受西方民主。
設立中國文化中心的初衷,就是培養人們對中國的喜愛——類似于德國的歌德學院和法國的法語聯盟。目前中國已設立37個中國文化中心,分布于從明斯克到墨西哥城的世界各地,并計劃明年年底前再建13個,而2012年時總共才13個。
據公開的最近一年2015年數據,中國文化部對中國文化中心的開支為2.6億元。數目不算大,卻是上一年的近3倍。此外,數字只涉及中央政府撥款。其實地方政府也為中國文化推廣出資。有評論家認為,近年中國不再發布(文化推廣)開支,以免西方擔心所謂的中國滲透。
中國早就認識到自身存在軟實力赤字,其國際文化影響力并未像經濟增長那般迅猛。北京早已把讓別國喜歡上中國作為優先事項。分析人士表示,過去10年來西方對孔子學院毀譽參半,因此中國公共外交的任務將越來越由文化中心分擔。中國文化中心的目標與孔子學院相同,但努力減少爭議。
這從東京中國文化中心內的圖書館就能看出。書架上擺著漫畫書及(中、日文版的)莎士比亞和達·芬奇等名人傳記。該中心舉辦的眾多活動與此次新年慶祝差不多,都是輕快活潑為主的。本月主要包括播放一部中國喜劇片、一場“少林功夫”表演和一場中醫討論會。文化中心并非一點兒不關心政治,只是在表達立場時十分注意把握分寸。▲(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