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所需。按照《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止規劃(2012-2020年)》中種畜禽重點疫病凈化考核標準中的要求:豬偽狂犬病到2015年原種豬場達到凈化標準,到2020年全國所有種豬場達到凈化標準。因此,凈化豬偽狂犬病是國家政策所趨,全國防控動物疫病戰略部署的需要。
2.經濟損失嚴重。豬偽狂犬病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主要有三個方面:1)侵害免疫系統,誘發各類疾病。豬偽狂犬病毒會造成豬免疫系統的破壞,誘發豬呼吸系統疾病綜合征、繁殖障礙、神經癥狀、腹瀉等疾病。2)引起豬繁殖障礙。母豬感染偽狂犬病后表現為生產困難、流產或產弱胎、木乃伊胎或死胎,公豬表現為生殖器異常,不發育等。3)引發仔豬死亡。感染的初生仔豬在1~2d內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癥狀,3~6d內大量死亡;斷奶仔豬會出現嘔吐、拉稀和各種神經癥狀,20日齡以下的仔豬感染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豬偽狂犬病的造成間接危害體現在:1)耐過豬只成為新的傳染源;2)感染豬偽狂犬病毒的種豬場會造成豬偽狂犬病毒大面積擴散;3)非自繁自養的豬場會面臨難以凈化的局面。
母豬感染偽狂犬病時表現為生產困難,流產或產弱胎、木乃伊胎或死胎;公豬表現為生殖器異常,不發育等;感染的初生仔豬在1~2d內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癥狀,3~6d內大量死亡;斷奶仔豬會出現嘔吐、拉稀和各種神經癥狀,死亡率在20%左右;育肥豬感染后出現高熱、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癥狀和厭食,但死亡率很低,耐過后會長期帶毒和排毒,成為該病重要的感染源。更為嚴重的是豬偽狂犬病毒會造成豬免疫系統的破壞,進而誘發各種疾病,對豬場造成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
3.傳染源難控制。患病豬、隱形感染豬和感染康復豬都會長期帶毒和不斷排毒,進而成為豬場豬偽狂犬病毒源。大連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服務中心對遼寧省大連市26家種豬場開展829份豬偽狂犬病毒gE抗體檢測,陽性率為36.8%,說明大連市種豬場豬偽狂犬病毒的感染率較高。
4.傳播途徑難阻斷。豬偽狂犬病毒的傳播方式有空氣傳播、水傳播、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垂直傳播,其中有必要強調的是空氣傳播,傳染概率特別大,有資料顯示,偽狂犬病毒可以隨空氣傳播到9km外的地區,這也是豬偽狂犬病在空氣流通差的冬季暴發的原因。同時,病毒可以垂直傳播給仔畜,但母畜的免疫球蛋白卻不能通過胎盤屏障,這對于仔畜是致命的。
5.易感動物分布廣泛。豬偽狂犬病毒可以感染豬、狗、貓、羊、牛等家畜外,還可以感染水貂、狐貍、熊、野豬和鼠類等野生動物,除了人和無尾猿外其它的家畜都可以感染偽狂犬病毒,但豬是感染偽狂犬病毒后唯一可以存活的物種,因此給規模化豬場防控豬偽狂犬病造成困難。
1.提高場主對豬偽狂犬的認識,重視偽狂犬病造成的嚴重危害,從態度上重視,是完成凈化的基礎。
2.野毒感染產生的抗體(gE)和疫苗產生的抗體(gB)可以區分,因此為規模化豬場凈化豬偽狂犬提供了可行的技術手段。目前使用的豬偽狂犬疫苗為gE基因缺失疫苗,該疫苗的好處:一是可以區別野毒感染和疫苗產生的抗體;二是具有良好的免疫源性。
3.應用文獻計量統計為偽狂犬凈化提供科學的凈化依據。文獻計量統計系統為數據庫文獻關聯檢索系統,該系統可將數據庫中的文獻與使用者提出的關鍵詞進行關聯,并形成數據鏈,關聯性越大時輸出的線條越粗,可以直觀的為使用者提供高關聯數據鏈。通過關聯“豬偽狂犬”、“凈化”、“方案”等關鍵詞,通過文獻計量統計系統可以直觀的得出豬場偽狂犬凈化方案,即應用基因缺失疫苗和抗體監測相配合。當PRV的gE抗體陽性數少則采取直接淘汰,數量多時對種豬和育肥豬注射PRV基因缺失疫苗。當種豬gE抗體陽性率低于15%時,開始淘汰陽性種豬;當育肥豬的gE抗體陽性率低于20%時,開始淘汰陽性育肥豬;同時只引入gE抗體陰性豬作為后備豬。因為種公豬是豬場偽狂犬病毒主要來源之一,所以對于種公豬則采取直接淘汰gE抗體陽性個體的方法進行凈化。最終達到全群gE抗體全部陰性為止。
因此基于文獻計量統計分析我國規模豬場偽狂犬病凈化各類因素,再結合飼養管理和衛生消毒等全方位措施,制定出一整套科學的偽狂犬病凈化方案和措施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