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劍鋒

一線,是相對二線而言。《現代漢語詞典》上,對“一線”這樣解釋:一是戰爭最前線;二是直接從事生產、教學、科研等活動的崗位;三是數量詞,形容極其細微,諸如一線陽光、一線光明、一線希望、一線生機。今天說的一線,就是不在辦公室,“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的一線。
一線,就是離群眾最近的地方。身在群眾中,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更是踐行群眾路線,是一種指導工作的思想,這是我們黨的一大優勢,也是一大光榮傳統,深受群眾喜愛。只有行走在群眾中,與群眾“低頭不見抬頭見”,才能感受群眾的喜怒哀樂,才能與群眾建立感情,才能站在群眾角度想問題、做決策;離群眾越近。就越是能贏得群眾信任,就越是能代表群眾、維護群眾利益,就越是能做好群眾工作。離群眾多近。群眾跟你就多親。
一線,就是最危險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危險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工作,越是需要我們的干部沖在前面。在最危險的地方,在最困難的地方,領導就是“主心骨兒”;有領導干部和群眾站在一起,就能鼓舞士氣,就能提振軍心民心,就能聚攏人心。
一線,就是問題成堆、矛盾尖銳的地方。問題成堆、矛盾尖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黨員干部不在群眾中。不堅守在問題成堆、矛盾尖銳的地方,不敢“直面問題”,有意回避矛盾。黨員干部只有深入問題、深入矛盾,才能找到解決、化解的方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智慧,往往就蘊藏在群眾中。依靠群眾,相信群眾,與群眾“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群眾看到領導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誠意,就會主動配合你工作。
一線,就是黨中央方針政策落地生根的地方。只有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收到最好效果。只重視“最先一公里”,不愿在“最后一公里”做過細工作,就可能讓黨的方針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處“懸空”;工作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是最艱難的“一公里”、費力不討好的“一公里”。打不通“最后一公里”,前面再多的努力,都將失去意義,讓群眾失望。
一線,就是最終檢驗真理的地方。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叫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就是到基層中去,到群眾中去,到一線中去。沒有經過基層、群眾、一線實踐檢驗的真理,就稱不上真理。最好的真理,要得到群眾認可,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變成干事創業和推動事業發展的動力。
一線,就是執行紀律、接受群眾監督的地方。紀律執行得好不好,能不能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是衡量一名領導干部政治覺悟的試金石,是自身硬不硬最有力的標志,是理想信仰是不是堅定的晴雨表。不嚴格執行紀律,不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在新時代仍然不收斂不收手。就會害怕群眾監督,就不敢見群眾,就害怕群眾發現蛛絲馬跡。敢見群眾,不僅是一種自信,更是證明自身過硬;敢于接受群眾監督,說明自身干凈,能夠從嚴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