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場中各日齡段的羊發病率最高的是腹瀉病,羊腹瀉病不是由單一致病因素引發的,而是多種病原均可引起腹瀉這一類似的癥狀,就其機理來論,各種致病因素導致羊腸道功能性紊亂,同時各種病毒、細菌、毒素等對腸道的刺激導致腹瀉的發生。腹瀉發生后羊只的營養吸收能力受阻,導致機體消瘦,甚至死亡,嚴重影響日糧的利用率,導致羊場的生產效率低下,對養殖場的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
羊腹瀉病就其病因分為三類:營養代謝性腹瀉、病原性腹瀉和中毒性腹瀉。
營養代謝性腹瀉常發生在羔羊。一方面羔羊胃腸發育不健全,容易受到飼料種類與環境等飼養因素影響,發生腹瀉;另一方面孕期母羊常因飼料中蛋白與微量元素含量不足,致使出生后的羔羊營養不良,發生腹瀉。羔羊腹瀉常表現為輕度腹瀉,短期腹瀉內容物呈乳糜性狀態,長期腹瀉糞便呈淡褐綠色。
導致病原性腹瀉的相關病原種類較多。常見的病毒類病原:黏膜病毒和輪狀病毒,黏膜病毒感染導致原發性腹瀉,輪狀病毒雖然也導致原發性腹瀉,但是通常腹瀉表現為繼發感染其他病原所導致。細菌性的病原主要有:大腸桿菌、鏈球菌、沙門氏菌和魏氏梭菌等,大腸桿菌最為常見并且時有發生,其他細菌多為散在性感染。寄生蟲性病原主要有隱孢子蟲和球蟲,隱孢子蟲常危害嚴重,感染45日齡內的羔羊,患羊通過糞口途徑導致大群發生感染,因此該蟲可造成大量的羊發病和死亡;球蟲感染通呈隱性感染,只有感染5日齡以內的羔羊才發病。
中毒性腹瀉常見的主要是銅和霉菌毒素中毒。銅中毒常發生于綿羊,患羊表現腹痛、腹瀉,排糞頻繁、深紅色尿等癥狀,容易辨識。霉菌毒素中毒較為常見,通常表現羊食入或者飲入霉變的飼料或飲水導致自我防衛式腹瀉。
不論何種因素導致的羊腹瀉,通常表現出較為類似的癥狀,通過細致的觀察不難發現。外觀病羊精神狀態沉郁,食欲下降伴有腹脹和腹痛,長期腹瀉表現發育遲緩,患羊表現消瘦并出現脫水癥狀。觀察患病羊糞便常不成顆粒狀,嚴重的呈水樣糞便,腸內出血會便血,糞便呈黑褐色。銅中毒導致的腹瀉糞便呈藍綠色。
1.對于羊腹瀉疾病的提前預防,主要是通過管控飼養進程,強化飼養管理水平來降低病害的發生。通過定時定期實行圈舍清潔和消毒滅菌,保障羊圈和羊場的環境整潔衛生,圈舍墊料適時更換,并增加通風量,預防細菌性腹瀉。定期對大群進行驅蟲,預防寄生蟲性腹瀉。
2.飼養過程中合理添加適當的營養物質,精飼料要少量多次添加,避免飼喂過飽引起腹瀉,同時防止飼料霉變。放羊應注意放牧時間,避免羊遭受風吹雨淋等惡性環境刺激,防止羊只體弱誘發腹瀉。
3.一些微生物病原性腹瀉可通過商品化的疫苗免疫接種來進行預防,如在魏氏梭菌發病疫區, 在母羊分娩前30~60d接種該病相關疫苗,可以有效防止羔羊魏氏梭菌引起的腹瀉。
發現腹瀉病羊后,先進行隔離觀察治療。通常針對當前癥狀進行對癥治療,及時發現疾病的原因,對大群進行針對性的預防。
1.營養代謝類腹瀉。及時消除致病因素,加強羊群保暖,保障羊舍和放牧環境衛生、干燥,注意合理調節羊群飼料營養和飼喂方式等,同時添加微生態制劑與口服補液鹽,保護腸道微環境,并防止脫水脫鹽。
2.病原性腹瀉。除常規的對癥治療外,針對病原種類的不同,應選擇合適的抗病原藥物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大腸桿菌導致的腹瀉通過口服土霉素(每日每次0.3~0.5g,每天1次,連服3d)或肌注恩諾沙星類抗生素(2%的恩諾沙星,每20kg體重肌肉注射2.5mL。每日2次,連續注射2~3d)進行治療,對病重患羊,應靜脈補充葡萄糖和電解質,如有心衰出現則注射安鈉咖。寄生蟲腹瀉的治療,要確診是哪類寄生蟲,常見的是球蟲和隱孢子蟲感染致病。通過臨床診斷和病蟲顯微檢測確診后,球蟲病使用磺胺藥(每千克體重每日100mg,連用3~4d,效果好)或氨丙琳(每千克體重50mg,每日1次,連服4d)進行治療,隱孢子蟲病目前無特效藥,個人經驗可以適量使用螺旋霉素進行嘗試治療。
3.中毒性腹瀉。找出中毒原因,更換引起中毒的飼料飲水等相關因素,加強飼養管理,增強羊只抗病力,同時及時發現及時治療,補充水分、電解質。